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实施方案

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实施方案

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实施方案
——20xx年—20xx年
半导体硅外延片主要由多晶硅原材料经过晶体生长、硅片成型和外延生长等工艺制备得到。

由于掺杂工艺灵活,厚度、电阻率等器件参数便于调节,半导体硅外延片具有诸多优质特性,可以显著改善器件反向耐用性、截止频率等性能。

半导体硅外延片被大规模应用于对稳定性、缺陷密度、高电压及电流耐受性等要求更高的高级半导体器件中,主要包括MOSFET、晶体管等功率器件,及CIS、PMIC等模拟器件,终端应用包括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能源管理、通信、消费电子等。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发展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立足满足国
内需求,以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培育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坚持原则
1、组织引导,市场推动。

坚持组织引导,以政策、规划、标准等
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
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实
现市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2、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
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3、坚持创新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
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
建设能力。

4、坚持协调发展。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鼓励产学
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5、依法推进,规范管理。

推动产业发展必须依据各项法律法规和
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产业有关技术标准,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规
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管理水平。

积极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
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
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第三章产业背景分析
半导体硅外延片主要由多晶硅原材料经过晶体生长、硅片成型和
外延生长等工艺制备得到。

由于掺杂工艺灵活,厚度、电阻率等器件
参数便于调节,半导体硅外延片具有诸多优质特性,可以显著改善器
件反向耐用性、截止频率等性能。

半导体硅外延片被大规模应用于对
稳定性、缺陷密度、高电压及电流耐受性等要求更高的高级半导体器
件中,主要包括MOSFET、晶体管等功率器件,及CIS、PMIC等模拟器件,终端应用包括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能源管理、通信、消费电子等。

半导体硅外延片的生产工艺流程较长,涉及工艺众多,主要生产
环节包含了晶体成长、硅片成型、外延生长等工艺。

硅片是制造芯片的基本衬底材料,没有硅片整个半导体行业将如
无源之水,因此地位相当关键;根据CPIA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硅片产量约为134.6GW,较2018年的107.1GW同比增长25.7%。

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信、物联网、智能手机等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半导体硅外延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19年中国半导体硅外延片
市场规模为90.95亿元,预计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半导体硅
外延片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随着相关领域投资建设规模的扩大,中
国半导体硅外延片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厂商需要投入大
量资金用于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和技术研发,资本性支出规模较大,
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支持。

因此中国生产硅外延片企业较少,其中规
模较大的有立昂微、上海合晶、沪硅产业、南京国盛等企业。

2019年立昂微硅外延片营业收入为5.66亿元,平均销售价格为262.46元/片;2020年一季度立昂微硅外延片营业收入为1.57亿元,
平均销售价格为247.26元/片。

第四章目标
主要经济指标:xx年增加值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主营业
务收入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利税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目标:进一步提高集中度,重点企业由目前的
近xx户,减少到xx户。

第五章主要任务规划
(一)加强检查监督力度,营造行业公平环境
通过强化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
场竞争环境。

(二)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加大对产业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引导各类资
源要素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

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承担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制定相关
标准。

(三)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产业区域集群优势,打造区域产业中心。


力巩固区域作为产业中心的地位,聚集若干大企业(集团)。

加强统
筹协调,做好有关规划的衔接,做好重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的分工
和协作,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各产业集群向国际化接轨,把各产业集
群培育成国际采购中心和知名品牌集散地。

(四)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
引导行业企业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重点建设各类产业公共
研发平台、重点试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

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构建完善产学研用相结
合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

创建一批以行业为特色的技术中心、工程中
心或重点实验室,完善产业发展所需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验认证
等平台。

提升行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企业与行业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xx年新增创新平台
xx个。

第六章措施保障
(一)人才培养持续支撑
加强产业人才智库和人才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建设;转变培训中心
的职能,发挥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在产业培训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
产业职业教育;举办产业人才供需座谈会、洽谈会和招聘会,为企业
和人才搭建双向选择平台;打造新媒体教学培训平台,推出全时在线
视频教育和技能培训教学;进一步完善产业行业人员持证上岗机制,
提高培训企业和人员的主动性;组织“产业大讲堂”活动,提高产业
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加强行业自律
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引导企业遵规守法、
规范经营,健全行规行约,完善行业诚信评价体系,加强行业自律。

组织企业共同建立市场行为规则,维护市场竞争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