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听课评课稿(2020)今天有幸聆听了黄杰老师的《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黄老师的《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课,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符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的体育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让学生基本掌握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动作,通过辅教材运球复习强化了学生的运球能力。
首先我来说下黄老师这节课的亮点:
1.组织形式:
本堂课黄老师在课堂中没有一次刻意的队伍调动,在课的开始通过慢跑边热身边调整队伍成四列横队,既没有浪费队伍调动的时间,同时也起到了热身的效果。
在副教材教学时沿用了四列横队,虽然组织形式没变,但学生练习面在变化,不但节省了队伍调动的时间,同时给学生增添了练习乐趣。
总之,黄老师的组织形式简单不失创意,使整堂课非常紧凑。
2.练习形式:
本堂课无论是开始部分还是基本教学部分黄
老师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如课的准备部分,首先进行慢跑同时让学生拿球,在慢跑时又安排学生进行高抬腿跑、后踢腿跑,在接下来的球性练习时,更是将本节课的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融入到里面,如抛接球、地滚球等的联系方法让学生初步体
验了传接球的手型。
形式多样的练习手段不仅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更是为接下来的学习主教材做了铺垫。
2.场地、器材布置:
本节课以篮球为器材,在技术动作教学时充分利用整块篮球场地,每位学生一个篮球提高了学生练习密度,整节课一材到底,既提高了篮球的利用率,同时也为技术动作练习和身体练习增加了乐趣。
3.新课程理念:
本次课教学过程中,从场地器材的布置到练习形式的多样化都体现了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在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时,首先,同一个技术动作采
用了不同的练习形式,同时不同的练习形式都围绕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练习,整堂课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融为一体,为体育教学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在这节课看到的几点有待探讨的地方:
1、评价、纠错:黄老师在发现学生有错误动作时未及时纠正,学生将错纠错不利于技术动作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情况: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统一调配下学生进行练习的,虽然有序但是缺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
总的来说,黄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浅评,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