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一、背景
物流基地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我国,随着传统储运业向市场化及现代物流业方向的发展转变,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开始制定了促进物流基地发展的宏观政策,一些发达地区和省份也纷纷开始筹建物流基地。

去年,我国制定了未来5年物流配送发展初步规划,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该规划包括扶植和规范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十五”期末社会化配送企业比重达五成以上;培育若干条贯通全国并且使之开展国际配送业务的联运干线,构建全国性的商品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若干有合理规模,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商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配送中心,构建全国性物流配送网络;培育若干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可争取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物流中心;确定一批物流配送示范项目,在全国各大区的中心城市,选择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基础条件的企业,建立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具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企业。

江苏省交通主管部门为此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南京、徐州、苏锡常三大物流区域中心,依靠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方式,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以服务于江苏经济建设为动力,在运输企业中导入现代
物流理念,倡导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业;以优化和整合现有物流设施为手段,延伸拓展物流服务功能;以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创立江苏物流品牌企业。

苏锡常城市圈是长江三角洲五个城市圈之一,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经济圈,经济实力在长江三角洲居第二位,外向型经济十分发达。

其中的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目前已进驻174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36家为世界500强企业。

这些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需要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与其遍布全球的市场销售网络构成一体化的运做体系,以缩短生产所需的零配件进口及产品外销的转运时间。

据预测,苏州工业园区将成为世界上最热的半导体生产基地之一。

这需要融仓储、通关、多式联运等一系列环节为一体的物流中心的配合。

2001年11月,吴仪国务委员在沪苏考察期间提出在苏州进行快速通关现代物流试点。

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结合苏州地区物流的实际情况,为了保证现代跨国公司物流供应链的顺畅,整合苏州市的物流资源,形成集中的进出口货物快速集散地,设立苏州市的现代物流基地势在必行。

最近的一两年时间内,围绕开发区、港口、大型批发市场和电子商务领域等物流密集区,一批新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工业园区苏州物流中心、新区高新物流中心、昆山开发区华东物流公司、张家港港区物流中心等都已初具规模。

最近,业界著名的宝供物流集团已决定在我市投资4.3亿元,建立综合物流基地;相城区依托其紧靠铁路、公路交通干线的区位优势,正为建设物流配送园区开展可行性研究;中外运江苏公司也在苏州浒墅关地区筹建自己的物流中心。

工业园区苏州物流中心作为经海关总署批准的三大直通试点之一,根据园区外资企业众多,国际物流交换量大的特点,着重提供包括报关、报检、理货等手续在内的进出口货物一站式服务,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业务,进口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业务、进口拼箱分拨业务等。

2002年4月,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成立,公司领充分认识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让即将开发的园区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决定进行规划方案的征集
二、选址
工业园区苏州物流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东侧的唯亭分区内。

南沿连接沪宁高速公路的现代大道连接线,西靠青秋浦东岸的唯胜公路,东至唯亭工业小区。

总规划控制面积1.42平方公里,首期启动0.48平方公里。

1、选址的交通有利条件
物流中心位于工业园区东侧,共享园区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周边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与全国各主要城市相连。

公路运输
沪宁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上海到苏州工业园区的行车时间仅需1小时。

312、204和318国道连接着苏州与南京、上海等大城市。

连接杭州的苏州-杭州高速公路也将开工建设。

空运
上海虹桥机场:距园区约80公里。

通过机场路或沪宁高速公路,行车时间只需1小时。

航班可达主要的国际城市,如东京、香港、新加坡等。

硕放机场:距园区36公里的国内机场,有发往北京、惠阳、佛山、济南等地的航班,经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可抵机场。

光福机场:距园区20公里的国内机场,每周四有发往北京、佛山的航班。

铁路
京沪铁路线经过苏州。

江苏最大的货运站白洋湾距离园区12公里。

水路
上海港是为苏州服务的主要港口,苏州地区7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通过上海港,可停泊35,000吨级的海轮。

张家港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北部90公里处,是长江沿岸具有集装箱运输能力的港口,苏州地区30%的进出口货物通过此港,可停泊35,000吨级的海轮。

航线连接至欧洲、美国、地中海、日本和香港。

由新加坡领头的财团投资建设的常熟港可停泊30,000吨级的货船。

新的刘家港正在规划中,它的建成将有助于减轻苏州对上海的依赖。

京杭大运河将苏州与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相连。

园区内陆发达的水路系统,是北京-杭州大运河的组成部分,把苏州、南京、上海和天津相连。

这些水路承担了江苏境内80%的日用品运输,是运输建筑材料、散装货物、低价值货物的理想方式。

园区内的运河支流可以通行10,000吨重的拖轮。

除大运河外,园区还有三条五级运河: 娄江、吴凇江、青秋浦。

2、选址的交通限制条件
物流中心拥有优良的对外交通区位,与此同时,进出物流中心的交通组织亦受到一些限制。

物流中心用地位于现代大道跨青秋浦大桥的东北一隅。

物流中心在现代大道上的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都受到限制,必须以不影响现代大道的交通畅通为前提。

用地以西的唯胜公路今后将拓宽为苏州市外环路的东段,这亦限制了用地在西侧开口的数量和位置。

用地北出口的位置已初步确定。

3、用地现状
物流中心用地南侧的现代大道和西侧的唯胜公路已建成,北侧和东侧路幅30米宽的唯亭开发区道路亦已建成。

物流中心包括南北两块用地,北块约95公顷,南块约47公顷。

现状用地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用地多为农田,河流交叉处形成密集的村镇。

北块用地的北端现有两处工厂用地:优利(苏州)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通维科技有限公司。

南块用地西端为占地10公顷的苏州物流中心,已建成一栋办公楼,约2万平方米仓库和1万平方米堆场。

三、定位
1、物流——“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是经济活动的“第三利润源泉”。

众所周知,第一源是降低资源消耗,第二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物流作为第三源,就是合理组织产销环节,即将必要的货物,按必要的数量,以必要的方式,在必要的时间内,送到必要的地点。

很显然,就是让每一个要素、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这样的一种理想组合可以创造出比以往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

物流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运输手段,为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实现“零库存”的理想。

美国持续8年经济稳定增长,被理论界认为是违反常规的“新经济现象”。

专家普遍认为主要由三方面原因所至:一是高科技产品的高附加值因素,拉动了整体经济效益;二是实施了平衡预算政策及灵活的货币政策;三是随着通讯手段及技术的提高,市场需求与商品库存之间的信息得以优化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及流动资金。

物流运作模式明显使商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商品的竞争力。

2、物流基地——物流业的大本营
随着物流产业的兴起,原来相互分割,缺乏合作的仓储、运输、批发等传统企业逐渐走向联合,专业性的物流配送经营实体及基地――货物配送转运中心应运而生。

各个企业都逐渐意识到配送转运中心分散建设、各自为战带来的资源浪费,各级政府也发现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总体规划功能。

物流基地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日本、德国等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

物流基地在日本称为物流园区(Distribution Park),在德国被称为货运村(Freight Village),虽然名称不同,各国的定义表述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它们的建设目的,服务功能是基本相同的。

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物流中心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可以归纳为:
使供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各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在时间、季节、需求量上都存在大量随机性,而现代化生产、加工无法完全在工厂、车间来满足和适应这种情况,必须依靠物流中心来调节。

适应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与变化。

经济高效的组织贮运。

从工厂企业到销售市场之间需要复杂的贮。

运环节,要依靠多种交通。

运输、库存手段才能满足。

传统的以产品或部门为单位的贮运体系明显存在不经济和低效率的问题。

故建立区域、城市的物流中心能进行批量进发货物。

能组织成组成批成列直达运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