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移动小区宽带施工规范一、总则本标准是为了贯彻中国移动有线宽带网络发展策略,大力加快建设面向全业务的基础网络设施而制定的。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有:总则、箱体安装要求、光缆敷设要求、通信管道施工要求、系统测试等。
总体要求如下:1、本规范重点针对上海移动基于PON技术的有线宽带工程施工。
2、工程使用设备、器材的程式、规格、质量等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和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规定。
工程中严禁采用不合格的器材。
3、本规范未提及的室外光/电缆线路部分应符合YD 5121-2010《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4、本规范未提及的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应符合GB 50847-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验收规范》和DG/TJ08-606-2011《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5、本规范未提及的室内光/电缆布线部分应符合GB 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6、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按国家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在特殊条件下,执行本规范中的个别条款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1] YD 5121-2010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 GB 50847-2012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3] GB 50374-2006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4] YD 5207-2014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5] YD/T 5140-2005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6] YD/T 1954-2009 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7] YD/T 1258-2003 室内光缆系列-总则、单芯光缆、多芯光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8] 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9] QB-B-006-2010 中国移动GPON设备测试规范(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10] DG/TJ08-606-2011 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三、箱体安装1、光交箱(1)光交箱地基基础应夯实,墙体砌筑符合建筑规范要求,回填土应夯实无塌陷。
墙体及底座砌筑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抹灰强度符合标准,抹灰表面光滑,无破损、开裂情况。
(2)光交箱地角螺丝稳固,底座和光交箱有机结合,并作防水、防腐处理。
箱体安装必须牢固、安全、可靠,箱体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3mm,底座外沿距光交箱箱体大于150mm,底座高度距离地面100mm。
(3)按设计要求安装接地体,用接地扁钢与接地体焊接打入地下,扁钢长度以满足接地阻值和地理实际确定。
用不小于16mm2多股软铜线分别与扁钢和箱体接地点联接,其接地阻值不大于10欧姆。
(4)光交箱基座完成后,基座内在箱体安装前连接人(手)孔端的管孔应通过管塞或防火泥等进行封堵;箱体安装完成后,应使用防火泥或专用合成密封材料等对光交箱进线孔进行密封,防止火、灰尘、潮气从人井内进入交接箱。
(5)安装完毕后应保证光交箱门锁正常开启,门不可变形。
光交箱表面整洁无破损、脱皮、生锈、凹陷等问题。
(6)光交箱不宜设置在低洼等环境恶劣区域。
(7)光交箱底座施工工艺图见“附件1”2、楼道箱(1)楼道箱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安装,一般安装在楼道、竖井、走廊等合适位置。
安装时,需考虑光缆敷设的便利性,尤其需要考虑蝶形引入光缆入户的可行性。
(2)楼道内安装时,箱体底部距地面高度宜为2.0m~2.5m;竖井与接入间内安装时,箱体底部距地面高度宜为1.0m~1.5m;室外安装时,箱体底部距地面高度宜为2.8m~3.2m。
具体安装位置需结合现场情况,不得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得造成安全隐患。
(3)箱体安装必须水平、牢固、贴墙安装,用四颗拉爆螺丝进行固定。
(4)箱体喷号要求字体清晰,端正,无油漆下滴现象,箱体表面应有“中国移动”标识。
具体编号需符合上海移动基础资源部资产编号的相关要求。
四、光缆敷设1、吊线式墙壁光缆(架空光缆)(1)吊线铁件的选取和施工要求a)#1拉攀一般用于吊线终结处。
光缆线路的走向与墙壁平行时,跨距较大,张力较大,吊线的终结都可采用#1拉攀。
在墙上安装用4"方头木螺钉和3"铁榫紧固,具体安装如图所示。
b)#2拉攀一般用于吊线终结处。
光缆线路的走向与墙壁垂直,且跨越距离不超过20米(车道)、30米(非车道),在线条承受张力较小时,吊线终结使用#2拉攀。
具体装设见图所示。
c)有眼穿钉一般用于吊线终结处。
光缆线路的走向与墙壁垂直或交角较大,跨越较大,张力较大,吊线的终结都可使用有眼穿钉。
具体装设见图所示。
d)L型支架一般用于吊线中间处。
起到支持吊线,使吊线凸出墙外,避免与墙上障碍接触摩擦损伤光缆。
L型支架用于外墙上障碍物凸出墙面距离较小情况,安装时采用3“方头木螺钉和2 1/2"铁榫紧固。
具体装设见图所示。
e)凸出支架一般用于吊线中间处。
作用与L型支架相同,用于外墙上障碍物凸出墙面距离较大情况,常用有5"和8"两种凸出支架,按装时采用方头木螺钉和2 1/2"铁榫紧固,具体装设见图所示。
(2)吊线的安装方法a)确定墙上装设位置敷设的吊线应与地面平行,离地面高度,规定为3.0-5.5米,尽可能避免与墙上障碍物交越,同时还应考虑光缆敷设后是否与墙上障碍物碰擦。
b)确定铁件装设位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牢固情况,建筑物分布以及线路状态跨越的距离,在线路的起讫点确定采用何种吊拉件(#1拉攀、#2拉攀、有眼穿钉)。
在线路中间处,根据外墙上障碍物突出程度,确定选用何种支撑件(L型支架、凸出支架)。
装设支撑件间隔为8-10米,离起讫点的支撑件一般采用L型支架,其间隔距离不大于5米。
但应注意中间支撑件凸出墙外距离不得小于两侧支撑件凸出墙外的距离。
c)吊线的敷设与收紧吊线一端先固定在终端铁件上采用夹板法,然后用吊线全部托放在中间支撑件上,不要旋紧螺丝夹住吊线,等收紧后再旋紧,另一端等吊线收紧后,用夹板法将吊线紧固。
具体安装如图所示。
钢绞线在终端铁件上一般采用三眼夹板进行固定,特殊情况时也可采用两个锁扣进行固定。
(3)架空光缆的敷设a)最低点离地高度水平方向的墙壁光缆,在跨越小区内主要道路时,光缆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一般不小于5米,跨越小区内次要道路时不小于4米,在小区建筑物的外墙上,距地面不小于3米。
b)与其他管线的最小间距管线种类平行净距(m)垂直交叉净距(m)电力线0.20 0.10避雷引下线 1.00 0.30光缆与电力线、避雷线、暖气管等管线交叉距离或平行间距小于上述要求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c)卡钩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卡钩,卡钩必须与光缆、保护管外径相配套。
光缆卡钩间距为500mm,允许偏差±50mm。
转弯两侧的卡钩距离为150~250mm,两侧距离须相等。
d)光缆敷设敷设挂墙光缆一般采用“托挂”方式,即先将一段光缆牵引至放置地点,随后用2只竹梯协同,逐只挂钩或进行少量的钉固。
e)光缆入楼墙壁光缆从户外引入室内时,可在外墙打洞引入。
光缆进楼时需安装过墙套管,其直径应比光缆外径大1/3左右。
光缆敷设后要用水泥封塞,如图所示。
2、管道光缆(1)光缆敷设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a)敷设过程中光缆曲率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b)固定后光缆曲率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
(2)光缆敷设时,牵引力应小于光缆允许拉力的80%,最大不宜超过1500N,其拉力应作用在加强芯上。
管道光缆的一次牵引长度不宜超过1000m。
(3)为提高管孔利用率,红线内管道穿放光缆时,原则上不要求敷设子管。
(4)光缆标志牌应选用防水、防霉材料制作。
光缆标志牌应标明光缆名称、规格、容量、施工单位、施工日期。
(5)管道光缆接头盒通常安装在长年积水水位线以上的位置,并采用保护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
安装的接头盒不应影响人(手)孔中其他光(电)缆接头的安放。
常见安装方式如图所示。
3、室内光缆(1)光缆明线敷设时需加套保护管予以保护,并应选择画镜线或其他上方路由,严禁在踢脚线附近敷设光缆。
(2)在线槽中布放光缆时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光缆敷设不允许超过最大的光缆拉伸力和压扁力。
在布放过程中,光缆外护层不应有明显损伤。
(3)楼道内需通过开槽敷设光(电)缆时,应首先划线定位后再开槽,开槽后用水泥砂浆抹平,保持楼道墙壁整洁、美观。
(4)打穿楼层(墙)洞敷设光(电)缆一般情况下使用硬质PVC(Φ25)塑料管保护,同时做好防水封堵。
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PVC(Φ40)塑料管保护。
(5)楼道光缆不宜与电力电缆交越,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套保护管等。
不得将光缆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内,特别是强电竖井中。
4、光缆接续(1)光缆应在接头盒中固定牢固。
(2)光纤接续后应用热缩套管保护,接续点应在热缩套管中间位置,去除涂覆层的光纤不得裸露在热缩套管外面,热缩套管热缩应均匀,不烤焦,管内应无气泡、无杂质。
(3)带状光纤带在接续盘中应理顺,无纽绞,不得有“S”弯。
(4)接头盒封装:a)热锁型接头盒:热锁时受热应均匀,热锁后应无变形、无烧焦,封装后应密封不漏气;b)开启式接头盒:安装固定螺丝时应先对角拧紧,力量应均匀,全部拧完后,再按原先的顺序再重新拧一遍,接头盒封装后应密封无漏气。
(5)接头包应在合适位置安装,尽量避免与其他运营企业的接头包安装于同一位置,设置时应严格参照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5、光缆防护(1)光缆与电力线、避雷线、暖气管等管线交叉距离或平行间距小于规定要求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敷设架空光缆时,与其他运营企业缆线交叉或接近时,也应采取保护措施。
(2)在人孔内光缆暴露部分应用黄色塑料保护管包扎,两端与子管接口处前后各包扎10公分并扎紧,靠人孔壁固定在电缆搁架上。
(3)光缆接头处,接头两侧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和金属构件不作电气连接,保持断开状态,进局(站)后在光缆成端处,金属加强芯和金属构件与ODF架接地排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