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四个层次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四个层次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四个层次
摘要语文教育专家朱一贯曾说过:“让每一个孩子读通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底线,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良心所在。

”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当然不可能只满足于读通课文,而应有所发展。

本文将阅读教学分成四个层次,逐级递进,阐述笔者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内容感情字词修养
阅读可谓是小学语文的中流砥柱,并且对字词、作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阅读教学的效率对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认为,按照学生的领悟程度,阅读教学可以分为领悟主要内容、领会思想感情、体会字词韵味、提升修养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对文章由整体轮廓到部分细节再到整体,以下依次对这四个层次加以阐述。

一、领悟主要内容
领悟主要内容这个层次应该在初读中完成。

在实际教学中,初读往往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在初读时要求圈出生字生词、画出不懂的词等。

当然不是说字词不重要,我想教师们都明白学字词也是为了能够用词,而用词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或词语意思就可以做到的,应该将词语放在特定语境中让学生去体会,然后才能够更准确地应用。

而在初读中,学生对文中意境还不能深刻体会,这时去关注生词必然忽视文章整体的脉络,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
握就有些松散了,这对于学生对字词、文章主旨的把握也是不利的。

所以,初读可以让学生暂时跳过不太懂的字词,而把握住文章整体内容,简单的说就是读懂文章大致写了些什么。

那么怎么知道学生是否读懂了呢?我想提问是最好的方式,可以提问不同的同学来讲述,教师加以点评,提出优缺点。

所谓“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如果学生在初读中能够提出问题,通过教师解答那么文章内容将更加明了。

当然教师也可通过提问,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初读,文章脉络会更加明显。

这些都是使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的一些有效的途径。

二、领会思想感情
读懂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之后便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只有这样,那些情节才不至于成为简单的堆砌,读到的书才是活的。

而要体会其中的感情,就需要学生用心投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要使学生领会其中感情,可以有很多途径。

譬如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亦或是学生读后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并在其中穿插一些问题――说白了,就是对话,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去体悟文中所蕴含的信息,最终使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师生之间对话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文章感情,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有助于理解和深化文章感情。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也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

应当注意的是,体会是一种心理行为,所以不同的同学体会到的感情会有些微小差别,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立场加以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而不能照着参考书目生搬硬套,扼杀学生新颖的想法。

三、体会字词韵味
或许读者会注意到,在以上两个层次中并未提及实际阅读教学中的生字生词。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字生词在文中所占比例很小,不至于影响到学生对整体内容、线索、思想的领悟;二是笔者认为在理解文章之前完全没有必要花功夫死记硬背生字生词,在达到以上两个层次之后再来理解生字生词印象会更深刻,也更容易记忆与运用。

在这个层次,体会字词的韵味既包括了生字生词也包括用得好的词、句。

这个层次实际上是在理解了文章的整体之后对部分细节提取深入,所以要细致些。

虽然学生的精读必不可少,但更多的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找出句子再由学生找到用得好的词并加以赏析;结合着具体情境,记忆生词会更容易更深刻些,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字词,对于阅读和作文都大有裨益。

四、提升修养
这是最后一个层次,需要立足于之前对文章的掌握,可以随意深化。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阅读的乐趣在于收获一些哲理一些思想。

教材中的文章都经过精挑细选,容纳了诸多名家的思想、感受;文章所倡导的真善美,对小学生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是非辨别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