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传热设备控制培训教材.pptx
传热设备控制培训教材.pptx
11.2.1 换热器的控制
G2c2
T2i
G1c1 T10
G1c1 T1i
G2c2 T20 图11-2 逆流单程换热器
11.2.1 换热器的控制
(1)特性分析
① 对象静态特性分析 基于热量平衡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 用于系统扰动分析及静态控制设计依据
q G1c1 (T10 T1i ) G2c2 (T1i T20 )
优点:控制平稳,对出口气相压力没有影响 缺点:控制不灵活,另外要保证液位不能过高,防止汽带液
T-L串级控制系统 图11-16气氨
TC 图11-15
液氮
11.2.3 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② 控制汽相流量
控制灵活,但出口压力波 动,若 直接进入压缩机,对压缩机有影响
气氨
TC
LC 液氮
11.3 锅炉设备的控制
11.1 概述
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的设备称为传热设备 11.1.1传热设备的类型
传热方式: 传导、对流、辐射 物流接触关系: 直接接触式,间壁式、蓄热式 热量交换形式: 无相变的热量交换、有相变的热量交换
结构形式:列管式、蛇管式、夹套式、套管式 一般传热设备(以上) 特殊传热设备:加热炉、锅炉、蒸发器等
图11-5
G1c1 KF
11.2.1 换热器的控制
② 对象动态特性分析
分布参数对象:既是时间函数,
T1i→T1o :
又是空间的函数
W1 s
精确描述:偏微分方程, G(s) K1e G1 K1es
求解困难
式11-11 动态纯滞后环节
经验公式近似描述:
T2i→T1o、 G1→T1o 、 G2→T1o
1
G1c1 G2c2
T10
1
T2i
G1c1 KF
1 2
1
G1c1 G2c2
11.2.1 换热器的控制
仿真分析(静态放大倍数): T1o --G2 :
T1o --G1 :
T10 T1i T2i T1i
G1c1 1 KF
2 4
图11-4
T10 T1i T2i T1i
G2c2 KF
G2c2 3 KF 1
I=C1IC±C2IF±I0
给水
前馈(蒸汽流量)—反馈(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静态前馈
11.3.2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D
IF
C2
GmF
GPD
L0
IC
GC
C1
G(s)
K
e 2s
( 1s 1)( 2 s 1)
式11-12 带纯滞后的二阶惯性环节
11.2.1 换热器的控制
(2)控制方案
两类基本方案:控制载热体流量、旁路控制介质流量
① 控制载热体流量
用载热体流量控制介质出口温 度,最常用的方法
特点:简单易行
TC
但是,当G2已经很大, 而温差较小时,迟钝 控制
另外,若工艺上不允许
对载热体节流时,不 能采用这种方案
载热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2
图11-7
工业 介质 G1
11.2.1 换热器的控制
② 介质旁路控制
介质混合过程
控制及时(相当于前馈机理)
另外,还可以组成前馈——串级控制方案图
载热体
G2
TC
图11-9
工业 介质 G1
11.2.2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
蒸汽作为热载体,工业常用 ① 控制载热体流量 蒸汽发生相变,可同时通过ΔT和传热面积控制,只是
11.3 锅炉设备的控制
11.3.1概述 作用: 锅炉产生蒸汽,而蒸汽一般是过程设备的能量来
源——动力设备,而蒸汽质量对过程生产有直接影响
分类: 锅炉有多种分类,根据锅炉用途、燃料性质 (煤、油、气)、压力(高、中、低)
结构: 主要结构图 P199 图11-19 燃烧系统、给水系统、蒸汽产生系统
11.3.1 概述
q=KFΔT
T10 T1i
1
T2i T1i
G1c1 KF
1 2
1
G1c1 G2c2
单程、逆流管式换热器静态特性基本表达式
(11-6)
11.2.1 换热器的控制
仿真分析(静态放大倍数): T1i → T1o : 式11-8
T2i → T1o : 式11-9
T10 1
1
T1i
G1c1 KF
1 2
要注意出口液体能够连续排出。
蒸汽G2
TC G1
图11-11
凝液
11.2.2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
② 控制冷凝液排量 热载体的出口控制,通过改变F控制 控制阀控制液体,口径可以小些,液体 控制平稳, 缺点:滞后
蒸汽G2
TC
FC
G1 凝液
图11-14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11.2.3 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热载体为液态冷却剂,通过在换热器内蒸发,带走介质热量 ① 控制载热体流量
11.1.1传热设备的类型
液体2入口
液体1进口 花板 液体2出口
列管
液体1出口 (a) 列管式换热器
11.2 一般传热设备的控制
换热器、蒸汽加热器、再沸器、冷凝器等
11.1.2传热设备作用及控制
控制要求: (1) 对工艺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 (2) 使工艺介质发生相变 (3) 热量回收
主要是进行温度控制,以及一些保护性控制
曲线H2——D突然增加,瞬间汽包压力下降,水沸腾加剧, 气泡增加,水位上升
曲线H——汽包水位,开始上升,然后再下降,“虚假 水位”现象
H2
H H1
H (s) H1(s) H2 (s) K f K2
D(s) D(s) D(s)
s T2 s 1
11.3.2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1)单冲量控制系统
汽包水位的单回路控制, “单冲量”—汽包水位
适用于负荷小的锅炉
蒸汽
气泡
三个问题:
省
① 不能克服虚假水位带来的后果
煤
器
② 对蒸汽负荷的变化控制不灵敏
LC
给水
③ 对给水扰动控制滞后
11.3.2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2)双冲量控制系统
为了克服虚假水位现象,引入蒸汽流量,“双冲量”
蒸汽
IC IF I0
LC
主要控制系统 (1)汽包水位控制 保持水量与蒸汽量的物料平衡
(2)燃烧控制 保证燃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3)蒸汽控制 控制过热蒸汽的温度
(4)水处理控制 防止或减少结垢
11.3.2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汽包水位的控制是锅炉和蒸汽用户的平稳、安全的保证
水位过高——影响汽水分离,使饱和蒸汽带水过多, 使过热蒸汽温度下降 水位过低——可能全部汽化,产生危险
锅炉的汽包水位控制一般比较严格
11.3.2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 影响因素多 主要讨论水流量、蒸汽流量—L 特性
① 给水流量W—L 阶跃响应H曲线 ,相当于积分加纯滞后环节 给水温度越低,纯滞后时间越大
W
t
H
H1
H
τττ
t
τ
11.3.2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② 蒸汽流量D—L
曲线H1——D突然增加,物料平衡,水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