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趋势
摘要:交通运输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涉及众多的领域和部门,管理体制、信息沟通能力、考虑问题角度等均会对系统建设与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系统开发涉及众多的技术领域,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参与和协调;还有政府、企业、研究单位等在交通运输发展建设过程中也要承担相应的不同的责任。
关键词:交通运输,改善,新技术,智能化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
面对如此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剧烈竞争,现代运输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运输产业,达到高服务质量、高运输效率和低运输成本,实现交通运输的全面现代化。
在采用新技术实现现代化方面,各种运输方式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提高速度、加大载重、走向智能化、全球化和保护环境。
一、我国交通运输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交通运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提高速度
提高运行速度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
任何一种运载
工具都在特定的介质中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克服介质阻力而不断提高前进速度。
但是,如果与提速带来的效益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那么这种提速也就没有生命力。
这就是超高速磁悬浮列车至今仍停留在试验阶段的原因。
航空与水运是一样的,要提速就得减小或脱离与空气媒体的接触,如宇宙飞船(没有空气)。
所以,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都有一个经济提速的空间。
各种运输方式提速的方法有共同的特点。
首先,必须加大牵引力来获得足够大的驱动和制动功率,才能克服周围介质的阻力,跑得快、停得住。
其次,必须有动力特性优良的运载工具,自重轻、阻力小、运行平稳、确保安全。
2.提高载重
如果说客运最关注速度的话,那么货运先要考虑的就是载重。
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共同构成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体。
以公路运输为例,以前的运输车辆,车型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较差,运输生产效率较低、效益也低,而现在的载重汽车不但从结构上和性能上进行了改进,载重量也由原来的几吨提高到几十吨甚至几百吨,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船舶也趋向大型化和专业化。
重载货运是综合运用一系列高新技术的结果。
超强材料和结构的采用、超常功率的牵引和制动、大宗货物的集散和管理等,都是各种运输方式实现重载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3.智能化
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
成并应用于整个运输系统,以解决交通安全性、运输效率、能源和环境问题,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适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在公路运输领域,智能化系统将汽车、驾驶员、道路及其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联系起来,从而使公路能够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设施和能源。
该系统将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服务信息经交通管理中心集中处理后,传输到公路运输系统的各个用户,出行者可选择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交通管理部门可自动进行合理的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运输部门可随时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调度。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信息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就是智能化。
智能交通系统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方向。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就开始了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研究,当时称为电子路线引导系统。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研究ITS的初始阶段,1973年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省发起了全面的车辆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从而拉开了国际ITS研究的序幕。
80年代以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投入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与开发。
进入90年代后,汽车电子技术开始向智能化、微型化、集控化方向发展,智能化集中传感器和智能化执行机构也付诸使用,如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智能控制系统、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车辆定位及通信系统、车辆安全系统、收费管理系统等,都急待开发和推广。
铁路在开发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等基础上,有待统一集成,发展现代智能铁路系统。
水路运输智能化包括船舶智能化、岸上支持系统智能化和水上运输系统智能化。
航空运输系统智能化,即新航空系统,
包括通信导航及监视和空中交通自动化管理。
预计到2020年,计算机技术、远程购物存储、计算机科研等将代替目前地实物运输,而且运输方式也将增多和改进。
未来的车辆将会自重更轻、成本更低、排放系统更先进。
总之,技术进步对未来交通运输系统的改进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交通运输智能化内涵十分丰富,信息技术应用在此有着广阔的空间。
4.全球化
在经济、贸易、金融等全球化的今天,交通的全球化不但首当其冲,而且它还将是一切全球化的载体或根据。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的运输网不仅在国内成为一个统一的大系统,同时还要求它能与国际同质的运网“接轨”,统一运作。
5.环保化
交通运输在环境持续性危机中起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油船的泄漏和垃圾排放对水的污染、公路铁路施工中的不合理取土和填方、飞机汽车火车等噪声污染、电气化铁路和通信线路的电磁干扰等,都说明建设生态洁净型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汽车运输环保化是国际上最受关注的问题。
许多国家已制定限制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的法规。
油箱必须密闭,防止蒸发。
燃油系必须装有带木炭吸附剂的容器。
加油时的燃油蒸气则由加油站特殊加注器来
回收,这样汽油中蒸发的气态丁烷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比较现实的措施有两个:1)采用洁净化燃料,如煤化汽油、甲醇、天然气、液态氢等,不含硫的新型燃料;2)采用混合驱动,减小发动机,增加电机驱动,实现怠速关机和回收部分调动能量。
电子技术不再是作为机械结构的替代或增补,而是强调总体设计的机电一体化,强调汽车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现在已有部分型号的混合驱动汽车投放市场。
铁路电气化是成熟的环保运输技术。
高速铁路是生态最洁净的现代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走向洁净化的重要途径。
高速化、重载化、智能化和环保化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趋势。
各种运输方式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技术路线和经济路线大同小异,又各有其特点。
从共性出发,把握个性,是使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达到现代化交通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个全新的、全球性的、富有战略意义的发展观念,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
我国己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必要基础条件。
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交通运输系统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的基本原则。
为此,交通运输发展要综合使用经济、法律以及行政等调控手段,重点培育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并进行长期的、持续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必要的决策建议,从而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和长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