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学第三章大纲

小学教育学第三章大纲

第三章小学学生第一节小学生概述一、小学生的概念(一)定义:小学生专指用专门时间在小学校里从事专门学习活动的人。

(二)地位: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和中心,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小学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本依据。

(三)构成:一是按学习阶段划分,小学生可分为低年段(1~2年级)学生、中年段(3~4年级)学生和高年段(5~6年级)学生。

二是按学习水平划分,小学生可分为学习困难生、学习中等生和学习优秀生。

二、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一)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国际组织或国家政府提出的对儿童应有的观念,通常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表达。

(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所持的儿童观,通常以学术理论的形式予以表达。

主要有如下四种: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观3.辐合论的儿童观4.后现代理论的儿童观(三)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是指广大社会成员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它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与行为方式,通常以“隐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主要有儿童是“花朵”和“小天使”等。

第二节小学生的基本特征一、小学生的入学特征(一)学生入学特征的六大要素环境、已有知识、认知风格、志向与期望、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情绪与情感(二)小学生入学特征的两大状态一是入学准备不足;二是入学准备充分。

二、小学生的发展特征(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体质发展特征。

二是认知发展特征。

主要表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水平和方式。

三是人格发展特征。

主要包括兴趣与动机、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具体特征一是小学生的学习感受;二是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三是小学生的学习逆反心理。

(三)了解小学生特征的有效策略确定学生特征指标三大类指标:第一类是学生的入学特征;第二类是学生的发展特征;第三类是灵活设置的特征指标。

入学前的资料搜集有效方法主要有:查看档案、家访、前任教师访问、学生作品搜集。

入学后的日常调查有效方法主要有:现场观察、平时交谈、访问调查、作品分析。

形成学生特征概念图精心搜集、调查和分析学生三大类特征指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明确归纳出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征,形成相应的概念图,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学生特征概念图,可随学生的发展,进行适当的增删改变。

第三节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学习习惯的概念(一)习惯:习惯(habit)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二)学习习惯学习习惯这个概念,可以有两种最基本的理解方式。

一是学习习惯说,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者华生(Watson, J. B.)。

二是将学习习惯理解为学习的习惯(habit of learning),即学生所形成的关于学习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一)学习习惯的一般特点总的来说,学习习惯通常有“后天养成”、“固定化”、“自动化”和“情感依赖”等特点。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特点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其学习习惯往往呈现出“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稳定到稳定”和“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断斗争”等具体特点。

三、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总体上说,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12个方面的内容:(一)走在老师前面的习惯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因此,绝不能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讲到哪里,自己学到哪里,而应该努力走在老师的前面。

(二)适应老师的习惯学生也要适应老师,现在适应老师,接着适应同学,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三)小事赶快做的习惯小学生丰富的学习生活,其实就是由“读一个字”“算一道题”“做一遍操”和“值一天日”等无数小事构成。

所以,小事赶快做,是小学生非常要紧的学习习惯。

(四)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学习并不是生活以外的一项特殊事情,而是生活本身的一项内容。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注意将学习生活化、本能化,做到随时学习、随处学习。

(五)善于模仿的习惯人们必须善于模仿,当别人正在工作的时候,当同学正在认真做题的时候,就要注意仔细观察操作步骤,一遍一遍地默记在心。

(六)从错误中学习的习惯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人类很多知识和良好习惯都是从错误中学习来的。

因此,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他犯的是什么错,为什么会错,怎样才能避免犯这种错误?至于自己犯了错,那当然更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七)阅读习惯阅读是当代教育的一种基本活动,阅读的成功,通常决定着其它学习活动能够取得高成就水平。

爱读书,是每个学习成功者都表现出来的好习惯。

(八)勤于动笔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包括做读书笔记、标记和写作。

(九)即学即用的习惯学习的另外一个基本含义,是“练习”。

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表现为即学即用,也就是及时练习。

(十)倾听和敢说敢问的习惯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倾听和敢说敢问是求知的有效途径,是孩子需要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十一)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作业和成功考试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把握要求,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作业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十二)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

从学生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彰显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方法,让儿童自己明白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逐步提出要求教育者要善于区分主次、难易,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

其中,关键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为了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加以切实而具体的指导,甚至需要手把手地一点一点地教。

制定规范适当制约事实证明,许多习惯的形成光靠人们内心自律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格的他律,需要制定处罚的标准并付之实施。

反复实践与外部强化相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

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强指导,并进行及时检查和督促。

对于年幼的孩子,因缺乏自我控制力,外部强化起着根本作用,所以适当的外部强化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专门的学习习惯培养课程为了系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从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开发和实施专门的课程,进行系统教学。

第三章习题一、填空题1.在小学教育系统中,与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评价等诸多要素相比,______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和中心,小学生的______学习活动是小学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本依据。

2.按学习水平划分,小学生可分为学习困难生、______和学习优秀生。

学习中等生3.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主要包括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______等方面的发展。

自我意识4.教师在小学生入学前的资料搜集的有效方法包括查看档案、家访、______和学生作品搜集。

前任教师访问5.学习习惯的特点有后天养成、固定化、自动化和______。

情感依赖6.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特点有“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由简单到复杂” ______和“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断斗争”等。

由不稳定到稳定二、判断题1.遗传决定论认为,只有遗传才影响儿童的发展。

(×)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观并不否认了儿童的发展需要依赖一些遗传素质,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决定的作用。

(√)3.辐合论的倡导者是德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

(×)4.小学生借助于书面文字来掌握与理解人类知识经验,不需要抽象逻辑思维。

(×)5.初中阶段是儿童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三、简答题1.后现代理论儿童观的主要内容?第一,儿童向成人提出的一些看似奇怪的问题并不是他们一时的想法,而是他们试图与自己的经验保持一致的结果,是他们试图用已知的和可理解的要素来描绘世界的结果。

第二,儿童的思维能力远远超过其表面上表现出来的能力,他们用一种原始的方式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科学概念。

第三,儿童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全身心关注当前的现实。

第四,儿童努力探寻世界的意义。

第五,儿童通过填空的方式创造理论。

第六,儿童对情境具有依赖性。

2.针对小学生的入学准备不足,主要运用哪些措施进行干预?主要有三种措施:第一种措施是及早发现入学准备状态不足的儿童并在学前阶段开展提前干预。

第二种措施是通过入学筛选测验发现准备状态不足的儿童并在入学后予以补救训练。

第三种措施是在儿童入学后,小学教师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准备状态不足的儿童,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予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补救。

3.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答案要点:小学生认知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方面。

4.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学习习惯的一般特点:总的来说,学习习惯通常有“后天养成”“固定化”“自动化”和“情感依赖”等特点。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特点: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其学习习惯往往呈现出“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稳定到稳定”和“好习惯和坏习惯不断斗争”等具体特点。

5.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有:走在老师前面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小事赶快做的习惯;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善于模仿的习惯;从错误中学习的习惯;阅读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即学即用的习惯;倾听和敢说敢问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四、论述题1.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怎样有效地了解小学生的特征?确定学生特征指标三大类指标:第一类是学生的入学特征;第二类是学生的发展特征;第三类是灵活设置的特征指标;入学前的资料搜集有效方法主要有:查看档案、家访、前任教师访问、学生作品搜集;入学后的日常调查有效方法主要有:现场观察、平时交谈、访问调查、作品分析;形成学生特征概念图。

2.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彰显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方法,让儿童自己明白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第二,逐步提出要求,教育者要善于区分主次、难易,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

其中,关键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三,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第四,制定规范适当制约,事实证明,许多习惯的形成光靠人们内心自律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格的他律,需要制定处罚的标准并付之实施。

五、案例分析题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叙事:课已经进行了一半,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好像仍没有掌握,别的同学都在做练习题,他们几个却在左顾右盼,没有动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