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简介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简介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

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庭坚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
齐名。

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

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

李常为之惊奇,称
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

由于家境不太富裕,
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

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
诗人孙觉字莘老。

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北征》诗胜过韩愈的《南山》诗。

而另一
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值庭
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

若书一代
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

“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辈心服口服,
结束一场争论。

从此,孙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已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嘉佑八年,黄庭坚首次参加省试,当时传说他中了解元,住在一起的考生设宴庆贺。

正在饮酒间,忽然有一仆人闯了进来告诉大家:这里有三个人考中了,而他不在其内。


上落第者纷纷散去,而庭坚仍若无其事,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
的神色。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省试。

诗题是《野无遗贤》,主考李洵
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传岩深锁烟”,不禁拍案叫好。

说黄庭坚“不特此诗文理
冠场,他日有诗名满天下。

”就此中了第一名。

第二年春天,再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参
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初任余干县主簿,后调汝州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县尉,途中写了一首《冲雪宿新寨不乐》诗:县北县南河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
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故入频问不休官,江南长尽梢云所,归及春
风斩竿竿。

”抒发开始走向仕途,对小吏生涯郁郁不乐的心情。

熙宁五年1072年,诏举
四京学官,庭坚考得优等,被任为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当时留守北京的大老
文彦博很器重他的才学,在他任满之后,又留他再任,一直在北京度过了七年。

七年中,
他致力于诗歌创作,在艺术技巧上有较大的提高。

元丰元年1078年庭坚作了二首古风,
投书给当时任徐州的太守苏轼,以表示仰慕之意。

苏轼读其诗,认为“超绝尘,独立万物
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

”由是诗名大震,两位大诗人也从此结
下至死不逾的友谊。

神宗即位后,于熙宁三年1070年,任王安石为宰相,开始实行新法。

但是,新
法一开始就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

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革新和保
守的斗争逐渐蜕化成官僚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在这场斗争中,黄
庭坚站在旧党一边,他很尊敬司马光和苏轼兄弟。

司马光逝世后,他作诗追挽:“毁誉盖
棺了,于今名实尊。

哀荣有亡命,终始酌民言。

蝉冕三公府,深衣独乐园。

公元两无累,
忧国爱元元。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之四但是,他也很尊敬王安石的人品:“然余尝
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跋王荆公禅简》他虽
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去世,徽宗即位,暂时由太后向氏听政。

五月,诏复司
马光等三十三人入官。

十月,蔡京等人相继被贬出京。

次年改元为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三月,庭坚接到权知舒州的任命。

四月,又被召为吏部员外郎。

两次上表,说明身有羸疾,请求在太平州今安徽省当涂县或无为军今安徽省无为县当一个地方官。

崇宁元年1102年
四月接到知太平州任命。

六月,到达太平州,接受了知州的职务。

不料只过九天,吏部公
文就下来了,免去了知州职务。

原来,此时徽宗亲政,起用蔡京为相,新党重新握政权,
蔡京等人对旧党人物迫害比绍圣年间更加残酷。

崇宁二年四月,下诏销毁三苏、秦观和黄
庭坚的文集。

九月,又下诏在各地立“元佑奸党碑”,几乎把旧党人物一网打尽。

这时,
赵挺之已被蔡京荐为副宰相。

庭坚地德平镇时曾与赵有过政见上的冲突,因而假公营私报
宿怨,暗中指使荆州转动判官陈举从庭坚所写《承天院塔记》中摘取“天下财力屈渴”等
语句,诬告庭坚“幸灾谤国”,使庭坚受到“除名羁营宜州”今广西省宜山县的严厉处分。

崇宁三年三月,庭坚到宜州贬所,初租民房,后迁寺,都被官府刁难。

崇宁四年五月,被
迫搬到城头破败戍楼里栖身,人不堪其忧,庭坚终日读书赋诗,举酒浩歌,处之泰然。


州人民敬其旷达高洁,许多人慕名前往求诗求书,向他请教学问,他也尽量满足来访者的
要求。

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于戍楼,终年六十一岁。

大观三年1109年春,由
苏伯固、蒋伟护柩归葬修水县双井祖坟之西。

南宋绍兴初年,高宗中兴,追封直龙图阁士,加太师,谥号文节。

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不仅创造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更重要的是能对后代书法艺术
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起引导推动作用。

黄庭坚在这两方而的贡献,都很突出。

“唐中叶以后,书道下衰”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废除了席地作书习惯所带来的缺点。

黄庭坚就针对这个实际,在执笔方法上,正确地提出了“高执笔,令腕随己左右”来补救。

随着米芾继之。

经过后来书家在共同的实践巾,证明并公认了悬腕作书,是学好书法的必
要途径。

除此之外,对具体作书方而,他又提供了重要心得。

说“古人作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他用笔的心得是,充分掌握各种毛笔的不同性能,极力操纵,因势利导。

使“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手能转笔。

”指出用笔“要知擒纵,要字中有笔。

”深得
捉笔回腕,法度甚严”、“于左右之体、点画之间,既能精神不病,要且遒劲两全”。


以他妙能不择笔。

他在被贬谪期间,物质条件很坏,用三钱买鸡毛笔,还是写字。

说“鸡
毛笔亦堪作字”“盖能书者,有时亦乘兴不择佳笔墨也。

”黄庭坚用鸡毛笔写的字,我们
虽然无法辨出。

但流传著名的《松风阁诗》后有南宋向立跋云.“此松风阁诗,乃晚年所作。

笔墨虽不相副……然书法具存.章章乎羲献父子之问。

”我们在这件墨迹中,可以看
出他高悬肘腕,用提按和笔管向八而起倒,随势操纵的方法。

制服了倔强难驯的劣笔,写
出了不朽的名迹。

黄庭坚在书法艺术上的更大贡献是:预示未来,启发后人使用羊毫笔的门法。

在古代,包括黄庭坚时代,作书普遍用兔毫。

直至清乾隆时,梁同书等才提倡使用纯羊毫。

但兔毫
属硬毫,羊毫属软毫,笔性不同。

若不掌握羊毫特性及它的使用方法,学古人书,根本无
从学入,莫论超越古人。

清张廷济在《清仪阁题跋》中,跋《汉曹全碑》下有一则云“此
碑陈香泉弈禧有临本,……。

颇得笔意。

然以弱毫摹其形,以隽逸则有之。

遒劲则未也。

”足见羊毫学古人书之难,关键在于比兔毫柔软,手腕提按挥运,笔锋不如硬毫之感触敏捷。

而鸡毫笔之软弱,更甚于羊毫。

黄庭坚既善用鸡毫,以其法施之于羊毫,则如手有千钧之力,举折枝之劳,无可疑矣。

因此黄氏的用笔方法,实为后人使用羊毫,打开了门法。


有诗云:“化我霜毫作鹏翼”正说出了他能使弱毫化成铁翼的实际情况。

我们使用羊毫,
学古人书,因笔毫刚柔性能不同,不可能尽似。

譬如生产工具不同,所出产品亦异。

要在
能充分发挥羊毫之功能,在书法风格上,接受古人传统,自能产生新貌。

所以黄氏的贡献,对后代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技法上,打开了广阔的道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