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陆华语辩论小史

大陆华语辩论小史

xx华语辩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86年之前大陆华语辩论的xx86—93发展成熟期,理想中的黄金年代94—97衰落期,价值的丧失99—2001xx,价值的重拾2002至今xx出世,华语辩论的新时代以下是正文:我们以1986年首届亚洲大专中文辩论赛作为大陆华语辩论史的开端,不仅因为这是中国辩论队首次参与大型国际比赛,更重要的是因为在这届辩论赛上中国人首次接触到新加坡赛制,该赛制是中国辩论界最早接受的赛制,并至今仍在大陆华语辩坛占据主流地位(主要是其各种变种)说到新家坡赛制就不得不涉及一点大陆华语辩论的史前史现代辩论最早起源于议会和庭审辩论其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口语表达说服中立第三方接受某种观点校园辩论最早出现在法国巴黎大学,当时辩论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哲学问题,后来巴黎大学的学生把辩论带到剑桥和牛津大学,而后随着大学的发展扩展着至个欧洲乃至世界,笔者见到的中国大学接触辩论的最早材料是1923年北京大学辩论协会成立章程在辩论传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成型的赛制,据笔者的了解,最早形成的赛制是英国牛津标准赛制和美国林肯-道格拉斯赛制。

之后在美国又产生了奥勒冈赛制(反对询问赛制)。

新加坡赛制则由新加坡广播剧创立于上世纪60年代。

奥勒冈赛制与新加坡赛制是当今国际辩坛最为流行的两大赛制。

相对来说新加坡赛制更注重辩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奥勒冈赛制(以及所有欧美赛制)则更注重辩论中的理性因素。

最早的新加坡赛制只限定正方观点,反方则可以任意立论。

辩论流程为:一辩陈词,二辩陈词,三辩陈词,自由辩论(此为新加坡赛制及其各种变种区别于奥勒冈赛制的最大特征),结辩陈词1986年,代表大陆参加第一届亚洲大专辩论赛的是北京大学辩论队,获冠军。

但此时,国内的大多数民众对于现代华语辩论都处于相对懵懂的状态。

1988年,某个仲夏之夜,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央视在黄金时间播出了一档特别节目,8位身着正装的轻年男女分为两组,就一个名为“旅游开发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问题”坐而论道,挥斥方遒。

这场比赛是现代华语辩论首次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对阵双方分别是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自此华语辩论为大众所了解,特别是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进入了其茁壮成长的黄金时期。

1988年,复旦大学代表大陆参加第二届亚洲大专中文辩论赛,在决赛中击败台湾大学辩论赛获冠军。

决赛辩题:儒家思想可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1990年,南京大学代表大陆参加第三届亚洲大专中文辩论赛,在决赛中负于台湾大学辩论队,获亚军,该赛事之后停办经过7年的发展,大陆华语辩论在1993年达到了第一个高峰1993年,在之前三届亚洲大专辩论赛的基础上,新加坡广播局扩大了参赛范围,举办了首届国际大专中文辩论赛,代表大陆参赛的是复旦大学辩论队(一辩姜丰、二辩严嘉、三辩季翔、四辩蒋昌建)。

复旦大学辩论队舌战狮城,力挫群雄,先后击败了剑桥大学辩论队(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悉尼大学辩论队(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最终在决赛中遭遇宿敌台湾大学。

决赛辩题,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复旦大学为反方,在立场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本身反直觉,同时这一届国辩有新儒家背景),沉着应战,在立论中从事实与价值两个层面分别阐述辩题,即在事实层面肯定人性本恶的同时,在价值层面积极强调教化对转变人性的巨大作用。

决赛中,复旦大学发挥出色,最终以五比零的绝对优势战胜了台湾大学,点评嘉宾杜维明给予了复旦大学辩论队极高的评价。

而复旦四辩蒋昌建在结辩陈词最后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注定用它寻找光明,也成为了华语辩坛不朽的经典,在很多人看来它代表着一个个时代,一个人们相信辩论是为了真理的时代。

然而,物极必反似乎是这个世界不易的法则,首届国辩赛之后不久,大陆华语辩论便开始走向衰落。

94年长虹杯全国大专辩论赛,复旦大学舌卷京城,力挫北京大学夺得冠军.事后,北大辩论队怒指央视黑手幕后翻云覆雨操纵比赛结果,并以此为由拒领亚军奖杯,该事件当时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事后北大校方宣布解散辩论队,自此北京大学在华语辩坛上销声匿迹,至今已整整16年。

于此同时,在辩论界,一种新的辩风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马来西亚辩风。

马来西亚辩风以凶狠快捷著称,不同于传统大陆辩手功底深厚的学理式辩论风格,马来西亚辩风更倾向于使用辩论技巧、语言技巧甚而是强大的气势来获取胜利。

马来西亚辩风的兴起冲击着人们对真理之辩的信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产生这样的疑惑,难道我们辩论真的是为了真理么?如果不是为了真理,那我们辩论到底是为了什么?.95年第二届国际大专中文辩论赛,南京大学四朵金花狮城夺冠。

然而,四位女辩手在手捧奖杯之时,竟坦然告诉记者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参加辩论赛,辩论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对辩论的疑虑与日俱增,终于在97年达到了高潮。

这一年国辩赛决赛的辩题竟然是真理会不会越辩越明,显然辩论已经到了不得不为自己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的地步了。

这场比赛的正方是代表大陆的首都师范大学辩论队,而反方是马来亚大学辩论队。

在这场比赛中,反方马来亚大学辩论队在逻辑上将讨论引向一种根本不存在辩的情境(比如苹果是酸是甜是不可以辩出来的),而在事实层面上居然打出“如果真理越辩越明,为何我们并不相信自己所捍卫的辩题却依然可以取得胜利.”,很遗憾,在逻辑层面,反方三辩王慰卿(本场最佳辩手)直到自由辩论才点出对方的逻辑圈套,而在事实层面上正方却无法进行反驳,因为反方说的正是事实。

最终,反方马来亚大学队取得胜利。

十三年前的那个夜晚,首都师范大学的四位辩手梦碎狮城,而梦碎的又何止是他们。

在那一晚之后,许多曾经信仰真理之辩的人们永远地离开了辩论,而留下来的人们则踏上了重拾价值的漫漫长路。

(另:97年国辩之后,传统新加坡赛制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大陆辩论界开始了自行探索赛制的尝试,先后产生了上海赛制和北京赛制等成果)98年,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在全辩赛场上脱颖而出(决赛辩题: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自以成败论,西交正方)。

在国辩赛场上,西交调整了出赛阵容,原本三男一女的辩手配置变成了清一色的男辩手——这是另一支需要我们铭记的辩论队,西交四剑一辩樊登,二辩郭宇宽,三辩路一鸣,自由人谭琦西交四剑的辩论风格被概括为:铁立论,美意象,快节奏,他们为辩论提出了新的意义——或许辩论真的只是一场游戏,但即便如此辩论也应该是有意义的游戏。

这个结论目前为绝大多数辩手所接受,只是对于什么才是有意义的游戏大家始终无法达成共识,在西交看来有意义或许就意味着以生动的语言表达严密的逻辑论证结构。

在99国辩的赛场,西交四剑横扫群雄,先后战胜了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最终在决赛中力克宿敌马来亚大学辩论队(美是客观存在/主观感受,路一鸣最佳辩手)。

大陆华语辩论赢来了一个小高潮,一时之间,西交四辩成了大学生群体中家喻户晓的名字,然而,根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同时在这届辩论赛中,马来亚大学的一名年轻辩手已经展露头角,他就是自由人胡渐彪,这个后来被称为神一样的四辩的辩手,将在两年之后,在华语辩坛的历史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0年全辩的赛场是属于武汉大学的,这支96年才开始正式参加全国比赛的年轻辩论队在这届国辩赛场上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决赛中战胜电子科技大学(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是设施问题/管理问题,武大正方),获得代表大陆参加01年国辩的资格。

这又是一支应当被我们记住的辩论队:一辩蒋舸,二辩袁丁,三辩余磊,四辩周玄毅煌煌武大,雄辩天下,武汉大学辩论队是大陆辩风的另一杰出代表(不同于重视说理的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武大辩论队的基本风格是花辩与强推战场相结合)在01国辩的赛场,起先武汉大学辩论队也走得一帆风顺,先后战胜了香港大学(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以并行)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在决赛中再一次遭遇了马来亚大学辩论队。

而后,悲剧发生了,武大抽中了那万恶的辩题: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武大为正方。

比赛当中马来亚大学死守万恶之源是一切恶的源,和人性才是真正恶源这两个论点(全面性与根源性),于是,纵然袁丁慷慨激昂,余磊机敏聪慧,周玄毅义正词严,武大依然无力回天,最终不敌马来亚大学队,大陆辩论队又一次与冠军奖杯失之交臂(最佳辩手余磊)。

无论如何,这场比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妨把它看作是对辩论旧时代的一个总结,因为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2003年,一位27岁高龄(大三)的台湾辩手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他就是黄执中,世新大学辩论队的结辩辩手.。

作为华语辩坛有史以来个人能力最强的辩手,黄执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辩风。

雄辩,理辩,儒辩,花辩,正辩,执中大叔打的叫做情辩,将情感感染力而不是逻辑作为打动评委与观众的主要武器,甚至有时连对方辩手也会在不经意间被执中大叔感化(海峡杯,西交的一名辩手在结辩时不知不觉地就把对方辩友改成了执中大哥,并且此前他们并无深交),但情辩还不是黄执中的最高成就,执中大叔对华语辩论的最大贡献是他在真理之辩垮塌后6年,终于为辩论找到了新的寄托:价值。

黄执中认为任何辩题在事实层面上都是不具有争论的意义的:两个相对真理谁也不可能辩出个所以然来,辩论的真正意义在于传递一种价值,一个真正的好辩手不是一个展示技巧的小丑,而是一个价值传播者。

在当年的辩论赛决赛中,世新大学不敌中山大学,屈居亚军(辩题:顺境/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但黄执中依然获得了全场最佳辩手。

同时,我相信凡是看过这场比赛的人都不会忘记执中大叔那堪称经典的结辩陈词。

03年之后,大陆辩手的素质急剧下降,同时西交辩风遗留下来的对逻辑的片面追求导致诡辩盛行,因而严重影响了比赛的可观赏性。

05国辩:决赛对阵双方分别是千年老二电子科技大学(连续两届的全辩亚军终于咸鱼翻身了)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辩题:好马要吃回头草/好马不吃回头草)。

虽然世新大学连决赛都没有进,全程最佳辩手依然是黄执中(他也成了第一个获得两届国辩全程最佳辩手称号的辩论员)。

07年赛制改革,第一次采用三人赛制,同时在辩题选择上主要以政策性辩题为主。

辩论流程被最大限度的缩短,这样做一方面加快了比赛节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观赏性,但同时也导致立论展开困难,影响了辩论的深度。

决赛对阵双方分别是澳门大学和中南财经大学,辩题:是否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

中南财经胜,澳门大学刘京京获最佳辩手。

09年因经济危机,国辩停办。

帖子写的太早了,大概补充一下后面发生的事情吧10年全辩,武汉大学决赛战胜政法大学,获得代表大陆出战国辩的机会10年国辩,武汉大学一血前耻,战胜马来亚大学夺冠此外10年还有另外两个大型的全国性赛事天伦杯,武汉大学决赛负于政法大学屈居亚军,据说原因是因为搞错了决赛辩题教育电视台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举办的世博辩论赛,北京大学决赛负于西南政法大学,这个比赛堪称有史以来国内赛中参赛学校最多的比赛,但是很多强队预选赛意外失利,造成决赛阶段比赛精彩程度下降11年国辩,取消胜负,辩论变脱口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