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4)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8)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的黄河水,翻着波浪,向大海流去,会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远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
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
教学反思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黄河归海的壮观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其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落日下黄河水滚滚东流的景象。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层(上层)(楼层)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案
课题
古诗二首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10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
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风景,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重点词语解释: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2)“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那这里为什么说是升起了“紫烟”呢?
因为香炉峰上有瀑布,水汽蒸发到空中,经太阳光照射,就出现了紫红色,远远望去,好像这些紫色的烟雾是从香炉峰上冒出来的。
(4)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时的香炉峰美不美?
(5)诗人描写了香炉峰的什么景色?
(6)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遥看瀑布挂前川。
(7)这是近景还是远景?
从哪可以看出来?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32张幻灯片)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望什么地方呢?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瀑布:就是一条河流翻过一个悬崖峭壁,就形成了一个瀑布。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33-39张幻灯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重点词语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课时
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演示第2张幻灯片)
你们喜欢古诗的这种表达方式吗?
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两首》。(演示第3张幻灯片)
这首诗描写了白鹅在水中畅游的欢快情景。
喜欢。
读课题《登鹳雀楼》。
新课导入
第2课时
前边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鹳雀楼》,领略了滚滚黄河水的壮观,感受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哲理人生。现在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景物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复习《登鹳雀楼》导入新诗。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26-31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7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亻”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被日光照射呈现出紫色。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山川上。
(2)“日照香炉生紫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峰上升起紫色的烟雾。
(3)同学们,“烟”一般都是什么颜色?
九天:天空,指很高。古人以为天有九层,最高一层称九天。
(2)“飞流直下”描写的是什么景象?
描写的是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快速地倾泻下来的景象。
(3)“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什么意思呢?
飞速流动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高。
(4)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形象地把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急速飞流而下的气势描写了出来。
近景。
非常壮观。
实际看到的景物。
实景。
自己想象中的景物的描写。
虚景。
指人所能看到的最远的景物,也可指眼界宽阔。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识记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解读题目。
了解鹳雀楼。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语。
精读诗句。
发挥想象。
感悟诗句中存在的哲理。
理解全诗意思。
归纳总结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和深刻哲理。
更:再。
(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要想看到更多更远的景物,你就必须再上一层楼。
这是诗人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3)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4)“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5)这两句诗暗含了什么道理?
要想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4.全诗释义:(演示第23张幻灯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能力目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重点
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
问题学习、探究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5)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人有什么感想?疑是银河落Βιβλιοθήκη 天。(6)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
(7)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壮大的壮丽奇观。
4.全诗释义:(演示第46张幻灯片)
太阳照射香炉峰,峰上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飞速流下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高,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九天上倾落下来。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让学生感受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的壮美。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倾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相关链接(演示第9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10张幻灯片)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美。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上冒出紫色的云烟。
远景。
遥。
非常形象地把瀑布一泻而下的形态描绘出来了。
夸张。
比喻。
把瀑布比作了银河。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认读生字词。
熟读诗句。
了解诗人。
解读题目。
品读诗句,感悟美景。
展开想象,感悟美景。
领悟修辞手法的妙用。
理解全诗意思。
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1.我会背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炉(香炉)(炉火)
4.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2)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相关链接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遥:遥远。
(8)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远远望去,好像一条瀑布挂在前面的山川上。
(9)“挂”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3.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景色之后,诗人又是怎样接着描写瀑布的?(演示第40-45张幻灯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重点词语解析: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3尺等于1米)
疑:怀疑。
银河:天气晴朗的夜晚,在天空中出现的一条白色光带。
(9)这两句,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景物?
属于什么样的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