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分
子
化
学
实
验
报
告
实验一单体和引发剂的精制
(一)苯乙烯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苯乙烯的储存和精制方法。
2、掌握苯乙烯减压蒸馏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苯乙烯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沸点145.2 摄氏度。
为了防止苯乙烯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生自聚,通常在苯乙
烯中加入阻聚剂,实验室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来降低苯乙烯的沸
点,从而在不是很高的温度苯乙烯不会聚合的情况下精制苯乙
烯。
减压蒸馏是分离可提纯有机化合物常用方法之一,特别适用
于那些常压蒸馏时未达沸点即已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物质。
苯乙烯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能与微量的水、氧、二氧化碳、
酸、醇等物质反应而导致活性中心失活,因此苯乙烯的精制要先
除阻聚剂,再除去过程中混入的水,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
学方法两种:物理吸附是用多孔的物质与水接触,而把水吸附在
空隙中,通常采用0.5纳米的分子筛;化学方法是加入某些物质
与水反应,再除去生成物。
氢化钙常用来做干燥剂,也可以两种
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如将除去阻聚剂的苯乙烯先用分子筛浸泡
在加入氢化钙,在高纯氮气的保护下进行检验蒸馏,收集所需的
组分。
苯乙烯沸点与压力的关系如下:
沸点18 30.8 44.6 59.8 69.5 82.1 101.4 122.6 145.2
压力
0.67 1.33 2.66 6.32 7.98 13.30 26.6 53.2 101.0 /Kpa
压力
5 10 20 40 60 100 200 400 760 /mmHg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苯乙烯,氢化钙
仪器:500ml 三口瓶、水浴锅、直型冷凝管、接液瓶、铁架台实验装臵如下图:
四、实验步骤
1、向500ml 分液漏斗中加入250ml 本苯乙烯,用5%氢氧化纳洗数次至无色,然后用无离子水洗至中性.用干燥剂干燥一周,再换纳米分子筛浸泡一周。
2、按图安装实验装臵,要求整个装臵密封。
先用水浴一段时间,开动真空泵抽真空、加热,反复3 次。
3、开动真空泵抽真空,开始抽真空,水浴加热回流2 小时。
控制压力在22mmHg 进行减压蒸馏,收集44 摄氏度的馏分。
由于苯乙烯沸点与真空度密切相关,多余对体系真空度的空要仔细,使真空度在蒸馏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形成暴沸。
4、为防止苯乙烯自聚,精制好的苯乙烯在纯氮的保护下放进冰箱保存。
五、注意事项
1、减压蒸馏要求装臵气密性要好,所以仪器接口处要涂凡士林。
2、不能加沸石防止暴沸。
3、要先抽气再加热。
4、实验结束要慢慢把气压降下来,再拔抽气管,关真空泵。
六、思考题
1、为什么要精制苯乙烯?
在聚合反应中,单体的纯度非常重要,单体中的杂质会大大影响聚合反应的进程和产品的产量。
而单体中的杂质主要来自于阻聚剂,而阻聚剂是为了防止苯乙烯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发生聚合,因此在使用苯乙烯前,要先出去阻聚剂;还有部分杂质是单体在存放和转移过程中引入的杂质(水分、容器的污染等)及单体存放过程中的自身氧化、分解或聚合的产物。
2、精制苯乙烯时为什么选择减压蒸馏?
答:根据减压蒸馏的原理可知:减压蒸馏是高分离提纯沸点有机物的方法,适用于高沸点的物质及在常压蒸馏未达到沸点即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质,而苯乙烯的沸点比较高,为了防止苯乙烯在蒸馏瓶中发生热聚合,因此采用减压蒸馏。
3、在减压蒸馏中毛细管有何作用?该实验为何不加沸石?
答:在减压蒸馏中,从毛细管中进入的气泡,可以作为气化中心,使蒸馏的液体平稳沸腾,避免液体过热而产生暴沸冲出的现象。
毛细管能够防暴沸,所以无需加沸石。
4、在进行减压蒸馏时,为什么用水浴加热,而不能用直接火加热?
答:用水浴的好处是受热均匀,防止暴沸,如果直接用火加热的话,可能局部温度过高,苯乙烯可能发生自聚。
(二)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化苯甲酰的基本性质和保存方法。
2、掌握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过氧化苯甲酰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03-106 摄氏度,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易燃烧,受撞击、热、摩擦是会爆炸。
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由于长期的保存部分分解了因此在用于聚
合前要进行精制,通常采用重结晶法,在结晶过程中温度过高会
爆炸,注意控制温度。
过氧化苯甲酰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
溶剂溶解度(g/100ml)溶剂溶解度(g/100ml)
石油醚0.5 丙酮14.6
甲醇 1.0 苯16.4
乙醇 1.5
氯仿31.6
甲苯11.0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过氧化苯甲酰、氯仿、甲醇
仪器:烧杯(2只)、玻璃棒、纱布、布氏漏斗
实验装臵如下图:
溶解过滤抽滤
四、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
现象
分析
室温下在50mL
烧杯中加入5gBPO
和20mL 氯仿,慢慢搅拌,使之溶解。
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乳白色油状
BPO 在氯仿中的溶解度很
高,所以加入的BPO 都能溶
解,不溶的为杂质
用纱布过滤溶液,滤液直接滴入50ml 甲醇中。
过滤后溶液呈无色澄清,一开始未有明显现象,溶液静臵片刻后有白色针状晶体析出
不溶杂质被除去,BPO 在甲醇中的溶解度比在氯仿中
的小的多,且氯仿和甲醇均具有挥发性,溶液会过饱和,则BPO 析出 将上述步骤中的溶液和结晶用布氏漏斗抽滤,用5mL 甲
醇洗一次,抽干。
析出白色针状晶
体,抽滤瓶中有白色晶体颗粒,烧杯上残留白色物质
抽滤,溶液过饱和,晶体析
出。
由于抽滤瓶中的压力降低,在低压下BPO 更多的析
出,所以抽滤瓶中白色物质可能为BPO 。
烧杯上残留溶液,溶液中的甲醇挥发,BPO 析出附着在杯壁上
五、注意事项
1、因氯仿极易挥发,在过滤时应快速过滤;
2、切勿将甲醇加入到滤液中。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得到白色针状及粉末状晶体
实验产率较低的原因:
1、溶剂挥发导致:将BPO加入到氯仿中,搅拌使其溶解,由于氯仿极易挥发,从而有部分的BPO伴随着氯仿而挥发;特别是在过滤时,在纱布上有大量氯仿挥发,溶液过饱和,BPO在纱布上部分析出,未进入甲醇中;过滤后,BPO在甲醇中,由于甲醇也易挥发,所以部分BPO随着甲醇的挥发被带出。
2、操作失误导致:在过滤时,将溶液倒向纱布,溶液随着纱布大量流出,导致大量BPO损失;
3、在抽滤时,因部分BPO还未析出,以液体形式被吸进抽滤瓶,导致部分损失。
针状晶体中带有粉末状原因:
刚开始结晶时全部都是针状,但是由于结晶量少,用玻璃棒搅过,导致针状变成粉末状;也可能是结晶中还掺有少许可溶性杂质导致的。
七、思考题
1、为什么BPO要精制?
答:BPO作为引发剂,而其引发剂的活性很高,活性与其结构关系很大。
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由于长期的保存部分分解,而引发剂对聚合反应中反应速率,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影响很大,所以在使用前要精制。
2、本次实验中用到氯仿溶解,由于氯仿易挥发,将导致什么问题?过滤时应注意点什么?
答:BPO极易溶于氯仿,而氯仿又易挥发,过滤时在纱布上,氯仿部分挥发,溶液局部过饱和,会有BPO析出在纱布上,这样降低了纱布的过滤功能,从而会发生堵塞现象,不能很好的过滤出杂质,也降低了产率,因此,在过滤时应该快速。
3、为何将滤液滴入50mL甲醇中,反过来行吗?
答:不行。
BPO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很低,而氯仿能溶于甲醇,且氯仿和甲醇均易挥发,把滤液滴入甲醇中时,随着BPO的加入,又由于甲醇和氯仿的挥发,BPO更易结晶。
若反过来,把甲醇加入滤液,由于甲醇刚加入时量很少,无法使BPO从氯仿中析出,随着甲醇的量增加,BPO虽会形成结晶,但所需时间较久,且晶体不易成型。
4、能不能不采用溶剂法重结晶而采用升温的方法?
答:不能。
在实验中氯乙烯和甲醇都是极易挥发的物质,若温度较高时氯乙烯和甲醇会很快的挥发,不能使BPO的溶解和结晶完全,温度较高时也可能使部分BPO分解,甚至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