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浅谈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摘要: 本文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出发,简述了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重要性,同时指出,当前建筑施工中哪些因素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施工企业要如何管理才能保证和提高施工项目质量。

关健词:施工企业;项目质量;管理
1.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重要性
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当下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而且承包建筑工程又是施工企业最主要的经济效益来源,所以说保证不了施工项目的质量不但无法获得经济效益,还会失去企业形象,在同业间甚至会失去立足之地。

可见加强质量管理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多么重要。

2 .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
2 . 1 施工单位缺乏质量控制意识
有些施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施工上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工期,另一方面是为了尽快结束工程,尽快进人下一个施工阶段。

一味的追求“快”而视客观规律于不顾,视施工工序于不顾。

事实上,基于这种态度的施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也就是说建设单位看到的是工程未来的长期价值。

而施工单位看到的是完工后换来的经济效益,所以对工程的质量莫不关心。

一旦发全质量问题,就互相推脱,不承担责任。

要不就是一跑了之,留给建没单位的是巨大的损失和无尽的麻烦。

使得施工企业
名誉受损,在公众心目中形象一落千丈。

2 . 2 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
有些施工单位缺乏职业道德,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不惜私自缩减工程施工费用,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或是私自缩减材料用量、或是改变配料方法。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材料与缕蚁无异,它们会慢慢的将整个建筑物腐蚀掉。

建筑物属于不动产,而且一栋建筑物关系着几百人甚至是几千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企业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企业内部的少数工作人员为谋其一己私利而在材料环节上大做文章,导致劣质材料进人现场。

给工程埋下质量的隐患。

同时,施工企业管理不力也难逃其咎。

2 .
3 违背技术规范以上两种质量问题
源于企业职业道德的缺失和管理不严。

那技术问题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就要归咎于企业的专业素质了。

有些工程的设计对施工技术、规范和工序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却完全无视图纸,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

我们以混凝土工程为例,混凝土配比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相关人员偏偏主张“经验论”,认为按比例太繁琐,这种想当然的做法,往往会使混凝土配比达不到设计标准而影响工程质量。

3. 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3 . 1 扭转企业的经营目标
在经营目标上要一改过去重效益,轻质量的思想,要坚持以打造优秀的工程质量为企业的经营理念。

当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冲突
时,效益要服从于质量;当工程质量与工程量冲突时,也要服从于质量。

效率的前提是保证质量,质量不合格就要返工,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施工中不要盲目的追求快、追求量。

稳扎稳打照拌可以保证工程进度。

在转变经营目标后,企业绩效评价的重点就不再仅仅停留在利润指标上,还要综合分析施工项目的绩效评价。

3 . 2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为避免某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为谋求个人利益而作出有损于企业形象的行为,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监管和控制。

特别是涉及到经济活动的环节,一定要加大控制力度。

从工程所用材料的角角度来看,采购人员是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工作人员。

因为他们决定着施工材料的质量优劣。

如果疏忽了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就可能有劣质的建材进人现场。

所以说施工企业要通过加强审计监督等手段,对采购人员加以控制。

具体可以采用企业集中支付的方式,避免让采购人员直接接触到经济活动。

就可以有效的减少采购人员舞弊行为的发生。

3 . 3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
3 . 3 . 1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控制
施工现场的人员控制主要针对施工人员,执行主要监控职能的是现场的质检人员。

首先,在施工人员的选择上,经验和责任感是必备的两个条件。

在施工前项目经理或生产负责人要向施工人员明确交代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施工工序和质量标准等一系列向题,并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在遵循施工规范的基础上满足工程设计要
求。

现场的控制重点就是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发现有不符合施工规范和施工设计要求作业的施工人员要及时加以纠正,错误严重的可给予处罚或是清出施工现场。

而施工现场可按结构划分成不同的责任区域,由该区域内的施工人员组成责任小组,并任命一名组长。

当该处结构发生质量问题是,可直接追究组长的责任。

这样就不会有责任不清的问题了。

除了设置责任小组外,在若干个小组组成的施工区域内配备一名质检人员负责监督各小组的组长以及该区域内的工程质量。

即组长考核组员绩效,质检人员考核组长绩效,企业主管部门考核质检人员绩效。

层层相扣,才能保证现场人员受到有效的控制。

3 . 3 . 2 加强对施工用料的控制
前文说到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控实现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

但这仅仅是初步控制,因为材料仅仅是离开了厂家到了施工企业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得出质量结论。

所以材料进场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合格后方能进人现场。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偷工减料或是材料浪费的情况出现,现场要配备统一配料人员,负责发放施工材料和配置材料。

配料员要根据不同施工部位的工程量和进度,统计一段时期内所需的用料量,定量分配。

各施工区域的质检人员也要负贵监督材料的使用情况,各施工部门需要领料要首先获得质检人员的批准,要坚决保证在不浪费的情况下满足施工的用料需求。

例如,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

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
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 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

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 . 3 . 3 加强对施工工序的控制
控制工序,制度要求是一方面,制度监督管理是一方面。

但这毕竟是刚性的管理手法,不排除个别施工人员会“铤而走险”。

如何利用柔性的管理方法来控制工序,笔者认为条件控制是个很好的方法。

因为按照正常的工序走,个施工部门的进度是一致的。

所以说在固定的施工阶段内只给施工部门提供规定工序的施工条件,就可以有效的促使其停留在这个工序上,而不会跳跃式发展。

条件控制可以通过现场的配料人员来实现,统计好各施工部门每个阶段内所应进行的工序进行配料。

只有这道工序完成后,才可以领到下个工序的用料。

除了用料,施工设备也是一样的。

一把茶,一碗水,只能泡茶而不能酿酒。

这就是所谓的条件控制。

这种方法相较于严肃的管理更容易被施工人员接受,效果也更好。

由于措施得当,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做好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从而因此避免损失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

某建筑公司承接了一项综合楼任务,建筑面积69828m3,地下3层,地上26层,箱形基础,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该项目地处城市主要街道交叉路口,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

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
工序指令的控制。

在第5层楼板钢筋隐蔽工程验收时发现整个楼板受力钢筋型号不对、位置放置错误,施工单位非常重视,及时进行了返工处理。

在第10层混凝土部分试块检测时发现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但实体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强度达到了要求。

由于加强了预防和检查,没有再发生类似情况。

该楼最终顺利完工,达到验收条件后,建设单位组织了竣工验收。

4. 结束语
能否保证工程质量,树立企业信誉,主要在于施工企业的经营态度。

追求利润役有错,但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需要平衡的。

如果施工企业能够在同行业中树立较好的口碑,获得建筑业的一致认可,就代表着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力的地位,企业价值倍增,相反则是一落千丈。

所以,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管理决定着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席文斌.对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认识[j ].山西建筑, 2 004( 2 ) .
[2]李忠河.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j ].吉林水利, 200 6 ( 9 ) .
[3]治晖.李铭.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水利
水电技术, 2000.12 .
[4]晓平.质量是企业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j].安徽建筑,
2000( 6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