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综合接地设计说明

铁路综合接地设计说明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设计说明一、设计原则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系统优化、综合防护的原则,加强总体协调、全面规划、统筹考虑。

2、综合接地系统以沿线两侧敷设的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3、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距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5、不便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备(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备)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6、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7、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8、贯通地线的选用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性能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

二、总体设计要求1、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和工程实施。

在工程允许的情况下,接地端子应根据设备、设施的接地需要来确定设置里程,以达到最佳接地性能并方便工程实施和管理。

2、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物钢筋可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3、为防止对预应力钢筋的影响,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线可靠连接,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5、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120mm²(或直径不小于14mm);接触网短路电流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²(或直径不小于16mm)。

当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钢筋并接使用(无需改变钢筋的间距)或局部更换直径为14mm或16mm的钢筋。

6、结构物内的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

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桥梁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接地极充分利用桥墩基础设置。

2、桥梁地段综合接地均采用桥梁型接地端子。

3、梁体接地装置:①无砟轨道桥梁接地装置要求:应在梁体上表层(或保护层)设纵向接地钢筋,分别设于两侧防护墙下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底座板件的1/3和1/2处,并纵向贯通整片梁;轨道底座板间的纵向接地钢筋混泥土表面的距离应小于100mm。

纵向接地钢筋与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连接,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连。

②有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要求:应利用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与梁底的接地端子连接,道砟厚度小于0.3m的梁体上表面适当位置处应设纵向接地钢筋。

4、桩基础桥墩接地设置:在每根桩中应有一根通长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应环接,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

5、明挖基础桥墩接地设置:①在基底底面设一层钢筋做为水平接地极,水平接地极应满布基底底面;钢筋网格间距宜按照1m*1m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应施以“L”形焊接,外围钢筋应闭合焊接,其它节点绑扎;水平接地极钢筋网格的外缘距承台混凝土底面不大于70mm。

②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基底水平接地极(钢筋网)中的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以上接地钢筋均可用基底、桥墩中的结构钢筋代替。

6、桥梁地段声屏障接地装置:桥上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声屏障及支架应在其结构内预留接地端子,就近与桥上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7、桥台接地装置:墩体内设置接地钢筋,桥台面接地钢筋参照桥梁体的接地设置要求实施。

8、跨线桥(及其它建筑物)接地设置:在墩内及梁体内设纵、横向接地钢筋,通过桥墩下部的接地端子与线路两侧综合接地系统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9、框架桥、涵接地设置:框架桥梁、涵顶面填土高度小于100mm 时需采取接地措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下部侧墙结构钢筋可不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10、每座桥梁的每个桥墩均应按照本通用参考图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并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①②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

2、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

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3、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a.利用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b.接地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连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c.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它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d.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可靠连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e.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4、隧道接地极设置:(1)对于一般拱墙设防水板的衬砌的衬砌隧道应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

a.Ⅰ、Ⅱ级围岩有底板钢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层的结构钢筋做为接地极;b.Ⅲ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钢筋做为接地极;c.Ⅳ、Ⅴ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网片)做为接地极;d.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m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它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e.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详见本图册“通号(2009)9301-22”。

(2)抗水压衬砌及全封闭衬砌瓦斯隧道在仰拱填充层内间隔一个台车位置一处钢筋网作为接地极,即在仰拱填充层内设置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它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5、接地钢筋间的连接: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6、接地端子设置:a.隧道内接地装置均应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b.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电力电缆槽底部,每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

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c.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d.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供洞室内设备、设施接地。

E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f.当接触网槽道基础采用预埋方式时,需将基础与二衬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当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时,需在安装基础的位置预埋接地端子,并与二次衬砌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路基地段的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的埋设应与路基工程同步实施。

2、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埋设:a.一般路基地段沿线路两侧各设一根贯通地线,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中,接地极充分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

b.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的贯通地线埋深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40cm处;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约20cm,沟中回填细粒土。

c.涵洞地段的贯通地线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安装前,将其敷设在电缆槽靠线路侧面的下部位置。

d.贯通地线纵向通过路基地段的电缆井(不含过渡段电缆井)时,应从手孔下约20cm通过,在手孔施做时,应避免机械对贯通地线的损伤。

3、分支引接线的埋设:a.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护肩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线端子引接线压接。

b.每个接触网支柱处、跨线建筑物处及桥梁与路基、隧道与路基过渡段处各埋设一根分支引接线,材质同贯通地线。

4、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过渡段地线连接a.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处预留接地端子,并预埋分支引接线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

b.桥梁、隧道地段的贯通地线延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路基段,采用L形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通信信号电缆槽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5、两侧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a.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b.长度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段中间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c.长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虑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d.横向连接线的线路、埋设深度、埋设工序及工艺与贯通地线相同。

6、路基地段接地极、接地端子设置a.路基地段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接地极使用。

在施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在基础沿线路方向小里程侧面预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连接钢筋要求与基础内结构钢筋和至少两根接触网支柱基础螺栓可靠焊接;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及无砟轨道板等设施接地;接地极通过不锈钢连接线与通信信号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连接。

b.每个接触网基础处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侧壁预制接地端子,供接触网支柱基础(接地极)及轨旁设备接地连接;c.电力电缆槽接地端子原则上约1000m设置一处,小于1000m的路基地段不考虑,大于1000m的路基等分设置,间隔以不大于1000m 为原则;接地端子与接触网支柱间距不小于20m,供电力设施接地。

接地端子尾端应与分支引接线压接。

d.接触网支柱基础上的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并与接触网基础内的结构钢筋可靠焊接。

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采用路基型接地端子。

7、跨线桥处的路基地段,在桥墩处预留分支引接线,在电力槽内预留路基型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线与接地端子尾端压接,以便与跨线桥接地装置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8、路基地段声屏障综合接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声屏障及支架应在结构内预留接地端子。

就近与路基电缆槽或接触网基础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车站咽喉区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埋设:a.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的埋设及施工工艺要求与区间路基地段相同。

b.每个接触网支柱处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设置2个路基型接地端子,端子间隔0.5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