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二化学会考 复习学案(一)、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量重要概念:1.物质的量(n ): 。
单位: 公式: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 ,近似值为 。
3.摩尔质量(M ): 。
单位 :公式:4.气体摩尔体积(V m ): 。
单位: 。
特定条件下(标准状况) 。
公式:5.物质的量浓度(c ): 。
单位 : 公式: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互转化关系:二、氧化还原反应1.有关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物表现性质 变化过程 发生反应 所得产物氧化剂 氧化性 被还原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得电子)还原剂 还原性 被氧化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失电子)氧化还原同时发生,对立统一,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化合价升降相等常见的氧化剂:(1)活泼非金属单质:Cl 2、Br 2、O 2、O 3等(2)含较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H 2SO 4、HNO 3, KClO 3、KMnO 4、K 2Cr 2O 7;MnO 2等(3)金属性较弱的高价阳离子:Fe 3+、Ag +等 (4)过氧化物: Na 2O 2、H 2O 2等常见的还原剂:(1)活泼金属单质:Na 、Al 、Zn 、Fe 等(2)某些非金属单质:H 2、C 、Si 等(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CO 、SO 2等(4)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酸:H 2S 、HI 等(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盐:FeSO 4、Na 2SO 3等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浓度、温度、溶液酸碱性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价态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最高价态的只有 性,最低价态的只有 性,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强弱规律: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3)先后规律: 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若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加入的氧化剂首先与还原性相对强的还原剂反应。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依据:(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判断 (2)化学反应条件判断(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判断(5)根据化合价判断(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三、离子反应常见题型:直接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是否共存质量(m ) 粒子数(N )离子反应1.本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的浓度迅速降低。
2.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气体①难溶物:AgX(除F)、CaCO3、BaSO4、BaSO3、FeS、CuS、Cu(OH)2、Fe(OH)3、Al(OH)3、H2SiO3、MnO2、CuO等②难电离物质:弱酸:CH3COOH、H2CO3、H2S、HClO、H2SiO3、HF、H2SO3、H3PO4、HCOOH等弱碱:NH3·H2O中性物质:H2O③气体:CO2、SO2、NH3、H2、O2、N2、Cl2、CO等(2)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离子反应的类型:(1)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2)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拆----可溶的强电解质拆为离子;单质、氧化物、弱酸、弱碱、沉淀、气体、水不拆。
删----删掉“==”前后相同数目的带相同电荷电量的相同离子。
查----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练习]⑴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⑵氢氧化钾溶液和醋酸反应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铵溶液混合⑷碳酸钙溶于盐酸⑸铝和烧碱反应⑹氯气溶于水⑺氯气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⑻金属钠投入水中⑼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⑽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⑾铁与稀硫酸反应⑿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⒀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⒁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显碱性*⒂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显中性*⒃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⒄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18)碳酸氢铵与足量烧碱共热判断离子是否共存:(1)有难溶物生成:Ag+和Cl-、Ba2+和SO42-、Ca2+和CO32-、Al3+和OH-、H+和AlO2-等(2)有难电离物质生成;:H+和OH-、CH3COO-、ClO-、F-;NH4+和OH-等(3)有气体生成:H+和HCO3-、CO32-、S2-、HS-、SO32-、HSO3-等(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O3-(H+)、MnO4-(H+)、ClO-、 Fe3+和S2-、 HS-、 I-、SO32-、Fe2+等*(5)发生双盐水解:Fe3+、Al3+和HCO3-、CO32-、AlO2-、S2-、HS-等(6)弱酸酸式根离子与H+和OH-都不共存:HCO3-、HSO3-、HS-、H2PO4-、HPO42-等注意分析题设条件:酸碱性条件:酸性(H+)碱性(OH-);给定pH> = <7;指示剂的颜色;与Al生成氢气;水电离的c(H+)等。
颜色条件: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
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方法:①符合客观事实②电子得失守恒③电荷守恒、质量守恒④注意反应物间的量比关系注意:落实前面的有关离子方程式。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结构(1)原子的定义和组成(2)构成原子三微粒的相互关系电量关系:质量关系:含义对象性质实例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成键微粒键的本质键的分类构成物质相对强弱(2)化学用语元素名称和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和化学式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练习:会正确书写下列分子或物质的电子式:N2、HCl、Cl2、CO2、NH3、H2O、Na2O2、NaCl、NaOH、HClO、CH4、C2H4。
3.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短周期元素,其相同,不同;同一纵行的主族元素,其相同,不同。
(2)周期表分个周期,第1、2、3周期为周期,元素种类依次为。
(3)元素周期表中有个纵行,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还有族和族。
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元素开始,以结束。
同周期(左—右)以第三周期为例同主族(上—下)以ⅠA、ⅦA为例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性质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3.)位-构-性之间的关系7.金属性判断:①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②与水或酸置换氢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④单质还原性——“强”置换“弱”⑤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性强非金属性判断:①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②与氢气反应越剧烈,生成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④单质氧化性——“强”置换“弱”(二)、元素化合物——金属 一、金属概论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特征2、金属的分类:从密度分从含量分在冶金工业上分3、合金的概念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或 )熔合而成的具有 的物质。
合金属于混合物。
一般说来,熔点比各成分的金属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各成分的金属 。
4、常见合金及主要用途 铁合金:生铁、钢 铝合金:硬铝铜合金:黄铜和青铜51、碱金属包括 元素,,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是 ,在反应中很容易 ,因此它们都是非常活泼的金属。
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 ,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2、将金属钠投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钠 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很快熔成闪亮的小圆球(钠与水反应 热,钠的熔点 ),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中有 生成),滴加酚酞溶液变成 色(反应产生 物质)。
3、钠在自然界里不能以 态存在,只能以 态存在,这是因为 。
4、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中的 、 等物质反应,通常将钠保存在 里,以使钠与 、 等物质隔绝。
5、钠可以将钛、锆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这是由于钠具有 性。
6、碳酸钠俗名 ,碳酸氢钠俗名 ,两种物质中 更易溶解与水。
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 消耗的盐酸多。
7、碱金属元素的原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逐渐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因此,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的电子的能力逐渐 ,也就是说,它们的金属性逐渐 。
碱金属元素的密度逐渐 ,熔沸点逐渐 。
8、碱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19、钾和钠都是活泼金属,钾比钠更 ,因为钾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比钠的 ,更容易 电子。
10、钠或 灼烧时火焰呈现 色,钾或 灼烧时火焰呈现 色。
观察钾的焰色反应的颜色需要透过 色的钴玻璃,这是为了避免 的干扰。
11、焰色反应所用的金属铂丝在使用前应先用 洗涤,再将铂丝放在火焰上方灼烧,直至变成原色。
12、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除去的方法是 ;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除去的方法是 、 。
Na 2O 与Na 2O 2的比较二、铝、铁、镁1、铝位于 周期的 族。
铝是地壳里存在 的金属元素,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铝容易失去 成为阳离子。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非金属、酸和强碱反应。
(1) 与氧气(2) 与氯气 (3) 与稀盐酸(或稀硫酸) (4) 与氢氧化钠溶液 (5) 与氧化铁(6) 铝(或铁)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是发生 现象。
但加热反应。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是 化合物,既能与 反应又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溶液中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1)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2)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 (3)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4)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 (5)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6) 氯化铝中加氨水(氢氧化铝的制备) (7) 氯化铝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 ; 。
5、明矾化学式是 。
明矾水解产生的胶状的氢氧化铝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的杂质,所以明矾常作 剂。
写出明矾的电离方程式 。
6、铁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 , , , 居第四位。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也能失去 个电子形成铁离子。
7、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1) 铁与氯气 (2) 铁与硫 (3) 铁与水反应 (4) 铁与盐酸 (5) 铁与硫酸铜 (6) 铁与氯化铁 8、“铁三角”的相互转化FeFe 2+ Fe 3+Fe → Fe 2+: H +、Cu 2+、S 、I 2( )及Fe 3+Fe → Fe 3+: Cl 2、Br 2、O 2、HNO 3、浓H 2SO 4、KMnO 4(H +) ( ) Fe 2+→ Fe 3+: Cl 2、Br 2、O 2、HNO 3、浓H 2SO 4、KMnO 4(H +) Fe 3+ →Fe 2+: Fe 、Cu 、H 2S 、I -、SO 2 Fe 3+ →Fe :Zn ( )9、Fe 2+、Fe 3+的检验①Fe 3+的检验方法一: 方法二:②Fe 2+的检验1011、复盐:KAl (SO 4)2的电离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