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行驶系故障与检修

汽车行驶系故障与检修

汽车行驶系故障与检修例375 汽车车架断裂1. 故障原因1)汽车在静止或行驶时车架承受着悬架以上的所有载荷。

超载行驶使车架中部受力和变形大,造成车架断裂。

2)对于后桥驱动的汽车在起步时,会因驱动力使车架中部往上挠曲;而在汽车制动时,会因地面给车轮的反作用力(制动力)而使车架中部也有向上挠曲现象,而货物却使车架下弯,使车架反复地上下弯曲,导致车架的疲劳断裂。

3)汽车行驶在不平路面上,引起的车架垂直冲击载荷,超过车架的许用应力。

另外,在汽车上下坡、转弯或装载不均时,也会引起车架局部过载而导致车架断裂。

4)车架设计或附属装置造成局部转矩而使车架断裂。

如有的车架纵梁前部横截面较小,同时因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影响,故横梁分布较少,从而便车架的刚度变差,若在动载作用下,可能导致纵梁前部断裂,即常见在纵梁下翼断裂。

另外,车架还受垂宜于纵梁的悬臂载荷(如油箱、悬架和备胎等)所产生的局部扭曲,也是造成车架断裂的原因。

2.故障维修车架断裂后较易看出,应进行焊接或铆接。

但焊接时应选好与车架材料相应的焊条,操作应正确,以防重新断裂。

例375 汽车车架变形车架变形是指车架改变了原来的几何形状,并使在车架上安装的各总成零件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引程车辆的技术状况变坏,导致汽车不能正常行驶。

车架变形常因作用于车架的力超过其弹性极限,当作用于车架的力消除后车架不能恢复原状,形成了残余变形。

1. 故障原因除了在引起车架断裂中所述的原因外,还有:1)汽车重载行驶于高低差很大的路上时,由于车轮高低不在一个平面上,造成车架变形,当超过弹性极限时,形成车架扭曲,导致残余变形。

2)汽车行驶时,前轮一侧受到很大阻力,使车架易发生对角线的平面变形。

3)汽车发生撞击事故,严重的撞击会造成车架变形。

4)汽车使用中由于牵引不当,陷入深坑或发生翻车事故,引起车架变形。

2. 故障检修一般对严重变形的车架,可直观检查出,应拆散整形,换件后重新铆接,或更换车架总成。

例377 汽车车身纵向偏斜1. 故障原因1)后钢板弹簧座定位孔磨损,或中心螺栓折断,U形螺栓松动使后桥纵向位移。

2)后钢板弹簧第一片前半部有折断。

3)车架变形,或倒车时后轮顶撞在障碍物上,使后桥纵向位移。

2. 故障检修车身出现纵向偏斜,使车厢尾部偏出,应测量前后桥的轴距,查明钢板弹簧位移或折断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拆检钢板弹簧总成,或检查车架有无扭斜变形等情况。

若车架变形应校正。

例378 汽车车身横向倾斜1. 故障原因1)有一侧前钢板弹簧第一片折断,或钢板弹簧自曲挠度小、弹性减弱。

2)前钢板弹簧中心螺栓折断或U 形螺栓严重松动,造成前桥位移。

3)钢板弹簧用凹凸点定位的,如解放货车钢板,因凸点磨平而使定位失效,钢板弹簧片出现窜动,也使前桥位移。

4)钢板销、吊耳或衬套磨损严重,使前钢板与汽车轴线不垂直。

5)汽车前进时,前轮顶撞在障碍物上,使前桥位移。

2. 故障检修检查前钢板弹簧第一片是否折断、中心螺栓是否折断以及U形螺栓有无松动等。

前钢板销、衬套或吊耳磨损严重的,均应更换磨损件或折断件。

找正前钢板弹簧后,紧固U形螺栓。

例379 汽车车架铆钉松动1. 故障原因汽车的牵引力、制动力、加减速的惯性力、转向离心力及路面不平所引起的振动冲击载荷等也都作用于车架上。

各种载荷的长期与不均衡作用,便引起铆钉的松动。

2. 故障检修一般用小锤敲击来检查,若铆钉松动则有空响声,通过响声就能判断。

如有松动应拆除旧铆钉,给予重铆。

重铆前先用直径稍小于铆钉孔的钻头钻除或铲除旧铆钉,并对铆钉孔进行检查。

若铆钉孔有扩大、变形、可扩孔选配加大直径的铆钉。

铆接时,应先用螺栓将铆接部位紧固,只留一孔先铆,然后逐个拆除螺栓进行铆合,以免产生缝隙。

车架铆接可采用冷铆或热铆。

冷铆铆按质量高,但需要较大的铆合力;热铆是先将铆钉加热到樱红色(1000℃- 1100℃),然后用铆枪或锤子铆合,其铆合力较小,应用较广。

铆钉铆合后,铆接面应贴合紧密;铆钉充满铆孔。

例379 汽车空气悬架系统故障检修有些汽车采用了空气悬架系统。

它使用压缩空气作减振元件,缓和地面对车轮与车身的冲击载荷。

1. 空气压缩机检查一般对汽车后部加载(135kg)约15秒后空气压缩机应开始运转工作,车身后部应升高。

当汽车升高至加载前的高度,空气压缩机停止运转为正常,否则视为有故障应检修。

2. 加载试验当加载试验时空气压缩机不运转,应检查连接传感器和悬架部件的导线连接处有无锈蚀现象,蓄电池电压是否达到l2V,必要时可用跨接线连接蓄电池正极和空气压缩机电源导线试验,若仍不运转,则为空气压缩机有故障。

3. 系统功能检查1)从车上卸下所加载荷(l35kg),在8—15s,系统将排出空气(有泄气声),汽车后部车高降低至目标高度视为为正常,否则为系统有故障,应检查控制器ECU、传感器的连线是否良好,转子阀密封处有无腐蚀、泄漏,各插接器是否接触良好等。

2)用肥皂水检查空气管道、空气弹簧或筒式减振器、空气压缩机各接头通道是否漏气或连接松动,若有应排除。

3)空气悬架中的ECU、传感器、开关、电磁阀及继电器等故障或损坏是不能修理的,应予更换新件。

但汽车自动调平系统可通过调整传感器和后悬架之间的连杆,调整车身的升降度。

多数空气弹簧和减振器损坏后应更换。

4)高度传感器、空气压缩机排气螺线管和充气定时继电器、电子调平继电器等,随时接通电源,在进行系统检查时,不必将点火开关置于ON的开启位置。

5)人工进行整车高度检查时,须将车辆停放在水平地面上并将车高选择开关置于NORM(悬架变更)位置。

6)当迫使空气压缩机工作,检查气路的限压阀时,电控单元(ECU)会记录故障码的。

在检修完毕后,必须清除该故障码。

例381 扭杆式独立悬架前轮定位检修1. 前悬架高度前悬架高度( 即扭杆中心线至地面的距离)由于上、下横臂(控制臂)不等长且绕不同圆心以不等半径画弧,因此在一定围,随着前悬高度的升高,将使前轮的主销后倾角、倾角及外倾角。

当两边前悬高度升高不同时,将造成整车的重心偏向一侧,从而导致该侧的前轮三个定位角变大。

2.前、后轴距前后轴距若出现一侧变大,则该侧后倾角也将变大。

外倾角可通过上横臂轴处的两个螺栓上加减垫片来调整;主销后倾角可通过上横臂轴处单个螺钉上加减垫片来调整。

在上横臂轴处的单个螺钉加减垫片会使前束变化较大,但同时在两个螺钉上加减垫片,对前束的影响很小。

在调整前束时,大多不影响其他角。

例382 独立悬架前轮定位检修1. 车轮外倾的调整1)用转动偏心销进行调整。

摆臂式悬架偏心销在上摆臂与转向节支架之间,松开上摆臂与转向节支架间偏心销的锁紧螺母,便可转动偏心销进行车轮外倾的调整。

对于烛式和麦式悬架,其偏心销多在下托架连接处。

2)用增减垫片进行调整。

在转向节上支架的轴托架部位加减U形垫片进行车轮外倾调整。

加垫片会使外倾变小,反之则变大。

3)改变转向节下支架的位置进行车轮外倾调整。

麦氏悬架可用移动转向下支架轴托架与转向节的相对位置来改变车轮外倾。

4)改变转向节主销上支点位置进行车轮外倾调整。

麦氏悬架和烛式悬架在上支点某些车型可调整。

2.主销倾的调整独立悬架汽车当外顷变化时,其主销倾也会变化,这两角之和是定值。

当改变主销倾时,各车型调整部位与调外倾时的部位相同。

3. 主销后倾的调整1)用增减垫片进行主销后倾调整。

增减转向节上支架与车架之间前后U形垫片来进行主销后倾调整。

2)改变转向节主销上支点位置来进行主销后倾调整。

4. 前轮前束的调整有的汽车在转向节前调整,也有在转向节之后调整横拉杆的。

在此提醒,在调整前束时应使前轮着地并处于宜行位置,不能将前轮支起来调前束。

例383 前轮前束失准前束是为了减小或消除汽车前进时因前轮外倾和纵向阻力致使前轮前端向外滚开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前束可以用来抵消车辆空载时前轮外倾,中和外倾带来的滚锥。

前束使前轮向前滚动时的轨迹是既向滚又往外滑。

外倾使前轮向前滚动时出现类似滚锥绕着锥尖滚动的现象,其运动轨迹不再是直线向前而是向外偏斜,但在车辆满载后前轮应垂直地面,外倾随之消失,前轮行驶轨迹也应笔直平行。

当两前轮的外倾角相等且符合要求,自前束却不能抵消外倾带来的不利时,称为前束失准。

1. 故障原因1)测量前束选择的位置和方法不当,没能按说明书要求的测量地方和方法进行。

2)测量前束时没能根据使用中已变化了的外倾角来取前束值,而是硬性选取厂方规定值,造成前束不能抵消外倾带来的不利。

3)横拉杆的长度调整不当,人为造成差值。

4)横拉杆两端(或与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中的左、右转向横拉杆)的球头、球碗松动或安装松动,造成测量上的不准。

5)转向节臂与转向节安装松动使前束值测量中或测量后有变化。

2. 故障检修1)将车停放在平坦地面前轮放在直行位置,取轮胎或其他部位测量点时,应使前后测点与车轮中心形成直线并平行地面。

轮转180°,再测车轮后端。

2)测前束前应测外倾角,根据变化了的外倾角来选择前束值。

选择原则是前轮直行且纯转动。

注意不同车型的测量点位置有别。

3)校直弯曲了的横拉杆,使松旷的部分调整适当。

通过改变横拉杆的长度来调整前束值。

例384 汽车前桥横摆强烈采用独立悬架的汽车,为控制车体的横摆,多设有稳定器或减振器,以防横摆强烈。

1. 故障原因1)稳定器有损伤。

如稳定器的扭力杆装配部分损伤。

2)减振器失效。

减振器是起减振作用的,当车桥有横向摆动时,好的减振器会很快衰减振动,若减振效果不好会使横摆不能很快消减。

2. 故障检修1)汽车每行驶4000km之后,应对减振器进行检查和维护。

减振器工作性能的简单判断方法:●观察有无漏油现象,如有漏油,一般为活塞杆油封损坏。

可更换油封或密封环。

●在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尤其是不平路)后,用手抚摸减振器外壳,有温热感则为正常。

如拆下检查时,拉伸阻力大于压缩阻力的为好。

2)若减振器损坏没有零配件更换,一般采用换新。

对扭力杆装配处的损伤应修复。

例385 前桥弯曲和扭转变形1. 故障原因前桥的弯曲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前者是由于前桥受到过大的垂直负荷,特别是汽车超载以及在不平路上行驶受到冲击等产生过大的弯曲力矩。

后者主要是汽车起步过猛,紧急制动,高速通过障碍物时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引起的。

当汽车左右前轮受力不一致时,钢板弹簧座外侧承受的转矩就不一样;使前桥产生扭转变形,即使上述条件一样,也会因钢板弹簧座与主销间存在一定距离,受力后也会造成前桥的弯曲和扭转变形。

因垂直和水平弯矩均在钢板弹簧座处最大,所以前桥的弯曲、扭转变形多发生在钢板弹簧座和主销之间。

实践中,前桥的弯曲变形以垂直(上下)弯曲最为常见,因为各弯矩以垂直弯矩最大。

扭转变形以前扭转为常见,因为汽车起步、加速和紧急制动力方向一致且都向前。

2. 故障检修前桥的弯扭变形可用检验仪、角尺、拉线和水平仪等方法进行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