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分类与命名优秀课件

第二章分类与命名优秀课件

第二章分类与命名
为何要进行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俗名法:如西尼罗河病毒, 如何进行病毒的分类
1961年以前的病毒分类
1935年的植物病毒的分类标准 传播方式及昆虫媒介,宿主,体外存活期,致死温度和症状
1937年 Levaditi和Lepine就曾根据病毒对组织的亲 和性进行分类
1944年引入了生物分类法,出现了目、科、属及种 病毒 目下有细菌、植物及动物病毒亚目
根据核酸类型和包膜的有无,将病毒分为7大类,53个科
1372种病毒。将7大类病毒分为54个科和5个可能的科。提出了 22 条 病毒命名的规则和新的病毒分类方案
2430种病毒分为73个科。比第 4 次报告增加了 19 个科提出单分子负 链RNA病毒目。
将约 4 000 多种病毒,分为 49 科 ,11个亚科 ,164 个属, 包括 22 个未定 科确定了38条病毒分类和命名准则。
病毒的分类原则
(1)核酸的类型、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 (2)病毒的形状和大小; (3)病毒体的形态结构; (4)病毒体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5)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6)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特性; (7)除脂溶剂外对其他化学和物理因子的敏感性; (8)流行病学特点。
命名
ICTV(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国际病毒分类委 员会(1973年)
ICTV发布病毒分类报告的次数及时间
时间 报告顺次
关键内容
1966 第一次报 告
1976 第二次报 告
1979 第三次报 告
1982 第四次报 告
1991 第五次报 告
1950-1954年引入病毒形态、传播方式及晶体结构 将植
物病毒分为①可摩擦传播的球形及近球形的可结晶②昆
虫及摩擦传播的杆状或线条状及近球形颗粒,可形成针状 结晶
1956年又突出了传播方式:如蚜传、叶蝉传、无介传及介 传等病毒目
动物病毒分类法
按照胚胎学及组织嗜性分8个群(外胚层(FMD)、中
1995 第六次报 告
1999 第七次报 告
2005 第八次报 告
明确了属及属名并列出代表种,500种病毒,分为DNA和RNA病毒两 大类,分为43个属,并设列了脊椎、无脊椎、植物和噬菌体4个 委员会。
将43个属的病毒按宿主分为5大类,出现了科,对属特征进行了描述, 还列出了可能成员,采用了密码分类法。
第七次
3
64
9
233
4500
第八次
3
73
11
289
5450
第 7 次分类报告已提出了 3 个目 ,单分子负链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套式病毒目 (Nidovirales);有尾噬 菌体目(caudovirales)。
反转录病毒科下设正反转录病毒亚科及泡沫反录病毒亚科
第 8 次报告新增了双顺反子病毒科(Dicistroviridae ) 和 戊 型 肝 炎 病 毒 科Hepaviridae
内(canary-pox virus )
侵害部位及病症及媒介分10个群
昆虫病毒分类
包涵体的有无及形状分为4个属 以上结合细胞定位分为4个属 包涵体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病毒形态分为2大类群、5
个属。
病毒分类的机构:
ICNV(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 of Virus)——国际病毒命 名委员会(1966年)
病毒是通过它们在寄主上引起病害才被认识的
植物病毒:寄主+症状(俗名) ;寄主+病害+病毒
动物病毒:寄主症状(麻疹病毒);感染部位(鼻病 毒);传播方式(呼吸道病毒);寄主种类(野兔痘病 毒);发现者姓名(劳斯氏肉瘤病毒);发生或发现地 (新疆出血热);一个病毒多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 性肝炎,输血后肝炎)
(二)关于分类单元的命名规则
(8)如果分类阶元的建议名称遵守ICTV公布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并且 适合于已设立的分类阶元,那么这些建议名称是有效名(valid names),在ICTV第六次报告中记录已批准的国际名称或经过ICTV表 决批准的分类建议名称是接受名(accepted names)。 (9)现有的病毒名称和分类阶元只要是用的,就应该保留。 (10)病毒及其分类阶元的命名不遵守优先法则(the rule of priority)。 (11)在设计新分类阶元名称时,不能使用人名进行命名。 (12)分类阶元的名称应该是易于使用和记忆,以谐音名 (euphonious name)最好。 (13)上标、下标、连字符、斜线和希腊字母在设计新命名时不能使 用。 (14)新名称不应该与已批准的名称重复,所选择的新名称也不应该 与现在和过去使用的名称相似或相近。 (15)缩拼字(sigla)若是由几个研究小组建议,并且这一领域的病 毒研究者是有意义的,那么缩拼字可以接受作为分类阶元的名称。
1999 年 , 病毒分类系统达到了 3 个目 ,62 个科。亚病毒感染因子 设卫 星、类病毒和朊病毒
5450,3个目,73科,11个亚科,289个属,1950多个种,类病毒有2 个科,卫星病毒有2个亚组,卫星核酸有3个亚组,朊病毒分为脊椎动
第七次与第八次病毒分类报告的内容变更



亚科


(order) (family) (subfamily) (genus) (species)
噬菌体命名:代号符号命名法,如噬菌体T2、T4
病毒分类命名及书写规则(41条)
(一)一般规则
(1)病毒分类和命名应该是国际性的,并且普遍适用于所有的病毒。 (2)国际病毒分类系统采用目(order)、科(family)、亚科 (sub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分类阶元。 (3)ICTV不负责病毒种以下的分类和命名,病毒种以下的血清型、 基因型、毒力株、变异株和分离株的名称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确定。 (4)人工产生的病毒和实验室构建的杂种病毒在病毒分类上不予考 虑,它们的分类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 (5)分类阶元只有在病毒代表种的特性得到了充分了解和在公开出 版物上进行过描述,以致于明确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并使其分类阶元 与其他类似的分类阶元相区别时,才能确定下来。 (6)当病毒有明确的科、而分属未确定时,这一病毒种在分类学上 称为该科的未确定种(unassigned species)。 (7)与规则2各分类阶元相关联,并得到ICTV批准的名称是唯一可 以接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