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1-5ABBAC6-10CCCCC11-15BDBDB16-20DACDB21-25ACACC ACB1.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A)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大教育论》D.《教育论》2.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B)A.《康德论教育》B.《普通教育学》C.《教育漫画》D.《爱弥儿》3.《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B)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D.培根4.柏拉图的名著是(A)A.《理想国》B.《政治学》C.《伦理学》D.《爱弥儿》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培养》C.《学记》D.《劝学》6.“洞穴中的囚徒”隐喻来自(C)A.《法律篇》B.《爱弥儿》C.《理想国》D.《教育漫话》7.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C)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8.提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C)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10.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C)A.《孟子》B.《学记》C.《说文解字》D.《论语》11.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A.《论语》B.《学记》C.《孟子》D.《中庸》12.“出自造物主之子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名言出自(D)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卢梭13.“教育要先行”出自(B)A.《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B.《学会生存》C.《大教学论》D.《民主主义与教育》14.提倡“教育独立说”的教育家是(D)A.陶行知B.胡适C.胡克勤D.察元培15.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B)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关系起源说16.在我国,“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大约是在(D)A.公元前B.18世纪C.19世纪中叶D.19世纪末20世纪初17.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A.勒图尔诺B.孟禄C.高尔顿D.达尔文18.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C)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教育的神话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9.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是(D)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教育的劳动起源说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0.下列哪一种教育学仍然没有跳出思辨和形而上学的传统(B)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制度教育学21.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A)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22.后来的教育要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说明教育的(C)A.永恒性B.生产性C.继承性D.阶级性2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24.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C)A.教育者和教育影响B.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C.教育者和受教育者D.教材和教法25.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C)A.教育内容B.教育对象C.教育手段D.教育原则26.后来的教育是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
这说明教育发展具有(A)?A.地域性B.民族性C.阶级性D.继承性27.教育的根本问题是(C)A.政治方向问题B.发展生产力问题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是(B)A.文化教育B.实验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D.制度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1一5ABABB6一10ACCCA11一15CACDC16一20CDDDA 21一25DCDBB26一30DABCC31一33DDD1.原始社会的原始自然经济决定着其教育目的具有(A)A.公共性B.等级性C.阶级性D.私有性2.《学记》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它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B)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3.1958年,毛泽东提出“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是指(A)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必须为工农服务C.教育必须为王农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社会生产相结合4.涂尔干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属于(B)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元目的论5.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论属于(B)A.宗教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教育元目的论6.下面持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或思想家是(A)A.裴斯泰洛齐B.孔德C.柏拉图D.迪尔凯姆7.下面持社会本位论的教育家或思想家是(C)A.裴斯泰洛齐B.卢梭C.凯兴斯坦纳D.萨特8.“教育即生长”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C)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教育元目的论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9.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的教育家是(C)A.卢梭B.赫尔巴特C.杜威D.涂尔干10.在学校教育中,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A.教学B.生产劳动C.团队活动D.课外活动11.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C)A.终身性B.国际性C.公共性D.民主性12.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A)A.教育目的B.经验方针C.经验政策D.教育目标13.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这是教育的(C)A.隐性功能B.社会功能C.显性功能D.文化功能14.表示各种教育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的是()DA.社会性教育目的B.目的性教育功能C.功能性教育目的D.发展性教育目的15.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C)A.普及义务教育B.扫除文盲C.促进人的发展D.增强国力16.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的是(C)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神学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17.将人类个体发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D)A.神学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18.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D)A.畸形劳动B.私有制C.社会制度D.社会分工19.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D)A.教育方案B.教育内容C.教育原则D.教育目的20.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的是(A)A.社会生产力水平B.历史发展进程C.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D.教育价值取向和理想21.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最根本的评价标准是(D)A.社会的进步B.学校的发展C.学生的发展D.科技的进步2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C)A.发展生产B.巩固社会制度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D.提高人的文化素质23.全部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D)A.教育方案B.教育内容C.教育原则D.教育目的24.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D)A.重要前提B.重要条件C.重要中介D.物质基础25.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是(B)A.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没有差B.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C.教育目标可以取代教育目的D.教育目的可以取代教育日标26.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D)A.教育途径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教育方针27.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A)A.政治制度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28.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B)A.陶行知B.蔡元培C.王国维D.胡适29.《美育书简》的作者是(C)A.黑格尔B.韦伯C.席勒D.赫伯特30.美育的直接功能是(C)A.育德B.促智C.育美D.健体31.首次把美育作为一个相对弛主的、明确的教育范畴提出来的是DA.达•芬奇B.席勒C.王国维D.蔡元培32.按照价值取向,可以把教育目的分为()教育目的和(D)教育目的。
A.一元化多元化B.指令性指导性C.传统现代D.个体本位社会本位第四章教育制度1—5ACABA6—10CBABB11—15CAACD1.美国现行学制属于(A)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混合学制D.分支理学制2.新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于(C)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3.我国第一个在全国颁布实施的现代学制是(A)A.癸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1951年学制4.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设立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并在地方试行大学区制,这主要仿照了下列哪个国家的教育行政制度(B)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5.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A)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中间型学制6.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形成于(C)A.18世纪下半叶B.19世纪上半叶C.19世纪下半叶D.20世纪上半叶7.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是(B)A.国民教育B.学校教育制度C.国家教育体系D.教育制度8.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A)A.癸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1951年学制9.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要求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B)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10.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管理规则是(B)A.学校管理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学校人事制度D.学校办学体制11.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的主体是(C)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12.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
下面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A)A.高等教育制度B.特殊教育制度C.奖惩作息制度D.封建社会13.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A)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14.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孔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C)A.客观性B.强制性C.历史性D.教育性15.中国现代学制在其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主要表现为二大基本问题(D)A.单轨与双轨B.长与短C.统一性与灵活性D.以上答案都不是参考答案: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5BADBB6—10DDBBC11—15ADDBC16—20ADADA 21—25ACCBC26—30CBABB31—32DC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A.职业B.专业C.事业D.以上三者都是2.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皮人身安全、健康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了规定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3.一般来说,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A.10年B.15年C.20年D.终身4.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是在()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5.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是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