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键.ppt
【生之学 师之导】 1.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只含共价键的物质 ①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 体硅等。 ②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 SiO2、CS2等。
答案:(1) (2)AC (3)H2O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4)H2O2+H2S===2H2O+S↓
课堂师生互动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生之学 师之导】 1.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
2.判断方法 (1)根据构成化合物的元素种类来判断,一般地,活泼金 属(第IA、ⅡA族)和活泼非金属(第ⅥA、ⅦA族)的元素形成 的是离子键,对应的物质是离子化合物;同种或不同种非金 属原子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对应的物质是共价化合物。 (2)根据化合物的类型来判断,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强碱 和盐属于离子化合物;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 酸属于共价化合物。
答案:B
5.关于氢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在水蒸气、水和冰中都含有氢键 C.分子间形成氢键能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D.HF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解析:水在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存在着氢键,而气态 时氢键被破坏,所以选项A、B错误。氢键的存在能使物质的 熔、沸点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但氢键并不影响物质 的稳定性,因此选项D错误。
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
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的是( )
A.Z2Y C.Z2Y2
B.X2Y2 D.ZYX
解析:短周期只有三个周期,X、Y、Z所在周期数依次 增大,则X只能在第一周期,Y2-与Z+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 则Y为第二周期氧元素,Z是第三周期钠元素,由原子序数之 和可求出X的原子序数为1,是氢元素。则所给4个选项中物 质分别为Na2O、H2O2、Na2O2、NaOH,同时存在极性和非 极性共价键的是H2O2。
答案:B
3.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得失 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 合物 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解析:形成化学键时不一定存在电子的得失,A项错 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 物,如AlCl3,B项错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 离子化合物,如NH4Cl,C项错误。
答案:C
6.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 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 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可溶于 强碱溶液
(2)不一定,如NH4Cl全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它 是离子化合物。
三、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 共用电子对 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 原子 。 3.成键实质: 共用电子对 。 4.形成条件:通常 非金属元素 的原子相结合。
5.分类
6.表示方法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
①H2O
;
②
答案:(1)× (2)× (3)× (4)× (5)×
8.A、B、X、Y和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 素,其中A与Y同主族,X与Z同主族,A与B和X均可形成10 电子的化合物;B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常见化合 物Y2X2与水反应生成X的单质,其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 物YZ2
[解析] 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且
Y、Z在同一周期,X、Y、Z一定为短周期元素。Y、Z同周
期,YZ3可能为NO-3 或CO23-。若为NO3-,则X为Na+(26-7-
8=11);若为CO
2- 3
,则X为Mg2+(26-6-8=12)。A项:
A.H2S B.HCl C.PH3 D.SiH4
解析:第二周期的氮、氧、氟三种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 存在氢键,故三种氢化物的沸点较高,则a点属于ⅣA族元素 的氢化物,即为SiH4。
答案:D
2.(2011·江苏化学改编)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N2的电子式:N⋮⋮N
B.S2-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5331I
解析:A项,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无论是离子型电解质 还是共价型电解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成阴、阳离子, 原来的离子键或共价键被破坏了,B项正确;C项,电离过程 有化学键的破坏,但电离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不仅有旧 键的断裂,还有新键的形成;D项,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 属于离子化合物。
答案:B
4.(2010·海南化学)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
2.氢键 (1)定义: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 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的相互作用。 (2)特点 ①作用力的大小: 化学键 >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 ②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等。 (3)形成条件:分子中含有得电子能力 较强 的元 素,如 F、O、N 。
自主评估
1.如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 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 点代表的是( )
D.HBr的形成过程:
解析:N2的电子式为 ⋮⋮ ,A错误;S2-的结构示
意图为:
,B错误;HBr的形成过程为:H×
+·B····r:―→H×·B····r:,D错误。
答案:C
3.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氢键等 B.电解质的电离过程也就是化学键被破坏的过程 C.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键,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的本 质的认识。难度中等。
A项,HCl溶于水为物理变化,但是H—Cl键断裂,错; B项,原子或离子均可以形成化学键,正确;C项,断裂化学 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错;D项,氢 键不是化学键,错。
答案:B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以及对物质共价化合物,N与O原子序数相差1,A不 正确。X与Y原子序数相差8,则XY2为SO2,SO2为共价化合 物,B不正确。X与Y原子序数相差5,如MgCl2是离子化合物 但溶于水,C不正确。X与Y原子序数相差6时,XY2为SiO2, 可溶于强碱溶液,故D正确。
答案:D
7.(高考题组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N(NO2)3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 (2)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的熔点、 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 ) (3)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以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
答案:D
2.(2012·山东理综)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合物酸性越强
解析:A项,如NH4Cl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为离子化 合物;C项,同位素原子(如1H、2H、3H)的质子数相同,中 子数不同;D项,一般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 弱。
5.表示方法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 ①NaBr: ②CaCl2:
③Na2S:
【思考·归纳·探究】 1.(1)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一定形成离子 键吗? (2)仅 由 非 金 属 元 素 组 成 的 物 质 中 一 定 不 含 离 子 键 吗?
提示:(1)不一定,如AlCl3中铝元素和氯元素形成 的是共价键。
【例1】 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 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 测正确的是(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 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 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 合物YZ
(4)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
(5)H2O的电子式为:H+[:O····:H]-。(
)
解析:该分子中N、O间形成的是极性共价键,(1)错 误;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溶解度,(2)错误;NH3分子间 存在氢键,故NH3的沸点高于PH3,(3)错误;离子键是阴、 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既有静电引力,也有静电斥 力,(4)错误;H2O的电子式应表示为:H:O····:H,(5)错误。
。
【思考·归纳·探究】 2.(1)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吗? (2)共价键仅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吗?
提示:(1)不是,稀有气体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分子 中无化学键。
(2)不是,共价键也可以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 NaOH,NH4Cl中都含有共价键。
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把 分子聚集在一起 的作用力,又称 范德 华力 。
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X和A与Z均能形成18个电子的化合物,此两种化 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化合物BA4的电子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