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叙事《统计》姓名:马志琪(辅导教师)学校: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张川镇西关小学学科:小学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题:《统计》新的课程标准着重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爱学习的本事,想学习的愿望。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权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远远没达到以上所要求的,究其原因有四:1、怕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就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怕课堂会乱,学生不好控制,不能更好的进行有效地教学。

2、没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生生互动不积极,讨论问题不热烈,掌握知识不全面。

3、互动交流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没有发挥互动交流的作用,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什么目标也没有达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

4、教学中教师不知如何给予学生自主,找不到切入点,不知从什么地方下手,感觉无所适从,怎样的教学才称得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下面我就谈一下关于学习《如何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活动》课的前后,自己在教授小学六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的几点体会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的方法。

【国培学习】之前的教法:1、复习统计的概念和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导入新课,讲解怎样制统计表和统计图。

3、根据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教师边讲学生边制作练习。

4、讲解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并进行练习。

5.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国培学习】后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教学层次也很清晰,教学环节齐全。

虽然看起来很扎实很成功,很有成绩,教师的感觉良好。

实际大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听的糊里糊涂。

主要原因是教师主导了课堂,讲的天花乱坠,教师自己觉得很好。

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充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聪明才智。

学生没有表达的机会,没有亲自体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看起来很成功,其实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也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没有一点自主权。

没有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达到生生互动。

我们应该在备课,分析教材时,要分析教材,分析学情,不要盲目的备课。

我们教师备课时应该想到如何教如何学,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讨论互动掌握所学知识。

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要落在实处,而不是光说在嘴上。

下面是我【国培学习】之后的尝试:1、学生首先对一次测试成绩进行统计,然后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先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把这次成绩按男女制出一个统计表,然后大家讨论归纳统计表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学生实践,亲自动手做。

并复习巩固了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学生就得到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怎么制统计表,并了解了统计表对我们的好处,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整理统计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2、应用多媒体演示有关的统计表的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进行有关基础练习。

3、把全班分成8个组,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学生很快的制成条形统计图。

4、再通过相同的方法引导让学生知道怎样制扇形统计图。

【教材简析】:《统计》(本学期对统计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

)教材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

选择既拓宽了学生收集数据的渠道,又显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处处存在,并了解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材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的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制作方法,能清楚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学情分析】:(1)本班共有61名学生,我是在本学期担任这个班的数学教学。

从前一阶段的教学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基础特别差,计算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

为了上好这节统计课,我想全面的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巩固。

(2)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学习扇形统计图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的形成知识的生成点。

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3)在前面的统计知识中,学生已经有了统计的经验和方法,并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读懂统计图,通过课前布置的任务,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互动讨论理解所学知识。

(4)统计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为了让学生对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课前首先做了一次数学测验。

让同桌之间互批互打出分数,做为本节课统计的数据。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加强对统计的认识,统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目标导向】:1、知识与技能:复习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数量与总量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

体现对此观察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现教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教法与学法】:1、准备好互批完的一套试卷。

通过互批让大家感受到数字与成绩的魅力。

让他们充分体验数学中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用。

2、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体验快乐学习的乐趣。

从而让他们由不爱学到愿学到想学,最后达到会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先把61名学生分成8个组。

每组的成员由好、中、差组成,并且选出一名组长。

(1)大家先以我安排的和大家想在一起的组成8个小组,每组8人。

男、女,好、差大家要搭配开。

这样有利于我们学习,配合讨论。

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说明】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各小组的凝聚力,从而达到互动的目的。

学生:准备好了。

教师:我们学过的统计包括哪几类?肖思怡:统计包括统计表和统计图。

高佳宁: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刘小花:统计图包括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

老师:大家回答很准确。

今天我们系统的来复习一下统计的有关知识,让大家明白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大家有没有信心自己做?学生:齐声回答(有信心)。

(2)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试卷。

先看一看分数,再准备完成下面的任务。

(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就这次测验成绩制出一个统计表。

【注明】:1、每个分数段分为男、女生多少人。

2、分数段有:40分以下;40~49分;50~59分;60~69分;70~79分;80分以上。

按分数段叫,让同学们亲自数每个分数段男的有多少人,女的有多少人。

下面的同学进行统计记录。

并把有关数据填在制好的统计表中。

〖六年级二班第六单元测验成绩统计表〗二、对比分析,探索知识(重点):1、首先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制出条形统计图,这个比较简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并让组长检查验收。

2.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统计》。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师:这是六(4)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

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4)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

(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4)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有8人,喜欢踢毽子的5人,喜欢打乒乓的有6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7人;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踢毽子的人数多1人;生4:我还知道了六(4)班一共有40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六(4)班一共有40人的呢?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师: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

现在请大家算一算喜欢跑步的占全班的()%,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分别占全部人数的()%。

师:老师想清楚看出喜欢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能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生齐:不能。

师: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生齐:当然想知道。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4)班同学喜欢跑步的人数占得百分数。

这个35%表示什么?哪部分表示全班人数?(出示)六(4)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如课本插图)师: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3 5个扇形表示喜欢跑步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师:你能说说其他各小扇形所表示的意思吗?。

师:嗯。

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们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生1:我了解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生2:我了解到喜欢跑步的占35%;喜欢跳绳的占20%;喜欢踢毽子的占12.5%;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占17.5%。

生3:我知道喜欢跑步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5%;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只占12. 5%。

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六(4)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就是占40人的15%,40×15%=6(人),所以喜欢乒乓球的有6人。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生1:喜欢跑步的有多少人?生2: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生3: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生4: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算式解决它,好吗?师:谁来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列式解决的?生1: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40×20%=8(人);生2: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40×15%=6(人);生3: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40×12.5%=5(人);生4: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40×22.5%=9(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