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热学试卷(1)答案

传热学试卷(1)答案

2007传热学试卷(1)标准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评分标准:每个空格1分] 1.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物理量是____导热系数_____。

2.努谢尔特准则的表达式是___hL/λ___。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λ为导热系数_、__L 特征尺寸__、__h 为对流换热系数__。

3.凝结换热有__膜状凝结__和__珠状凝结__两种换热方式,其中_珠状凝结_的换热效果好。

4.饱和沸腾曲线有四个换热规律不同的区域,分别指_自然对流__、核态沸腾__、__过渡沸腾__、__稳定膜态沸腾_。

5.管外凝结换热,长管竖放比横放的换热系数要____小__。

是因为___膜层较厚___的影响。

6.决定物体导热不稳定状况下的反应速率的物理量是_导温系数_。

7.定向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的规律,称___兰贝特定律___。

8.换热器热计算的两种基本方法是__平均温压法__和__传热单元数法__。

汽化核心数受_壁面材料_和__表面状况、压力、物性__的支配。

二.问答及推倒题:(共50分)1.名词解释(10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①角系数:把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

②肋效率:基温度下的理想散热量假设整个肋表面处于肋肋壁的实际散热量=f η③灰体:物体的单色吸收率与投入辐射的波长无关的物体。

④Bi 准则:Bi=hL/λ=固体内部的导热热阻与外部的对流换热热阻之比。

⑤定性温度:在准则方程式中用于确定物性参数的温度。

2.设一平板厚为δ,其两侧表面分别维持在温度t 1及t 2,在此温度范围内平板的局部导热系数可以用直线关系式λ=λ0(1+bt )来表示,试导出计算平板中某处当地热流密度的表达式,并对b >0、b =0及b <0的三种情况画出平板中温度分布的示意曲线。

(10分) 解:应用傅里叶定律:dxdtbt dx dt q )1(0+-=-=λλ——————2分 分离变量:dt bt qdx )1(0+-=λ对x 作0到δ的积分:⎥⎦⎤⎢⎣⎡+-+-=+-=+-=⎰⎰)21()21()21()1(211222020002121t t t t bt t q dtbt dx q t t t t λλδλδ即:---=⎥⎦⎤⎢⎣⎡++--=⎥⎦⎤⎢⎣⎡-+--=⎥⎦⎤⎢⎣⎡+-+-=λδδλδλδλ)()(211)()(21)()21()21(121212021221202112220t t t t b t t t t b t t t t t t q )1(0--+=t b λλ————————6分 由于q 与x 无关,故由c dxdtbt =+-)1(0λ可知t 沿x 的变化型线与b 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2分b >0b <03.已知:如图,有内热源的二维导热区域,一个界面绝热,一个界面等温(包括节点4),其余两个界面与温度为t f 的流体对流换热,h 均匀,内热源强度为Φ’,求节点1、2、5、6、9、10的离散方程式。

(12分)解:节点1:0)(2141221.1215=-∆-Φ∆∆+∆∆-+∆∆-f t t yh y x y x t t x y t t λλ节点2:02122.262321=Φ∆∆+∆∆-+∆∆-+∆∆-y x x y t t y x t t y x t t λλλ节点5:0)(21225.565951=-∆-Φ∆∆+∆∆-+∆∆-+∆∆-f t t yh y x y x t t x y t t x y t t λλλ节点6:0.656106762=Φ∆∆+∆∆-+∆∆-+∆∆-+∆∆-y x y x t t x y t t y x t t x y t t λλλλ 节点9:0)()22(41229.91095=-∆+∆-Φ∆∆+∆∆-+∆∆-f t t h yx y x y x t t x y t t λλ节点10:0)(212210.1061011109=-∆-Φ∆∆+∆∆-+∆∆-+∆∆-f t t xh y x x y t t y x t t y x t t λλλ化简从略。

评分标准为每个节点2分。

4.管内湍流强制对流换热时,Nu 数与Re 数和Pr 数有关。

试以电加热方式加热管内水的强制对流换热为例,说明在实验过程中应测定哪些物理量。

(10分) 解:由题意:可知Nu=f(Re,Pr)而 λihd Nu =, νiud =Re , aν=Pr ————2分表面传热系数h 又下式确定 )(f wi i ct t l d h -Φ=π————————2分流速由下式确定 24i Vd q u π=————————2分式中Фc 为加热量,如为电加热,管道外表面绝热良好,Фc =IU ,q V 为通过管内的流体体积流量,t wi 为内壁平均温度,t f 为流体平均温度,)(21'''f f f t t t +=。

因此,实验过程中要测量的量包括:————————4分 (1)加热电流I 和电压U ,以此获得Фc ; (2)流体进出口温度和内壁温度。

(3)流体体积流量。

(4)管子几何尺寸:管径,管长;(5)所有流体物性由流体平均温度查取水的物性而得。

5.为什么蒸气中含有不凝结气体会影响凝结换热的强度?(8分)解:不凝结气体的存在,一方面使凝结表面附近蒸气的分压力降低,从而蒸气饱和温度降低,使传热驱动力即温差减小;另一方面凝结蒸气穿过不凝结气体层到达壁面依靠的是扩散,从而增加了阻力。

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使不凝结气体存在大大降低了表面传热系数,使换热量降低。

所以实际冷凝器中要尽量降低并排除不凝结气体。

四:计算题:(共50分)1.一台逆流式换热器刚投入工作时在下列参数下运行:t 1’=360℃,t 1”=300℃,t 2’=30℃,t 2”=200℃,q m1c 1=2500W/K ,k=800W/(m 2.K)。

运行一年后发现,在q m1c 1、q m2c 2、 及t 1’、 t 2’保持不变的情形下,冷流体只能被加热到162℃,而热流体的出口温度则高于300℃。

试确定此情况下的污垢热阻及热流体的出口温度。

(20分)解:不结垢时,36030020030————图2分℃t m 2.210160270ln 160270=-=∆——————4分 2892.02.210800)300360(2500m t k A m =⨯-⨯=∆Φ=————3分 K W c q c q m m /4.882170602500302003003601122=⨯=--=—————2分结垢后,W t c q m 116471)30162(4.882222=-⨯==Φδ——————2分由℃t t t t t t c q c q m m 4.313)30162(833.21360,833.24.882250036030162;;1''1''1'1'2''21122=--===--=--=————————3分)./(2.5482.238892.0116471,2.2381984.283ln1984.2832''K m W k ℃t m =⨯==-=∆———1分W K m R R k k/.1074.580012.5481,1124''-⨯=-==-————3分2.一有涂层的长工件表面采用附图所示方法予以加热烘干。

设加热器表面温度T s =800K ,εs =1。

工件表面温度维持在T p =500K ,εp =1。

工件及加热表面在垂直于纸面方向均为无限长。

b s =0.15m ,b p =0.3m ,l=0.2m 。

试对下列两种情形确定施加在单位长度上的电功率:(1)环境温度为300K 的大空间;(2)环境是绝热的。

对流可以不考虑。

设工件的另一面绝热。

(20分)解:(1)利用交叉线法算出加热面对工件的角系数为0.5827。

————4分 (2)利用图(a )算出换热量为3145W/m ——————6分————图4分 (3)利用图(c )算出换热量为2672W/m ——————6分3.一块尺寸为10mm ×10mm 的芯片(附图中的1)通过厚0.02mm 的环氧树脂层(附图中的2)与厚10mm 的铝基板(附图中的3)相联接。

芯片与铝基板间的环氧树脂的热阻可取为0.9×10-4m 2.K/W 。

芯片及基板的四周绝热,上下表面与t ∞=25℃的环境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均为h=150W/( m 2.K)。

芯片本身可视为一等温物体,其发热率为1.5×104 W/m 2。

铝基板的导热系数为2600 W/( m.K)。

过程是稳态的。

试画出这一热传递过程的热阻分析图,并确定芯片的工作温度。

(20分)提示:芯片的热阻为零,其内热源的生成热可以看成是由外界加到该节点上的。

解:热阻分析图如下图所示:R 1=0.9×10-4 R 2=δ/x R 3=1/ht t ∞ t ∞3 __________________图6分24421/105.1,5.101.001.0105.1m W q W ⨯==⨯⨯⨯=Φ+Φ=Φ_________6分44105.11501150126001.0109.0-∞-∞⨯=-+++⨯-=t t t t q c c _________6分解出 t c =75.5℃_______________2分4.一根外径为25mm 的管子,其表面温度为107℃,若用12根等距分布的纵肋装在管面上,试求传热量增加的百分率。

已知肋厚2.5mm ,肋高19mm ,肋片的导热系数λ=111w/(m.k),周围空气的温度为17℃,换热系数为10w/(m 2.k)。

[提示:thx=(e x -e -x )/(e x +e -x )] (20分) [评分标准:按步计分]解:(1)假设管子的长度为1m 时,对一根肋111=λ h=10 Ac=1×δ=2.5×10-3 P=2+2δ=2 θ0=107-17=90℃356.2=Ac hP λ 49.8==Ac hP m λ 33'1025.2010192--⨯=⨯=+=δh h ]17.0172.0[3617.090356.2172.080356.2]1025.2049.8[90356.2)'()'(300'==⨯⨯=⨯=⨯⨯⨯===Φ-th wth th mh th Ac hP mh mth Ac θλθλ——————————10分(2)12根肋:w 4323612'1212=⨯=Φ=Φ————————2分 (3)对肋基:whA d A 83.38800485.010)127107(0485.0120025.0025.012=⨯⨯=-=Φ=⨯-⨯=⨯-=肋基肋基肋基πδπ—4分(4)不加肋的光面:w hA 68.7090025.010)17107(=⨯⨯⨯=-=Φπ光——2分 (5)增加的百分率=72.683.7068.4343212=+=ΦΦ+Φ光肋基即增加了572%——————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