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方体和圆柱体》

《立方体和圆柱体》

第8课立方体和圆柱体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基本形体。

当我们画它们时,眼睛位置的高低、偏直,直接影响着画面的透视形状。

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

掌握方体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面透视规律,便能真实而艺术地表现画者的视觉感受。

在学习第六课《有层次的风景》基础上,学生了解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和有高度、宽度、深度的立体空间,因此在《立方体和圆柱体》这一课题下,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选择一些难度适中、贴近生活的内容,学生不需要太复杂的绘画技术,而且又有思维挑战,通过对立方体和圆柱体的观察比较,找到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面透视变化规律,掌握平行、成角透视,圆面透视基本知识和特点,运用所学透视原理,画一张方体物或柱体物,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透视变化带来的快乐,为后面学习第九课《方盒造型》奠定基础。

本课可分为三课时上,第一课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基本知识和特点,第二课时:圆面透视基本知识和特点;第三课时:运用所学透视原理,画一张方体物或柱体物。

这里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学生状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于透视知识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根据他们喜欢接受新奇事物,乐于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的心理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寻找事物的透视变化规律,从他们熟悉的身边环境作为本课的切入点,更能贴近他们,培养他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物体的透视变化,引导他们对美术与生活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基本形体、透视基本原理和规律。

过程与方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观察和练习画方体物和柱体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物体的透视变化,真实而艺术
的表现画者的视觉感受。

四.教学重点: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形透视的基本知识及其作画方法。

五.教学难点: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面透视的不同规律。

六.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直尺幻灯机或投影仪立方体石膏模型圆柱体石膏模型
学生方面:绘画纸 2B-4B铅笔直尺三角尺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基本知识和特点):
(一) 引出课题:
说明:我们平时看同样的物体,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

形状出现变化的感觉。

教师可以运用举例法进行本课的导入,例如:两扇窗,一开一闭,看起来就有明显不同,这种现象叫透视现象。

将课题和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图片外,还可采用电影、动漫等媒体导入。

出示一张一开一闭的窗和一排由远至进的树,讲解近大远小透视关系。

(二) 揭示课题:
说明:以立方体和圆柱体为例。

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基本形体。

当我们画它们的时候,眼睛位置的高低,偏直,直接影响着画面的透视,形状。

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面透视规律,便能真实而艺术地表现画者的视觉感受。

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探究里面基本的透视规律——近大远小,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准备。

1) 板书:立方体和圆柱体
2) 出示图片(一开一闭的窗,一排树)
3) 讲解:这种透视现象,在绘画领域中,物体由于距离远近不同,方位不同,
在视觉中会引起不同的反映
(三)正方形的透视规律
说明:
以平放的正方形为例,由于它们的距离和位置,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学生要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的探究这些规律,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归纳问题的能力。

1、组织学生讨论正方形由于观察视线不同产生了哪些变化?
2、教师小结:
1)正方形离视平线越近越扁,刚好在视平线上就成了一条线。

2)正方形有两条边始终是同视平线平行的,而且这两条边离线的近的长,远的短。

3)另两条边,除了与主点垂直重合以外,都变成了斜线,而且越在边上斜度越大。

这些斜线渐渐远去,都集中到主点上。

4)正方形侧着放,就成了一个竖放的梯形,许多大小不等的的长方形侧放在一起,同样显示出透视现象(下图)
5)同样大小的物体,总是近的大,远的小。

这种透视现象,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

(四)立方体和平行透视
说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直观的视觉形象,向学生讲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画平行六面体时,我们通常正对着它的一个面。

由于物体放置的地位不同,物体的透视会出现九种情况(见图),其规律如下:
1)一个平行六面体一共有十二条边线,都是离线近的长且粗,离我们远的短而细。

2)其中有有四条边线与视平线平行,有四条边线上下垂直;还有四条边线总是向心点集中。

(五)立方体和成角透视
说明: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感知成角透视;组织小组合作,相互比较并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提示,如果要画的平行六面体是斜放着的,那么,只有四条竖线仍是垂直的,另外八条边线都分别向主点两旁的“两个”消失点集中。

1、出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归纳:当平行六面体的一个角正对着我们的时候,两个消失点到主点的距离是一样的。

慢慢转动物体,一个消失点就渐渐靠近主点。

而另一个消失点都离主点越来越远。

最后一个消失点与主点重合,另一个消失点不见了。

这时平行六面体的一个正朝着我们,“成角透视”已不知不觉地转换成平行透视了。

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比较找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鼓励合作学习和探讨。

4、学生交流问题的答案。

(六)提示和总结
教师总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
说明:教师要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总结,激发学生的想象,巩固已学知识,为下一课学习圆面透视作准备。

(七)教学评价
说明:注重即时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扩展性思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感知能力怎样。

2、在小组讨论学习中能否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同学间能否进行合作学习。

3、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有没有创造性。

4、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判断能力有没有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