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聚苯乙烯生产工艺评述

国内聚苯乙烯生产工艺评述

1 2Mt 以 上 。 / a
2 国内拥有的主要 P S工艺技术特点 世界 P 生产技术主要有悬浮聚合和本体聚 S 合两大工艺。 本体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较成熟, 相 对于悬浮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 易操作、 能耗低、
体法和悬浮法为主, 较为落后, 装置规模均在万吨
以下, 如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 金陵石油化工有
合攻关, 开发世界级水平的P 生产成套技术, S 重视开发各专用牌号和P 后加T S 技术的研究, 加强研究共聚合改 性
的P S产 品
关扭词: 聚苯乙烯
生产工艺技术
本体法 反应器
}分 ; C I
海洋) 和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简称齐鲁石化) ( 。二是
9 0年代 中期到 目前的迅速发展阶段。此阶段国内 对P S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 国内缺 口很大 。除中
公 司名 燕山石化 抚顺石化
品种
CP S HI S P/ P GP S HI S P/ P GP S P GP SHI S P/ P GP SHI S P/ P
生产能 /r 力( e k ' )
5 0 2 0 1 0 10 0 5 0 4 0 4 0 3 6 2 5 3 0 10 0 5 0 6 0 30 0 10 0 10 2 10 0 1 2 31
1 国内P S的发展情况 国内 P S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可分为 3 个阶 段: 一是6-0 08 年代初的摸索阶段。 其技术以小本
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系统、 地方本身建设或合资建设 P 新装置( S 如扬 子一 A F汕头海洋、 BS、 镇江奇美公司) 国外知名 外, P S大厂商( 如美 国 D 、和 C e o o hr n公司) v 纷纷进 人中国建厂, 其建设规模均达到 10 以上, 0 ka t / 所 采用的技术都为各厂家最先进的技术, 国内P 生 S 产技术水平达到一个新台阶, 生产能力有了 较大 的发展( 见表 10月前, ) 国内P S的生产能力已达
() 2 聚合系统 G P PS的生产采用 3 个串联的 带螺带式搅拌器的近似全混流的反应器:I 的 HP S 生产采用一个带折叶式搅拌器的全混流反应器和 3 个与 G P 生产线相同的反应器串联操作。另 PS 外, 还有一个管式的绝热后反应器, 有利于提高最 终转化率和降低脱挥预热温度 聚合反应热的排 出依靠苯乙烯和甲苯的蒸发带走,各反应器顶部 均配有回流冷凝器。该工艺主要靠控制多个反应 器的液位和温度来控制产品的分子量及分布, 最 终转化率可达 8%, 5 () 3脱挥系统采用二级脱挥器, 在第二级脱挥 器人口 管线可加人软水辅助脱挥, 最终产品的残 单含量低达 30 g 0 W/o g () 4 真空及循环系统配有循环液的真空蒸馏 提纯装置, 可有效除去循环液中的低聚物, 排出的 低聚物作为燃料回收利用。 另外, 进料系统配有可 除去苯乙烯中的阻聚剂 T C的吸附塔。 B () 5 设备材质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全部为不锈
「 艺路 线
建成 时 间
D w本体法 n
18 年 99
18年 99
19 年 90 20年 00
Fn 本体法 ia 旧木体法 Fn 本体法 i. 台湾宝福 . n i F 本休法
高明化学
汕头海洋 湛江新 中美 齐鲁石化
20年 00 19 年 92 19 年 95 19 年 94 19 年 96 19 年 96 19 年 97 19 年 97
综述
合 成 树 脂 及 塑 料 , 03 2 () 3 20, 3 ; 0 9
CHI S N IE I RE I AND L S I S NA T I T C SN Y P A TC
国内聚苯乙烯生产工艺述评
陈朝 阳 陈利保
( 汕头海洋第一聚苯树脂有限公司. 汕头,10 1 554 ) 摘 要: 对国内康苯乙烯(S生产上艺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重点介绍了引进的有代表性的工 P) 艺技术特点, 对各工艺采用的不同流程和设备丫 装置的能耗和物耗等进行了对比分析; 提出国内石化系统应进行联
N v 司) oa公 、德国 B S A F和 日本 T C M C等工 E- T
收摘 日期: 20- 23 , 02 1- 0 修改摘收到 日期 : 20- 40 0 03 -9 0 作者简介 : 陈朝 阳 16 年牛 , 98 工程师 一直从事桑 笨乙烯
生产 技术的 研究与开 发工作。 联系电 ( 5) 1 6; 话: 748 7 0E 0 86 -
21 o . D w工艺
最先进的技术建设了 10 的装置。其特点主 2 ka d
要有 :
美 国的 D w公司早在 3 o 0年代就开发出 P S
() 1采用双官能团的引发剂引发, 加少量乙苯 作为循环溶剂。 () 2 聚合系统包括 3 个串联的立式活塞流反 应器、 一个与一级反应器并联的平行反应器。 其反 应器均为满釜操作,物料输送动力主要靠进料泵 提供, 各个反应器间没有聚合物泵 靠压差传送。 上述设备均为D 二公司的专有技术。其立式反应 。 器结构较为先进, 带有外夹套, 9 1 层扇形状内盘 0 管, 3 分为 个温度控制区, 每层内盘管间配有一层 三桨平叶搅拌器,可有效地通过导热油循环带走 反应热并提供生产 HP 所需的搅拌剪切能力。 IS 平 行反应器用于生产该公司新开发的、可部分替代 AS B 树脂的 HP 产品;, 工艺的最终转化率可 IS D
GP S HI P / PS
T C MT E - C本体法
Hu tma ns n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 司 盘锦乙烯 扬子一 A F BS 中国石化广州石化分公司 中油三水 镇江奇美 张家港 C e a hr n v 张家港 D w u 泉港海洋
合 计
Fn 本体法 i e BS A F本休法 Fn 本体法 i . 台清 S IH P H I RT E T A 台湾奇美
Ce o hr n v
19 年 98 19 年 98
20 年 0〕 20 年 02 20 年 02
D w 下艺 o S E本体法 o
注:1 G P . S为通用聚苯乙烯 P
2 .抚顺石化原装置生产能力为 1 ka现扩容至 2 k. 0 , l t 0 .汕头海洋 19 年投产的装置原设计能力为 t / 91 5 ka现扩容至 0 ka 19 年投产的装里原设什能力为 3 ka 现扩容至 5 ka 10 ; 4 0 , / t t 9 l 0 , t / 0 / t 3 湛江新中美为湛江新中美化工有限公司;E - T T C M C为日 本东洋工程和三井东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聚苯乙烯(S是五大通用树脂之一, P ) 具有透 明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而被广泛地用于 日用品、 玩具、 灯饰、 音像制品和电器仪表外壳等。 近年 来, 高抗冲聚苯乙烯(I ) HP 更是发展迅速, S 在家用 电器和办公设备的应用上已部分取代了丙烯睛/ 丁 二烯1 烯共聚物(B ) 苯乙 ( S。随着我国经济的高 A 速发展, 国内P 生产已有较大的发展 , S 但国内 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几年, 我国每 年进口量均在 1 以上。 因此, M t 国内 P 厂家都 S 有新建或扩建计划。本文就目 前国内较有代表性 的 P 厂家的生产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S 阐 述了我国P 生产技术现状,针对我国P 工业今 S S 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GP SHI S P/ P GP S HI S P/ P
GP S HIS P/ P GP SHIS P/ P GP ' P GP S HI S P/ P GP S HI S P/ P GP SHI S P/ P GP SHI S P/ P G P/ P P S HI S GP S HI S P/ P
m i a cy i.n cm s: ew p i o o lc e a


20 0 3年第 2 0卷
裹 1 国内主要 1. 7 厂凉及生产能力 :
F . h m r e iP poues te poutn aie 馆 1 e dm sc rdcr ad i rdco cpci T 司o o t S n h r i a ts
限责任公司 和中国 石油兰 州石化分公司 ( 简称兰
州石化) 二是 8 年代末期到9 年代中期的发 等。 0 0 展阶段。 其技术以引进技术为主, 所引进的技术均 采用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连续本体聚合工艺。通 过对这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使我国对 P 生产 S 技术有了较深的了解, 对国内P 生产技术的发展 S 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如抚顺石油化工公司( 简称 抚顺石化) 、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简称燕山 石化) 、 汕头海洋第一聚苯树脂有限公司( 简称汕头
污染少和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此, 前除少数厂 因 目 家( 如日本电气化学) 仍采用悬浮法外, 绝大多数 厂家均采用本体法。 现世界上较有代表性的 P 生 S 产技术有美国的DwF a( o d ) hr n o,n 原Cn e , e o i sn C v
( G l Ol和 H ns a ( Masn , 原 uf i ) ut n 原 m nat 现并 人 o
装置, PS HP 的生产采用各自 其G P 和 I S 的生产
线。其主要特点有: () 1采用引发剂引发, 加少量乙苯作为循环溶 剂 () G P 生产较为简单, 2聚合系统 PS 采用单立 式全混流反应釜操作, 配有平叶加锚式搅拌器, 聚 合反应热通过冷进料和苯乙烯及乙苯的蒸发冷凝 散去;IS HP 的生产包括两级立式全混流预聚釜和 两级立式活塞流反应器,一级预聚釜搅拌器为折 叶式, 二级预聚釜搅拌器为锚式, 后两级反应器结 构与D 工艺类似。 * 一级预聚釜直接安装在二级 预聚釜的上面, 其余反应器间配有聚合物泵。 预聚 釜为微负压、 非满釜操作, 反应热通过冷进料和苯 乙烯及乙苯的蒸发冷凝散去;后二级反应器为满 釜操作, 反应热通过内盘管的导热油循环带走。 其 最终转化率可达 8%.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