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面防水层专项施工方案

桥面防水层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适用范围 (2)三、工程概况 (2)四、施工区气候条件 (2)五、施工计划安排 (2)六、施工方案 (2)材料准备 (2)桥面基层 (3)基层打磨处理 (4)混凝土基层检测一般项目 (4)施工流程图 (5)八、质量控制措施 (10)九、安全保障措施 (11)十、文明施工 (11)十一.施工人员及机械配置 (12)施工人员配置 (12)施工机械配置 (12)桥面防水层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城镇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市政工程部分);5、《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2005)6、《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范》(CJJ139-2010)二、适用范围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桥面防水层施工。

三、工程概况四、施工区气候条件五、施工计划安排六、施工方案材料准备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一种液态施工的环保型防水涂料,是以聚氨酯预聚体为基本成份,无焦油和沥青等添加剂。

它是空气中的湿气接触后固化,在基层表面形成一层坚固的坚韧的无接缝整体防水膜。

聚氨酯防水涂料分双组份,单组份两种。

双组份分甲、乙两组,甲组份是以聚醚树脂和二异氰酸酯等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制成的含有二异氰酸酯基的巨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乙组份是胶联剂、促进剂、增韧剂、增粘剂、防霉剂、填充剂和稀释剂等混合加工而成。

单组份是利用混合聚醚进行脱水,加入二异氰酸酯与各种助剂进行环氧改性制成。

因双组分涂料施工是需要将甲、乙两种组分按照比例拌合后使用,现场拌合时不宜控制,且拌合质量不稳定,喷涂效果不理想。

因此本工程选用道桥用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

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优点:1、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不含煤焦油、石油树脂、沥青及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无污染,可以做成各种颜色,美化环境。

2、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方便,克服了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需计量搅拌的缺点,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和工程的防水效果。

聚氨酯防水层具有以下比较突出的优点:拉伸强度高,断裂延伸性好,抗渗性能好,固化后形成完整无缝,具有弹性体的防水层,对基层开裂或伸缩适应性强。

单组份聚氨酯其技术性能指标如下:(具体见施工图)材料进场后以同一类型、同一规格15t为一批,不足15t亦作为一批。

在每批产品中按GB/T 3186的规定取样,总共取5Kg样品,放入不与涂料发生反应干燥洁净的密闭容器中,送去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符合规范技术性能指标为合格。

桥面基层防水层施工时,箱梁混凝土铺装层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

基层要求:桥面基层表面平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处理根据《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中条,宜采用抛丸打磨,含水率小于4%,桥面不得有尘土、浮灰、油渍等,铺防水层前应用空压机、净水、去油剂等将表面处理干净,如有混凝土、砂浆等凝固物,应将其打磨掉。

基层打磨处理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处理宜采用抛丸打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的方法把丸料(钢丸或沙粒)以很高的速度和一定的角度抛射到工作表面上,让丸料冲击工作表面,然后在机器内部通过配套的吸尘器的气流清洗作用,将丸料和清理下来的杂质分别回收,并且使丸料可以再次利用的技术。

机器配有除尘器,做到无尘、无污染施工,既提高效率,又保护环境。

经过抛丸处理的混凝土桥面达到如下要求:均匀地去除表面浮浆和起砂层,形成良好、均匀的表面粗糙度为SP3的轻度抛丸创面,BNP>85;不会破坏基层或在原基层造成骨料松动,达到100%的创面,完全达到露骨率的要求,提高黏结强度。

抛丸装置的吸尘设备,在抛丸处理过程中没有任何的粉尘和扬灰,满足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抛丸处理产生的灰尘全部收集在设备配套的吸尘装置中,可以集中处理。

混凝土基层检测主控项目混凝土基层检测一般项目施工流程图施工方法1、桥面抛丸操作要点(1)施工准备1)抛丸设备进场:由于与桥面系交叉作业施工,桥面抛丸施工无上桥通行道路,采用吊车把运输车辆、设备与材料分批次吊送到桥面进行施工。

在混凝土桥面板进行喷砂抛丸处理前,将作业区域内桥面上堆放的小型机具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清理桥面堆积物,保持桥面无杂物和其他设备、辅料堆放,并对桥面上外露的钢筋头进行割除,对凸起的混凝土包块予以凿除或采取打磨,保持桥面整体平顺。

2)环境条件:环境温度-5~35℃,空气相对湿度应小于或等于90%,且桥面需保持干燥状态,遇下雨、结露等气候时,严禁进行桥面抛丸作业。

3)进行技术交底:现场施工前由工地主管现场召开班组会议,分配所有工地人员具体工作、布置当天施工任务及施工技术要点,由现场技术员告知工人工地当天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文明施工注意事项等。

(2)桥面混凝土抛丸施工前必须在桥面室外暴露至少7天以上,并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喷砂作业。

(3)桥面混凝土平整度要满足要求,路面无空鼓、无油污、无化学污染并且干燥,以保证喷砂设备能正常行走;对部分凹凸比较严重,造成喷砂机无法通过的地方,应尽早进行及时的处理。

(4)清理桥面砂粒、杂物,有油污位置进行特别处理,对较厚的浮浆和部分凸起,应先将浮浆、凸起部位进行凿除,再进行清扫。

(5)在抛丸机起步阶段时,操作手应先按抛丸机的行走开关,让抛丸机先处于行走状态下,再打开放砂阀门,以防止在起步位置抛丸时形成凹坑。

(6)采用自动抛丸机进行打砂,以清除路面的轻质浮浆和松散的混凝土,使用的磨料为钢丸,可根据桥面打磨的厚度和效果确定钢丸大小,使路面清洁度及粗糙度达到标准。

(7)自动抛丸机行程控制。

一般是沿着桥面纵向往复进行,由于吸尘机的功率是恒定的,单次行走工作距离受限,也受吸尘管限制,吸尘管越长,对吸尘机所要形成的真空压就要求越高,一般纵向喷砂长度不宜超过35m;所以一次施工距离越长,要求管线也越长,这样吸尘器的有效吸收、分离钢砂和灰尘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8)抛丸机吸尘器功率满足要求即可,不宜太远距离地来回操作设备,否则很难控制行走路线,也容易产生重叠喷砂区或出现漏喷区。

(9)抛丸机行走速度要调节适当,以保证在条件允许的工期内达到粗糙度和清洁度要求。

采用多台抛丸机并行直线连续抛丸的方式,根据施工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如磨料的配比、机器的行走速度等)进行抛丸处理施工;抛丸机喷砂过程中,保持匀速的速度行走,而抛丸机的行走速度与混凝土的表面硬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行走速度根据现场的试验结果而定,一般控制在7~12m/min,抛丸后的界面能符合要求。

(10)边角位置采用角磨机做打磨处理,确保清除抛丸机不能到达位置的浮浆,角磨机安装4寸磨具,磨具(如钢丝刷、磨盘)的选择可根据混凝土基面来决定,混凝土基面质地越硬,所选择的打磨磨具要求硬度也越高。

打磨的速度一方面根据基面的好坏来决定,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磨具打磨效果,对边角和凹坑的侵入度较好,在处理边角时要求没有死角位置,从而达到对边角的灰尘处理比较干净、彻底。

(11)抛丸完一个工作段后由清理人员及时的用吸砂设备回收散落在喷砂面上的钢丸,并用吹风机将已经抛丸的表面的灰尘清理干净。

为保证工作面上不遗留钢丸,清理的钢丸重新放进喷砂机的料斗中重新使用。

使用吸砂设备时应纵向横向交叉多次回收,避免遗漏,尽量回收干净。

吹风时,如果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取顺风工作,以避免吹风时扬起的灰尘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12)抛丸清理施工1)抛丸设备两次施工行车道之间需要搭接3~5cm,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和施工需要,合理调节设备,使搭接的部分与整体抛丸处理后的效果一致,无明显结痕,保证抛丸处理后的表面平整度,以防出现高低差等缺陷。

2)处理去除深度及二次处理:根据待处理表面不同区域的不同状况及浮浆层的厚度,确定抛丸处理的深度,一般将处理去除深度控制在1~3mm内;3)废料处理。

在吸尘器中积满废料后,将废料倒入蛇皮袋中,在桥面上设置一个区域集中堆放。

待废料较多时,利用吊车将废料吊放至自卸车上,运输至指定地点掩埋。

清扫桥面图,见图1;抛丸前后对比图,见图2。

图1 清扫桥面图图2抛丸前后对比图注:图2右半部分为抛丸前的效果,左半部分为抛丸处理后的效果。

2、聚氨酯防水层操作要点(1)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层设计标准采用聚氨酯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层为黑褐色液体,经搅拌后无凝胶、结块,呈均匀状态。

其结构如图3所示。

沥青铺装层聚氨酯防水涂料(三涂)基面抛丸喷砂清理桥面混凝土面层图3 水泥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结构层示意图(2)桥面防水层应覆盖整个混凝土桥面,桥面防水层施工必须采用机械喷涂方式,防水涂膜厚度约在,聚氨酯材料总用量大约为m2。

(3)防水层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至少应有不低于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年限的寿命,并能适应该桥动荷载抗压、抗拉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粘结性。

(4)在环境条件0℃~80℃范围内,仍能满足以上要求,同时,在经受沥青混凝土层摊铺温度160℃以上时,不影响其老化,确保其长期耐久使用性能,防水涂层与其上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应有相融性,二者之间的粘结力不低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粘结力,且能有效地避免车辆制动产生的冲击和引起的铺装开裂。

(5)防水层由聚氨酯防水材料组成,防水涂层对混凝土桥面板亦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以保证沥青铺装层粘结力的需要,并在粗糙桥面板上具有良好的密贴性,防水层粘结后不得夹有空气层或空鼓现象。

3、喷洒聚氨酯防水层施工(1)桥面防水涂料施工必须采用专业的防水涂料喷涂设备,要求雾化程度高,喷涂面须均匀,流量可以调节。

喷涂施工前必须做好防撞墙与伸缩缝的防护工作,防撞墙采用移动式挡板或塑料薄膜进行防护,挡板采用薄铁皮与钢管滑轮制作,伸缩缝采用竹胶板临时封堵,防止防水涂料污染。

(2)防水层采取三遍喷涂,其中每层均为单独涂料喷涂,这样能够很好地保证防水涂膜均匀、平整、无夹层现象。

(3)底涂(第一遍)。

桥面清理干净后喷涂第一遍涂料,以保证涂料能渗入混凝土基面毛细孔,使其具有足够大强度的粘结力,喷洒施工照片,见图4。

图4防水层第一层喷洒施工照片(4)喷涂第二遍涂料。

待底涂实干(约4小时)后,才能喷涂第二遍涂料,以防止起鼓。

喷涂必须均匀,在桥面不能有涂料堆积现象,也不能漏喷。

机械喷涂时需要人工配合,喷涂时用特制喷涂设备,聚氨酯第二层用量大约为m2。

第二层喷洒后桥面效果见图5。

图5防水层第二层喷洒结束后桥面效果(5)第二涂实干(约4小时)后进行面涂(第三遍)。

最后一次喷涂时,仔细检查有无参差或漏喷处并同时进行修补。

最后确保整个基面无漏喷、起鼓处,防水涂膜总厚度约在,聚氨酯材料总用量大约为m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