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案

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案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我国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的差异。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重点)
2.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绘图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顾,我国冬、通过知识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3、指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思考:我校所在地,一年四季的
降水状况一样吗?与海南省的某所学
校降水多少状况是否一样?那么,我
国的降水的分布情况怎样?降水的时
间和空间是否一样?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
度带的分布。

然后结合学
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受,
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到
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回顾,温故
而知新。


学生带着
的问题走
进课堂,凸
现了“学习
对生活有
用的地理”
观察思考降水的时空变化我们知道生活中家乡的四季降水是不
一样的,那么哪个季节降水较多呢?
1、观察“乌鲁木齐、兰州、武汉、
台北降水量柱状图”:
(1)、四城市平均降水量超过100毫
米的有哪些月份?
(2)、从时间上看说明:我国大多数
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
秋季节;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
方雨季短,降水少。

2、观察“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
们的家乡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
观察与思考:(生活在线)
夏季降水最多。

观察与发现:
武汉:4~8月份;
台北:2~10月份。

学生思考回答:
颜色越深,说明降水量越
大。

学生读图观察并思考。

通过一系
列的观察、
思考与动
手描图活
动,培养学
生的观察
能力、分析
推理能力
和归纳理
解能力。

友情提示:分层设色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范围。

从空间上看我国降水量的规律:我国年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学生家乡降水量的范围大约在400mm~800mm 之间。

观察描绘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绘800
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
线,说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
过的地方?
学生读图观察,动手描绘
图,总结800毫米等降水
量线经过:秦岭(山脉)
—淮海(河流)并延伸到
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通过观察
动手描绘,
加深学生
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
能力。

追问探索追问疑惑1:
为什么我们的家乡在夏季同样的
季节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
少呢?
让学生先观察“北京1951~2000年
降水量变化曲线图”,说一说你的发
现。

从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来看:有的年
份变化大,有的年份变化小,年际变
化大。

追问疑惑2:
“说一说”北京降水量年际变化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再观察我们家乡
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与南方是否一
样?说一说你的发现。

为什么不一
样?
学生观察发现:
北京的降水量1959年最
多、1965年最少。

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
思考分析:
降水较多时容易造成洪涝
灾害;降水非常少时容易
造成旱灾。

学生分析回答:不一样,
降水量的多少决定的。

通过追问、
探索培养
学生的质
疑能力,教
师分步诱
导,层层递
进,适时补
充,激活思
维,开阔视
野。

学生通
过读图,真
正学会从
图上提取
信息。

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
知识的能
力。

达到学
以致用,提
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承转过渡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同,反映出的干湿状况也不同,决定了它们地表的自然景观、农业的发展类型也不同。

根据干湿状况我国分为哪
些干湿地区?
观察
描绘
干湿
地区
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找出
我国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
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并描绘出它
们之间的分界线。

观察与发现:
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多少毫
米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生活在线:
我们的家乡枣庄属于哪一干湿地
区?
学生动手描绘图,找出四
大干湿地区的位置及名
称;
观察并发现出,它们之间
的分界线是800毫米、
400毫米和200毫米年等
降水量线。

我们的家乡位于半湿润地
区。

通过观察
动手描图,
加深学生
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
能力。

知识迁移
能力提升。

探究实践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与合作:
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
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哪
条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
西流向河流?
探究与实践:
我们家乡枣庄的降水状况及气候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思考回答: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
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秦岭—淮河一线、800毫
米等降水量线、1月0℃
等温线、温度带中的暖温
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学生分组
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
的综合能
力,教师多
鼓励学生,
培养学生
自信和学
习积极性。

能力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