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650字
航拍中国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中旅行,以全新视角俯瞰今天的中国。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航拍中国纪录片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1
前段时间的《江山多娇》和最近的《航拍中国》能抽象成一句话:祖上留了块风水宝地,我辈不可辜负这大好河山。
第一季五个地方:东南西北中。
东:上海(还没推出),活力现代。
南:海南,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
西:新疆,四季轮转的天地。
北:黑龙江,冰与火演奏的乐章。
中:陕西,特殊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所在地。
虽然这它们与中国的“最东南西北端”不一一对应,但是也透露出与中国四个顶点同样的信息:东西横跨62经度,南北纵跨49纬度的国家就是地大物博、物产丰盈。
说白了就是祖先们当初很会挑地方,给千年后的我们留了块风水宝地。
片中的计量单位动不动是“全人类、全世界、一个法国”……“粮食产量可以让一亿人吃上一整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夏大地有如此优越的资源禀赋,炎黄子孙才会有这样的错觉: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其他国家。
炎黄子
孙才会有这样的追求:中国只能是第一。
回头看看历史,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发展道路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抬头展望未来,崇尚共同发展的中国人会越走越远,大概率上会笑到最后。
抓住“风水宝地、大好河山”这个重点,不难得出同类型纪录片的意义:
1.带着大家俯瞰大地,在空中“游历”名山大川,壮美山河让人心醉,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目光不要只放在北上广,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一样有好出路照样能过上幸福生活,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特色小镇要全面开花。
3.中国美景遍地是,国庆中秋端午春节尽可能留在国内玩,消费留在国内,国内旅游消费的蛋糕要做大做强。
央视的纪录片就是最好的旅游宣传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
4.路通财通,要想富先修路。
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就是共同富裕的核心。
960万平方公里需要投资的基础设施实在是太多了,发展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第四点注明一下:最近央视几个纪录片都会讲路桥(典型的基础设施):
《航拍中国》:海南环岛高铁、哈尔滨松花江特大桥、新疆果子沟大桥、西安没啥印象。
《江山多娇》专门有一集《中国梦》介绍从古到今各种交通设施:京杭大运河、灵渠、青藏铁路、北盘江大桥。
《超级工程2》第一集《中国路》,第二集《中国桥》。
最后说点有的没的:
1.特别欣赏每集纪录片都会有路线图。
个人认为,时空逻辑是很重要的。
具体参见我以前写的:《时与空,时空》
2.背景音乐BGM非常好听,特别是那段合声,不用猜,就是那一段,每一集都会出现。
3.我发现很多人都在B站上看央视的纪录片,边看吐槽边看纪录片就是过瘾。
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2
毫不夸张地说,《航拍中国》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中国旅游大片,集自然景观之壮丽宏伟,集人文历史之渊远流长,分分秒秒让你悦目、赏心、激情、震撼……看后余味无穷、浮想联翩……美丽祖国,为你自豪!伟大中华,更看今朝!
近期央视一套重播《航拍中国》,开场——新疆篇( 10月13日中午),画面之精美,气势之宏大,让人叹为观止! 面积166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六分之一的新疆,原本在一般人心中,除了面积最大,其它都是“差”了:边远、沙漠、寒冷、荒凉、落后……而《航拍中国》彻底颠覆了人们的新疆“三观”(景观、人文观、价值观):新疆大美,美到你难以想象…… 大漠戈壁,浩瀚深远;高山雪原,云海苍茫;峡谷盆地,悠悠沉淀;绿草清湖,塞外江南……
看那:天池之水天上来,清纯滋润着万物生长; 喀纳斯湖传水怪,千年万年说不完的神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埋着无数的古代文明;而500多公里的开都河,更是拐了万条弯,看见九个太阳已不是神话……
看那:这片幅员辽阔的西北边陲,是新中国给了她无限生机,开辟了崭新的百万疆域。
广袤田园,白的棉,绿的果,棉田万里,瓜果飘香;更有那红色的洋,出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番茄酱,还有那最醒目的世界最大的红椒五星红旗,“辣”的世界都“眼红”; 而曾经最让人们“讨厌”的荒漠戈壁,荒凉广阔的无边无际,但你万万也想不到,他深埋着无数无尽的宝藏,蕴藏着中国陆地三分之一的石油及天然气……
大美新疆:浩瀚无边,气势磅礴,绘斑斓世界,藏万古精华。
鬼斧神工天地造,神仙抽象江山来,看不尽的娇美,叹不完的壮丽,一生一世的向往…………。
还有:海南、黑龙江、上海、陕西、江西……航拍中国的千山万水…………江山如此多娇,还看今朝!
向本片导演余乐、林婕等致敬! 向解说李龙滨及撰稿黄康源、杨梦娟致敬!向航拍、作曲等所有工作人员致敬! 良心之作,旅游大片,收藏精品!
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3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
空中旅程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片头一出来,大气磅礴,内心隐隐感动。
看到有人开玩笑地感谢节目组:《航拍中国》让大家看到了陕西不只是有黄土高坡,新疆不只是草原毡房。
我是偶然在电视上被新疆篇的美丽街景吸引看的,觉得画面特别精致,每一帧都可以作屏保,仔细看节目名称才知道是全程航拍的。
看科普《航拍中国》全部拍摄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4圈。
祖国真是有颜又有钱!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
毕竟,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提供了清新的
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平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6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
在“新疆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
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
在新疆,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疆的总体方向。
而且,新疆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新疆。
”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易。
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疆,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
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
”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