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能源战略分析(精)

中国能源战略分析(精)

安纳线:从安加尔斯克到俄国的远东港口纳霍德卡,长 3765千米,预计造价52亿美元,年输油能力5000万吨, 建设周期5年。
泰纳线:从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到纳霍德卡,长4770千米,此方案建设费 约为130亿美元,预计2008年底投入运营。
西进:中哈石油线路(示意图) 问题:恐怖主义猖獗;美国在中亚地区实施颜色革命
美国扼制俄国的步骤示意图: 第一步:在外实行北约东扩 第二步:从里推行颜色革命,在中亚驻军。
南通:中缅石油线路
中缅石油线路示意图
问题: 1、深山密林,防护成本较高 2、缅甸政局近几年来不稳 3、美有意重返东南亚,拉拢缅甸
图:1、中缅边境的地形、地貌 2、缅甸国内的动乱 3、美对东南亚政策调整(希拉里国务卿发表讲话) 4、缅甸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二战后期中国远征军)
《形势与政策》之国际专题
中国能源战略分析
中国石油进口量示意图
90年代以前,中国自产的石油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并 且多余的石油还可用于出口,为中国赚取大量外汇。但 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自从1993年,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6年中 国的能源消耗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 美国。
中国石油进口结构图
60% 50% 40% 30% 20% 10%
0%
中东 非洲 亚太 其它地区
中国传统的石油线路——马六甲海峡
中日东海划界分歧示意图
北连
焦 点: 中俄石油管道博弈
安中

结:
大 线

俄泰 罗纳 斯线
日本
安纳线
中俄石油管道博弈示意图
中哈石油线路示意图
中哈线西起哈萨克的阿塔苏,东至中国的阿拉山口, 全长962.2公里,由双方共同投资7亿美元铺设而成。
以上,并在增长。
中国传统石油运输路线 要求以动画形式来表现运输路线
(1)中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中国 (2)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中国
(3)西非—好望角—马六甲海峡—中国
马六甲困境
图1:马六甲地形图 图2:马六甲周边势力示意图 图3:美国在马六甲附近的军事部署
多元化的石油线路
8个字概括:东扩、西进、南通、北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中国为中心,用粗线条、动画的形式表现: 东扩:东海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中国也从70年代开始在东海中部无争议海域进行石油勘探 活动,自1980年以来,中国已相继探明了平湖、春晓、天外 天、断桥、残雪、宝云亭、武云亭、孔雀亭等八个油气田的 构造。 西进:中哈石油线路 南通:中缅石油线路 北连:中俄石油管线
克拉地峡石油线路示意图
克拉运河全长 102公里。建 成后,船只不 必经马六甲海 峡,直接从印 度洋的安达曼 海进入太平洋 的泰国湾,航 程至少缩短约 1200公里,每 趟可节省近30 万美元。
中缅石油线路示意图
自中东的石油 绕道马六甲海 峡,从缅甸实 兑港上岸,经 云南瑞丽到达 昆明。投入约 20亿美元,建 成后,可以缩 短里程1820海 里。
每条线路所存在的问题
东扩:中日东海划界纠纷(用图形表示出来) 症结:两国坚持的划界标准不同。中国坚持大陆架划分原则; 日本坚持中间线划分原则。
北连:中俄石油管道博弈(示意图) 日本多次插手,使得中俄石油管线多次发生变化。 安大线、安纳线先后被否决,泰纳线最终成行
安大线:从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长1452千米,造价22亿美元。 按协议,中俄双方各自负责本国境内的管道建设,计划2003年年底 动工,管线建设时间为2年,2005年初步建成。2010年前,俄每年 向中国出口2000万吨原油,2012年后增至3000万吨。
[1]
中国石油来源示意图、占总进口比例示意图、进口国家排行榜
目前中东是中国的最大油气来源。中国占有权益的油气田,遍布伊朗、伊 拉克等中东国家,而沙特等国家则是中国的最大石油供应国,仅沙特一年 向中国就输送石油2千万吨。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口部分的60%来自海湾地 区。目前伊朗和沙特是我国最大的两个石油来源国。 目前中国在尼日利亚、苏丹等诸多非洲国家,拥有油气田的勘探开采权。 成为中国的重要油源。目前来自非洲的石油进口占中国石油总进口的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