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的演变过程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汉字由下列的哪种文字发展而来 (B)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纸草文 D.泥板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秦始皇下令把哪种文字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 A.金文 B.隶书 C.小篆 D.楷书 二、个人爱好 在汉字的所有字体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我的感想
学习完本单元——有趣的汉字之后,我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感 受到了汉字的神奇和有趣,还懂得了许多新的知识,知道了仓颉造 字,知道了“册”“典”“删”的来历,知道了错别字大部分都错 在了多笔少画、形近字、粗心……知道了甲骨文的发现,知道了汉 字的演变等。我还学了一首诗歌: 赞汉字 汪竹柏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祥。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我非常喜欢书法家写的字,例如王羲之写的《兰亭序》、孙公 权写的《玄秘塔碑》、毛泽东写的《七律· 长征》等 。我非常敬佩 他们,我也想要像他们一样,所以我也要练好字,也像他们一样, 为祖国争光。 返回主页
(从甲骨文单字的数量、构字形式的多样性与成熟性说明甲骨文 的成熟性和完备性)
2.早于甲骨文的早期文字或疑似的早期文字已发现。 3..……
2.金文
司 母 戊 鼎 文 字 拓 片
商代金文中的文字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 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 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图为毛公鼎及铭文。
第五学习主题
小 篆
隶 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第五学习主题
课堂小结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1.我国文字的起源 2.甲骨文的概念 3.甲骨文在我国文字发展史中的地位 4.甲骨文在我国历史研究中的意义 1.金文的概念 2.金文的价值 1.秦朝统一后以小篆作为通用的字体 2.汉朝时书写更简便的隶书广泛使用 1.草书、楷书、行书的出现 2.草书、楷书、行书的成熟
古代的中 国人还创 造出了两 种可以快 速书写的 字体:草 书和行书。
草书主 要有章 草、今 草和狂 草3种。 图为用 章草书 写的汉 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 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 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 价值。图为《张旭狂草图》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 206-220年)得到了很 大发展,变无规则的 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 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 结构的基础。图为汉 隶。
5.草书、楷书和行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 一种新的汉字 字体:楷书出 现了。图为楷 书的创始人钟 繇。
楷书笔画平直, 字形方正,书写 简便。 直至今天,楷书 仍是汉字的标准 字体。图为钟繇 作品《宣示表》。
(
隶 书
字 体 :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释晋 文王 其朱不天羲 楚有鼠之 人驗 膏十 今者 治七 所乃 耳帖 在是 聋 往要 有 得藥 验 )
(
字 体 :
草 书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唐 颜 真 卿 多 宝 塔 碑
字 体 :
楷 书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东 晋 王 羲 之 的 兰 亭 集 序
字 体 :
行 书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汉朝的
秦 朝(小篆)
隶书
张旭(草书)
欧 阳 询
王 羲 之
楷 书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行 书
甲骨文
草书
楷书
行书
时 代 原始社会
出现或常用字体 刻画符号(原始文字) 甲骨文 、金文 金 文
商朝 周朝 秦朝
汉朝 三国两晋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隶书 草书、楷书、行书 草书、楷书、行书走向成熟
商的青铜器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商朝 后期。立耳,长方形 大鼎,用作炊食具或 祭祀时放祭品的礼器。 1939年在河南省 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 出土。 鼎重832.84公斤, 高1.33米,口长1.1米, 口宽0.79米,壁厚0.06米。腹内壁有“司母 戊”铭文,故名。鼎外壁铸有云雷纹、虎 纹、人头纹、夔纹等,并组成精美整体图 案。 司母戊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 重和最大的一件青铜器。该鼎现藏中国国 家博物馆。
4、甲骨文的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发现的 意义
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 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记录了 商朝后期的大量史实,因此 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极 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三、汉字形成
1、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商代鼎盛,殷墟发现) 2、为何称为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没有纸) 3、甲骨文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主要是占卜
汉字演变过程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在没有文字之前 古代人的记事方法
结绳记事 在传说中,我国古代 的文字是谁发明的? 仓颉(jié)造字 →
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半坡 遗址出土)
刻画符号——文字 的雏(chú)形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甲骨文是刻写在 龟甲和兽骨上的 文字,记录了商 朝社会生活的诸 多方面,是研究 商朝历史的最有 价值的史料,是 我国目前已知的 最早的成熟文字。 今天汉字就由甲 骨文发展而来。
商朝的一些青铜器上,铸有文字。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因鼎上铸有“司母戊”三字而 得名。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铭文、钟鼎文)。
4.小篆和隶书
秦代的统一文字: 小篆,使汉字的 笔画和结构得到 定型,奠定了汉 字方块形的基础。 图为秦丞相李斯 书写的《峄山刻 石》。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 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 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 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 一种新字体。图为湖北 出土的秦隶竹简。
张旭的《古诗四帖》
行书是一种实用 与审美价值兼具 的书体,魏晋 (220-420年)时 开始流行。图为 最擅长写行书的 晋代大书法家王 羲之。
《兰亭序》是王羲 之于东晋永和九 年( 公元353年 ) 三月三日和一些 文人举行“修契” 宴会上,共二十 八行,三百二十 四字,章法、结 构、笔法都很完 美,因此,历代 书家都推《兰亭》 为“行书第一”.
金文 小篆和隶书 草书、楷书 和行书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这三个字是什么?它们又是什么文字呢?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释峄 文山 刻 在皇石 者帝 嗣立 世国 称维 王初 )
(
小 篆
字 体 :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释东 文汉 曹 家高等全 钱年恤碑 粜抚民 米育之 )
甲骨文

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商代。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 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一寸见 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 它们经过几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才被发现。发现地是河 南省安阳城西北五里处的一个村子,那里是当年殷商(第二十代国君盘庚)的故都。 由于洹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人们以为是龙骨,用来当药材治病。翌年,一 个叫王懿荣的商人对这些甲骨发生了兴趣,他赶到河南收集了许多,带回去研 究。后来,刘鄂又继续收集,达到五千多块。于是,便有一些学者将其定名为 “甲骨文”。 古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 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 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1、
1、甲骨文的来源
第五学习主题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 田,其受年?十一月。”卜辞。 意思是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 在田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商代农业生 产的情况。
“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3、近代对甲骨文的发现
殷 墟 甲 骨 堆 层 王懿荣像 史海拾贝
甲骨文
甲骨文 金 文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草 书 楷 书
《十七帖》草书
金 文 大 篆《石鼓文》 隶书熹平石经 《泰山刻石》小篆 《兰亭序》 行书
王献之楷书《洛神赋》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现 在能见到的最古而又完备的汉字,是殷墟甲骨 文,距今三千多年了。而汉字产生的年代应该 比甲骨文早得多。 甲骨文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甲骨 文最早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虚出土。已发现 甲骨文单字有4500字左右,可认识约1700。 文字结构中有了大批的形声字,甲骨文是相当 进步、且十分完备的古文字体系。近年来在陕 西等地,也发现一些西周时代的甲骨文。
C.秦朝 C.隶书
D.春秋
4.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开始于(
C C
)。 D.汉朝
5.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
6.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 )。
)。 C D.楷书 D.草书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同学们,拿起你们 手中的笔,练好自己的字, 学好知识,努力奋斗吧!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第五学习主题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鼠 龙 猴

蛇 鸡
虎 马

兔 羊 猪
甲 骨 文 十 二 生 肖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的现代汉字吗?








第五学习主题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好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