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


二是在经营控制权的维度上,南益集团有着忠诚而具有高素质的家族人
力资源。
三是在企业所有权维度上,南益集团明晰了家族内部股权。除了李
光前的股份由李氏基金会接管以外,三位第二代继承者的股份比例非常平均, 均为13.75%。另外南益集团没有出现家族股权分散的现象。
四是在企业维度上,南益集团已经进入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在用人制度上,由单
纯的用人唯亲原则转向为”血缘+能力“原则,在决策制度上由家长独断式原 则转向”权威+咨询“原则,在报酬制度上由亲疏内外有别原则转向为”忠诚+ 能力+绩效“原则
家族治理模式的特征:
(1)所有权与经营权重合。 (2)家长式领导。 (3)关系型治理模式。
家族监控治理模式的优势:
(1)激励成本与监督成本比较低。
李氏家族介绍,李家从战前到战后,建立起了以橡胶事业为中心的大规模
企业集团,现在仍然维持着该集团。这一家族企业王国是李光前一代建立起来 的。李光前1893年生于福建的一个裁缝家,是三兄弟中的老二。李光前幼时 一家移居新加坡,15岁时他又回到中国,在南京和北京的大学学习。但是, 李光前中断了学业,回到新加坡,相继从事了学校老师、报社翻译员等工作, 并于1916年拒绝了一位热心公益人士为他留学香港大学提供学费的打算,在 寻找会英语人才的陈嘉庚公司就了业。
看中李光前的企业家才能和人品的陈嘉庚于1920年招他做了长女陈爱礼的 夫婿,让他负责企业的财务工作。1923年,陈嘉庚把自己所拥有的华侨银行 前身的一家华商银行的股份转让给李光前,李光前便成为该行那个的董事,他 的两个主要事业—橡胶业和银行业中的一个便是这样开始启动的。
到了1927年,李光前在陈嘉庚的同意下,与朋友共同在柔佛开设了橡胶加工厂, 打响了走向独立的第一炮,次年就设立了共同经营的南益橡胶公司,1931年将 资本金增至50万新元,改为有限公司组织,在全部股份5000股当中,李光前占 3122股,其妻占250股,其弟李玉荣占100股,内弟林忠国占399股,李光前家 族成员拥有全部股份72%。 其后,李光前接管了陷入经营萧条的岳父的橡胶园,1931年开设了菠萝加工工 厂,1934年与其弟弟共同建立饼干厂,在30年代后半期建立了牢固的事业基础, 其橡胶关联企业已扩大到新加坡、马来亚、印尼、泰国等国。 李光前和陈爱礼育有3男3女,长子李成义、次子李成智先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 大学,三子李成伟则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李光前去世以后, 他们共同担负起发展南益集团的重任,李成义担任南益集团与李氏基金会总裁兼 负责树胶业务;李成智主持黄梨业务;李成伟负责银行与股票投资业务。 1946年李成义从美国毕业回到新加坡进入南益集团,随后朝鲜战争爆发,橡胶 价格暴涨,南益胶业年贸易量占当时世界胶业年贸易量的四分之一,李成义续其 父亲李光前之后也被称为”橡胶大王“,李成智续李光前之后也被称为”黄梨大 王“,1954年,李光前退休,由长子续任南益集团总裁。
形式的企业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这是家族企业区别 于非家族企业的显著特征。)
案例研究—新加坡南益集团
南益集团,是著名华人企业家李光前在1928年创建的,总部位于新加坡。创
建之时主要经营树胶业务,在经历了20世纪20-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考验后, 业务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南益集团还向黄梨、饼干、椰油、房地产等行业 进军,因为南益集团业务的不断壮大,李光前也被称为”橡胶“、”黄梨“两 大王。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
1.什么是家族企业模式
2.案例的启示
3.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家族治理模式的 特征,家族监控治理模式的优劣势.
家族企业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
一是家族必须拥有企业的所有权。
二是家族拥有资本所有权基础上的企业经 营控制权。
三是企业的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能够 在家族内部合法地实现代际传承。(其他组织
1967年李光前的李家企业是由26家”股份不公开公司 “组成的,橡胶关联的家族企业的资产比起新加坡最大 的企业集团华侨银行的巨额资产还多得多,可见其家族 事业的规模之大。 李家对其核心企业南益树胶公司的持股比率已从1931 年的72%增至1966年的99%。 70年代后期,南益集团的第二代领导人逐渐从台前退居 幕后,第三代企业家已进入董事部,李成义的长子1978 年就任南益树胶董事,截至2000年,李家第三代在南益 胶业任董事的有Lee Yuen-Shih,Lee Han-Shih 和Lee Shih Hua,李成伟之子Lee Tih Shih则已经进入李成伟的 华侨银行董事会,李家的家族事业已逐渐迎来了第三代 的时代。
南益集团案例的启示 一是在家族维度上,南益集团顺利完成企业领导权的传递。李光前
去世后,南益集团确实进入了黄绍伦先生所称的分块发展阶段。
但南益集团的最大股东不是李家的某一成员,而是李氏资金会。李光前为了让 李氏家族永远拥有南益集团的控股权,1964年把其名下的48%的全部南益股份, 全部捐给李氏基金会。李氏基金会作为一个法人性质的信托基金会组织,没有 人可以变卖其财产,这样,基本上可以确保南益集团不会因其子孙析分家产而 瓦解,这种通过信托等非公司方式不仅能够控制家族财富,而且可以享受免税。
(2)企业决策迅速有效。
(3)华人关系网络保证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很 低。
家族监控型企业治理模式的缺陷:
(1)不利于吸收外部社会资本。
(2)子承父业的交接模式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3)家长式的领导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 (4)企业内部差序式管理导致人才流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