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ppt课件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ppt课件


80~100 250~350 330~450
70~80 350~500 420~580
30~60 240~300 270~360
7
我国北方地区几种主要旱作物的灌溉制度(调查)
作物
小麦 棉花 玉米
生育期灌溉制度
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m3/ 灌溉定额(m3/
亩)
亩)
备注
3~6
40~80
200~300
2~4

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

单位:(1)m3/mu 、m3/ha
(2)mm
2
灌溉制度需从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降水) 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多年气象资料 出发,针对不同水文年,拟定湿润年、一般年、 中等干旱年、特干旱年四种类型灌溉制度。
水量平衡 分析确定
从大气、水、土、作 物等内在关系出发, 进行系统分析,编制 程序,利用计算机进 行模拟比较,确定最 优方案。
5
1、以群众经验化指标确定计划 多年来进行灌水的实践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灌溉 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旱年份,调查这些年份的不同生 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 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根据调查资料,可以分析确定这些年份 的灌溉制度。
一)、旱作物灌溉制度的确定
旱作物是依靠其主要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 因此把作物主要根系吸水层作为灌溉时的土 壤计划湿润层。要求该土层的储水量能保持 在作物所需求的范围内。
土壤计划湿润深度指在实施灌溉时,计划调 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水量平衡原理确定,图解法、列表法进行。
12
1)、水量平衡方程 2)、拟定旱作物灌溉制度所需要基本资料 ①土壤计划湿润深度 ②土壤最适含水率 ③有效降雨量P0 ④地下水补给量 K ⑤湿润层增加而增加水量 3)、旱作物播前定额确定 4)、生育期灌溉制度拟定
WT:因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P0:有效降雨量
为满足作物正常生长,任一时
段土壤计划湿润层储水量必须保持
在一定适宜范围。通常不少于允许
最小储水量Wmin,不大于允许最大 储水量Wmax。
计划湿润层 增加深度
14
15
若某一时段没有降水:Wmin=W0-E+K = W0-⊿t(e-K)
灌溉时间(灌溉预报):⊿t= (W0-Wmin)/ (e-K)
4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在实验站进行多 方案试验比较, 根据实验结果确 定灌溉制度。
总结群众 经验
群众长期生产中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按照这些 经验可以确定t、m、 M、n
根据实验 确定
作物灌溉制度 的制定方法
按照灌溉 模式确定
根据水量平衡分析 制作灌溉制度,是 目前主要的确定方 法。本节主要介绍 本方法。
6
对于旱作物,湿润年份及南方地区的灌水 次数少,灌溉定额小;干旱年份及北方地 区的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湖北省水稻泡田定额及生育期灌溉定额调查成果表(中等干旱年)
项目
早稻
中稻
一季晚稻 双季晚稻
泡田定额(m3/亩) 灌溉定额(m3/亩) 总灌溉定额(m3/亩)
70~80 200~250 270~330
13
1)、水量平衡方程
全生育期任一时段⊿t内,土壤计划湿润层H储水量变化可用下式表示:
Wt-W0=收入-支出
=WT+P+M+K-(E+Q+T)
= WT+(P- Q- T )+M+K-E
= WT+P0+M+K-E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某一定时段内,所有的 来水量应等于去水量和时段内土壤储水量的
变化量。P0+M+K=E +⊿W
开花结铃0.6-0.8m 吐絮0.6-0.8m 玉米:幼苗期0.3-0.4m拔节期0.4-0.5m孕穗0.5-0.6m
抽穗 0.6-0.8m 成熟0.8m 随作物生长,计划层深度逐渐增加。不同作物或者同一作物不
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可有一定变化。 一般采用30~40cm;随着作物的成长和根系的发育,需水 量增多,计划湿润层也应逐渐增加,至生长末期,由于作物根 系停止发育,需水量减少,计划层深度不宜继续加大,一般不 超过0.8~1.0m。
灌水定额:m=Wmax-Wmin =AH(θvmax-θvmin) =10000ρH(θmmax-θmmin)
16
2)、拟定旱作物灌溉制度所需要基本资料 ①土壤计划湿润深度 经验确定: 冬小麦:幼苗期0.3-0.4m 分蘖期0.4-0.5m
拔节期0.5-0.6m 抽穗0.6-0.8m 灌浆成熟0.8-1.0m 棉花:幼苗期0.3-0.4m 现蕾期0.4-0.6m
第二章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原理
第三节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1
第三节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
一、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是新建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已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 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 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灌溉制度指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为 使作物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所制定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的制度。包括:灌水 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一般在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多采用干旱年的 灌溉制度作标准。
灌溉管理工作中则根据中、长期气象预测选用 相应灌溉制度。
3
二、如何制定灌溉制度 拟定灌溉制度是为了满足规划设计以及有关 部门编制用水计划所必需。在每年实际进行 灌溉时,必须根据当年气候变化状况进行调 整。一般根据天气预报、土壤墒情调节,另 外可利用水分生理指标:细胞液浓度、叶组 织吸水力、气孔开张150
干旱年份
3~4
40~60
150~250
8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试验站,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
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试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 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时,必 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 3、按灌溉模式确定最优灌溉方案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9
本节主要 内容
旱作物灌溉 制度的确定
灌溉制度 确定
水稻的灌溉 制度确定
水量平衡法确定灌溉制度有两种方法: 1.列表法 2.图解法
10
三、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 水量要求而制定的灌溉制度。
一)、旱作物灌溉制度的确定 二)、水稻田灌溉制度确定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