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考博随想与心得(我的考博总结)

我的考博随想与心得(我的考博总结)

我的考博随想与心得(我的考博总结)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战,终于在2010年12月11号走进了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考场,经过三天的殊死决斗,一个多月之后的今天,成绩出来了。

我成功的被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成为2011级北邮的博士生。

当我在网上查询到这个喜讯时,内心感情复杂,思绪万千,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并不光是高兴,更多的是考博辛路上的酸甜苦辣。

今天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回顾这段艰辛之路,以供自己反思和想走这条路的同志参考——考博,不为名,不为利,就算想为名,为利,现在的社会也不会眷顾这个。

只为一个普通读书人的尊严,只为心中的那个梦想,我是一个为梦而活的人(这样的人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任何事都要求做的尽善尽美,活着很累。

)学习篇:本想硕士毕业出国留学的我(这是本人毕生之梦想),在研一的时候准备国外的外语考试(TOEFL托福考试:一种母语是非英语的语言考试,GRE 考试:就读美国加拿大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碰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这两门国外考试具额的考试费用,实在没好意思向挣扎在工薪阶层的父母提起此事,父亲知道我的想法后,当即百分百赞同:“我和你妈妈都是公务员出身,文革的10年,剥夺了我们读书的梦想,我们的读书梦没有实现,就希望你尽量读书,爸妈就是砸锅卖铁都供你。

”我感动得差点哭出来,于是下定决心先考托,再“杀G”。

2008年6月份(奥运会前夕)我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鏖战了4个小时,把托福斩落马下。

考G的路远比我的想象艰难,GRE分两部分考试,一部分是机考,主要是作文;另一部分是笔考:包含类比反义,数学等。

GRE首先面对的是单词关,拿到GRE单词书时,我就傻眼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厚,这么难的单词,但想到自己在父母面前信心十足的话,我硬着头皮开始了背单词的计划。

我采用的方法是“7遍法”:即每个单词至少背7遍,1天背200单词,2个小时之后复习这200单词,第2天复习第3遍,第5天复习第4遍,第10天复习第5遍,第15天复习第6遍,一个月之后复习第7遍,3个月之后我计划单词要突破10000左右(单词9000是瓶颈,记忆超过9000之后比较难背,背多少忘多少,我立志要突破9000瓶颈,条件是我在大学已经通过了英语4,6级,单词原先就有6000左右,加上我考托福,所以还是能做到的。

这点也成为我日后考博的小插曲,以后会提到)另一个大难题,作文又摆在了面前。

GRE的作文参考资料我选择了斯图尔特的《北美GRE范文精讲》,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里面的ISSUE 和ARGUEMENT的文章,我连读都读不懂,更别说要写出那样的文章。

再难也要学,又开始埋头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分析,学习经典句型,和一些话题常用的例子和专业词汇。

同时还要每天用模考软件在电脑上练习。

我的作文考试安排在3月份,整个寒假一个人在寝室练习作文,写累了,就练习打字,因为我的打字速度算慢的(英文),所以就算我可以写很好的文章,打字速度上不去,在机考时,时间是不会等自己的。

冬天空空的寝室,手冻得发痛,但又不能揣着手,要打字,写作文,没有办法,只好写一会手冻疼了,用温水烫一烫。

机考作文要想得到4分4.5分以上,一般ISSUE要六七百个英文单词,完成时间35分钟,留10分钟添加和修改;而AREGUMENT则需要四百单词左右,20分钟必须完成构思写作,剩余时间修改。

所以打字速度上是不容许出问题的。

当然GRE考试准备过程,比我叙述的还要复杂得多。

而在准备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G友,他们都是全国一流大学的牛人,为了一个出国的梦想,大家倾其所有。

好死不死,考完所有考试,开始申请签证的时候碰到了本世纪第一次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签美国的孩子全部被拒签,理由是美国失业率大增,排名靠前的学校申请奖学金非常困难,而我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高昂的留学费用,不得不放弃出国的梦想,还好我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足够过多(一共发表5篇论文,有4篇是核心),这是一块很硬的“敲门砖”(这点我要特别感谢我硕士期间导师,是她一遍一遍的帮我审查我的论文,她说以后用来当考博的“敲门砖”,我还以为我这辈子不会走考博的路,但果不其然,还是导师说对了,后面还要提到她(我的恩师)。

)我并不是在北邮附近学习,而是选择在家复习,第一个不用租房子,第二个,有妈妈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我可以专心的复习(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妈妈,我的博士帽,有一多半是妈妈的功劳,这个后面会提到)。

北邮主要考三门科目:专业课(软件工程)+专业基础课(离散数学)+英语,由于我之前一直准备出国考试,所以英语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我并不是把英语作为我复习的重点对象,每天保证背一些单词,练练口语,保证我考托和GRE的状态就可以了(这可能是我轻敌的原因,结果成绩出来的,差点因为英语我就没考上,还好我英语过线了,才得以幸免)。

离散数学我选择的是北大比较经典的离散数学为主,北邮自己出了一本离散数学为辅,此外我还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北京大学的曲婉玲,耿素云《离散数学》进行复习,我把每一本书至少看了2遍,书中所有例题,习题,地毯式的做了一遍,北大的那本书我至少做了3遍,考完试的时候我看到那本书已经被我折磨的不行了,有皮无毛的,最后离散数学答得还是比较理想的。

软件工程本科的时候我学过,我是我们班软件工程的课代表,当初选择这门考试也是这个原因,我和北邮的软件工程老师比较熟,本科的时候常常帮她收发学生作业,老师也比较喜欢我,我考博的时候有的不会的东西都是打电话问她,她都耐心帮我解答,中间还特意去了一趟(考完试为了表示感激,特意请她吃了一顿大餐,呵呵。

),很多考博的过来人都告诉我,说考博专业课,不用花太多时间。

但我仔细思量了一下,北邮硕士毕业这么多年了,有的知识点都忘了,专业课也不能放弃。

我将所有的书目查找到,认真地背诵着,不是看书,而是背书。

我只期望到复习的最后,我手上不用带任何书籍,仅仅是一张张目录,看着目录,我便能口述出一本本理论书籍的内容。

我选用的教材也是北邮自己出的一教材,加上我从网上买的一本《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英文版的教材,还有一本我师姐给我的书(她也是我考博路上的良师益友,也为我考博做了比较大的贡献,后面还要提到)《UML和面向对象设计》。

我选择了一种最笨方法,但恰恰也是最踏实的方法,结果也证实了我方法的正确性。

专业课复习最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时间不等人,已经是8月末了,我自己定了一个计划,必须在10月初完成对所有科目的学习,10月到12月这两个月开始把所有的看过的资料,在复习一遍,加强巩固。

于是抢时间看论文和专业课,论文不像专业课书,一篇论文代表一个思想,所以每一篇对于我来说都是挑战。

又一个暑假我自己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抱着一摞论文啃啊,啃,豆大的汗珠都摔成八瓣,每天累得个半死,但我相信我能挺过去的,因为的必须挺过去。

夏天,室内温度很高,坐到我屁股长痱子,妈妈看着心疼,还是不惜每天两个字的电费钱,让我打空调,吹冷气。

图一(我的复习环境)那时我一直在反复思考,我到底是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我完全可以在研三时答应的一个待遇非常好的事业单位,或许那样我这一年可以舒服地躺在家里看电视,可以和朋友到处旅游,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

我这样累是为了什么,以后又能得到什么?没有答案,只有第二天,日复一日的看书,复习。

考试篇:2010年12月9日,我孤身一人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背负着父母、亲人的期望和嘱托,开始了我考博最后的征程,满怀信心的来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北京邮电大学,北邮给我的最初的印象还是屹立在校园广场中央的毛泽东主席的雕塑,宏伟,大气。

这也加强了我一定要考上的信念。

我一到北京就有一个小插曲,我的皮鞋给我出难题了,由于我很久都没穿这双皮鞋,皮鞋的底胶老化了,开裂了,完蛋了。

我拖这一双烂鞋来到的北邮,手机下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摔在地上,也不好使了。

这个狼狈啊!(我出门之前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打算,知道会有意外事情发生,但是没想到都是一些不靠谱的事情。

)没有办法,我只能到超市里买一双假的李宁鞋套在脚上,还好我师姐给我先定好了宾馆房间,我和另一个河北的同学,他也考北邮,我们住在一起,一起考试。

我晚上睡觉,鼾声四起,结果被这位同学多次叫醒,搞得我第一天晚上并没有休息好,第二天考试,第一科就是英语,英语没有考的像我预想的那么好,和这个也有关系,后来他实在受不了了,第二天,他自己搬出去了(其实我有点对不起他,但是打呼噜,我控制不了,呵呵),而从海南飞过来的张喜瑞,也报考今年的北京邮电大学博士,他和我出自同门,我们硕士期间是同一个老师。

后来他和我住一个房间。

想着临近的人生,想着自己为了这个考试所付出的一切,想着亲人朋友的祝福,我第二天来到了考场,考博的人比往年多了两倍,黑压压的人群更加增加了心理的压力。

考试并非如我所想的那样顺利,英语阅读是主旨题为主,细节题很少,搞得平常作一篇阅读15分钟就能拿下,我半小时读完之后,不知所云。

这不晕死,作文还好我是背范文,得以过关,不然真就兵败滑铁卢了。

北京邮电大学,说实在的,我觉得没戏了,记得考试结束的那天中午,我走出考场,没有高兴,没有悲伤。

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尽力了,我对得起我自己了,对得起我的爸爸妈妈,对得起所有关心过我的人。

不管结果怎么样,我没有遗憾,因为我至少尝试过,等我白发苍苍的时候,我不会后悔,我珍惜了我所能珍惜的机会。

接下来,就是专业课的考试,我专业课考的尤为的好,因为我确实花的时间比较多,尤其是离散数学,当考完时,别人都说有很多道题没做,而我就有两道大题没做(北邮的离散数学,没有填空,选择,判断,全都是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一共10道,一道题10分)。

离开学校的那天,艳阳高照,校园初冬的早晨,格外宁静,我拖着我的行李箱,慢慢在幽静的小路上走着,不知道以后还能否回来?虽然考试感觉不怎么样,但是我并没有心灰意冷。

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要放弃。

在回家的火车上,一分钟似乎特别的长,一秒一秒,一分钟一分钟,一个小时……痛苦地熬着。

终于一个通宵,早上东北这边下大雪,火车又晚点到站。

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第一件事,洗了个热水澡,我望着镜子中的自己,心里一酸,眼睛红了。

28岁的我,早已出现了抬头纹,镜中的我一点血色都没有,对待考试,我完全怀着一种虔诚的心去面对,好像朝圣的香客,匍匐着向心中的圣殿跪去。

为了考试,我每天清洁着自己的心,让自己善良地过着每一天,感恩地面对身边的人。

备考阶段,我每天早晨8点钟起床看书(我是那种喜欢睡懒觉的人),中午12点钟吃饭,12点30继续学习看书,到晚上6点吃晚饭,6点30一直学到下半夜3点。

平均每天睡5个小时,过的这样猪狗不如的日子到底为这什么?我曾经不断的问题自己。

等待成绩的日子是漫长的,这比备考的生活还着急,记得那段时间我的小便泛黄,妈妈每天都给我泡菊花枸杞茶,让我下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