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九 运动性疲劳测定1

实验九 运动性疲劳测定1

教案
日期:2010年6月13日——6月18日教室:生理实验室209、211
教学对象:09级体教2、11、社体1、武术1班第9次课
教学主题:实验九运动性疲劳的测定
教学目标:了解疲劳测试的几种方法,掌握疲劳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疲劳测定的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疲劳状况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90分)
第一、引入本次课的内容(10分钟左右)
第二、实验过程(75分钟左右)
一、实验的目的、原理
实验目的:了解疲劳测试的几种方法,掌握疲劳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科学判断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及其程度,对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和训练有重要意义,不同原因和部位的疲劳形式不同,采用的测试方法也不同。
二、实验器材及实验对象
器材:背力计和握力计、秒表、肺活量计、闪频仪、反应时测定仪
对象:学生
三、步骤指导和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一)测定肌力评价疲劳
1.背肌力与握力:早晚各测一次,求出其数值差,如次日早晨已恢复,可判断为正常。
2.呼吸肌耐力: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30秒,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
(二)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
2.闪频仪使用时要由高频率到低频率调节。
四、实验总结(5分钟左右)
课堂小结:
1.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延长。
2.血压体位反射
受试者休息5分钟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然后将受试者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
(三)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
受试者坐位,注视闪频仪光源,直到将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测3次取平均值,疲劳时频率减少。轻度疲劳约减少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9Hz,中度疲劳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减少8Hz以上。
(四)测定运动中心率评定疲劳
基础心率在正常情况下都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负荷训练后,经过一夜休息,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积累现象,如果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
注意事项:
1.血压体位反射测试时,若2分钟内完全恢复,说明没有疲劳,恢复一半以上为轻度疲劳,完全不能恢复为重度疲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