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讲课讲稿
英国式道路的特点
• 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出让国有土 地,盗窃公有地,用掠夺方法和残 暴手段把封建地产转变为现代私有 财产,通过这些方法为农业夺得土 地,使土地与资本合并。
专题: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1.从圈地运动开始前后到18世纪20年代 --农民被迫离开家园,以流民的形式 进入城市--惩罚(“血腥立法”)、 救济(救济院)、移民(北美、南非、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流放犯人 (1788-1868年到澳大利亚15.5万人、 佐治亚殖民地)-1601年伊丽莎白法- 对无劳动能力者进行救济,为失业者提 供工作。
• 2.从18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 纪末-1834年新济贫法(贫苦者必须进 入济贫院,才能得到救济、“斯宾汉姆 制度” )、劳动移居地
• 3.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普及中学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 张伯伦“市政公共工程计划”-国家福 利政策(威廉.贝弗利奇:英国福利国家 政策设计师)-1905年英国工党成立 《失业工人法》
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C. 制定了保护发明者的专利法;D.制定了保护投 资者的《取缔证券投资法》;E.建立了保护劳 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
2. 工业革命的进程
十
英 纺织 国
改良 蒸汽机
九 世
纪
工
上
业
革 命
采矿 冶金
半
运输业
期
基
本
完
成
*棉纺织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飞梭(1733年取得专利)
• 在国外,先后战胜了西、葡、荷、 法,消灭了竞争者,取得了海上,积累了发展资本主义 大工业所必要的货币资本。所有这 些,就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创 造了必要的前提。
工业革命的准备:
• 1.资本原始积累。 • 2.政府行为的界定。 • 3.市场制度的创新。 • 4.竞争有序化。 • A.制定了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B.建立了保
• 4.从二战后至今
• 主动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把他们转 移到非农部门去,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 加大农业投资、扩大农场规模、促进农 业机械化、重视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 建立“农工结合体”、发展第三产业等。
分析
中国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 以及“农民工” 这一特殊群体。
• 三、对外贸易、海盗掠夺和殖民扩张 • 四、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阶级分化 •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水压抽水机的草图
骡机(1779年)
发明者: 克隆普顿 (工人)
水力
吸取了以上两种纺纱机的优点,能同时转动几百 个纱锭, 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
水力织布机(1785)
发明者: 卡特莱特 (牧师)
水力
提高织布效率40倍,大规模的织布厂很快出现。
正在研究蒸汽机的瓦特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
• 2.人口革命:突破人口周期变化的特征
• 3.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广大的国 内市场。
• 16世纪-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从封建制 度急剧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时期,是 开始大规模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 是剥夺农民土地、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和 工场手工业开始大发展的时期。对农民 土地的剥夺是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 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大 批的雇佣劳动者和国内市场。而对外掠 夺和殖民扩张,给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 造了国外市场和巨额资本。
发明者: 约翰凯伊 (机械师)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 荒”
珍妮纺纱机(1765)
发明者: 哈格里夫斯 (木匠)
人力
可同时纺出十几根纱,但纺出的纱较细,而且易断
水力
发明者: 阿克莱特 (钟表匠)
1769年
纺出的纱结实,但比较粗。这种机器不用人力就 能转动。 此后,英国第一家棉纺厂出现,用水力 带动纺纱机运转。
二、圈地运动与土地私有化
• 革命前:“羊吃人”、宗教改革和价格 革命-公有地和租佃持有农土地-1455 -1607年,圈地516675英亩。
• 革命后:拍卖国王和保皇党人土地、议 会圈地-1760-1844年圈地631万英 亩。
19世纪中叶,英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P29-36
后果:
• 1.农业技术革命:轮种制、新作物、农 具(布拉班特犁、播种机、脱粒机、牛 奶搅拌器、乳酪积压机)-耕地面积- 饮食结构-农产品产量
经济史
2、庄园经济的瓦解
• A.农奴和领主的契约由于劳动力和 土地价值比的变化而不断修正(人 口增减)
• B.黑死病、农奴起义与终身租约以 及永久继承权的获得。
• C.养羊业的发展、“折算制度”的 推行以及农奴制度的放弃
3.小农经济的产生
• A.公簿持有农(copyholder)-份地-缴纳固 定的货币地租,并履行若干义务,封建主无权 加租夺佃;
• B.自由持有农(freeholder)-自有世袭土地 -只交少量实物和货币地租,同时租种别人土 地;
• C.茅屋农(cotter)-公有地-在公共地上放 牧,兼营家庭手工业维持生活,有时打零工, 有人身自由;
• D.租佃持有农(leaseholder)-富裕自由农 -租种领主庄田,部分使用雇佣劳动
• 六、争夺世界霸权和资本原始积累
• 资本原始积累: • 对外:商业战争、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 对内:增加捐税和发行公债
七、工业革命
• 1.前提条件: • 从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社会经济
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实 现了对农民的彻底剥夺,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农 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 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大 力发展了以毛纺织业为主的工场手工业,为过 渡到机器大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 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前提。
蒸汽机人是类第社一个会真进正入性了的国“际蒸发汽明时——代恩”格斯
冶金、采矿等部门也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
18、19世纪英美等国修运河、建大道
*交通运输的革新
汽船(1807)
发明者: 美国人 富尔敦
➢汽船以蒸汽机作动力
铁路交通的面貌也大大改观
11188912世45年 年纪发驾早明驶期第自一己英台 设国蒸 计人汽 的史机 蒸车 汽蒂, 机芬时 车孙速,发时6千速明米2火。4千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