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酊剂外搽治疗小儿头癣170例分析【摘要】选用具有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中药制成酊剂外搽治疗小儿头癣170例总有效率97.6%。
【关键词】头癣;中药酊剂;外用;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3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422-02
笔者从2001年至2010年采用自制复方土槿皮酊(自拟方)局部外搽,治疗小儿头癣170例分析,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170例,其中男124例,女,46例;年龄:1~5岁18例,6~10岁126例,10~15岁26例;居住分布:城市区儿童44例,农村儿童126例;病程:1个月以内102例.1~2个月40例.2~5个月16例,6个月以上者12例。
1.2 诊断标准[1]:①典型临床表现;②真菌学检查阳性,包括镜检阳性和(或)培养分离到皮肤癣菌;③滤过紫外灯(wood灯)
照射头皮区,黄癣病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显示亮绿色荧光;黑点癣病发无荧光。
④排除头皮脂溢性皮炎、石棉样糠疹、斑秃、银屑病、梅毒性脱发和脓皮病等疾病。
实验室真菌学检查:①取材和镜检:75%乙醇消毒患处后用镊子拔取断发或病发残根进行真菌学检查。
将断发置于载玻片上,滴加l滴20%氢氧化钾溶液,显微
镜下观察,可见发内或发外孢子及菌丝。
白癣为发外镶嵌性小孢子;黑点癣为发内链状大孢子;黄癣为顺头发长轴排列的发内菌丝,关节孢子及气泡、气沟,黄癣痂内可见粗细不等的鹿角样菌丝及大小不等的孢子。
脓癣的病发同自癣或黑点癣。
但常可见到发外菌丝及孢子。
②真菌培养和鉴定:将断发接种于含抗生素(如氯霉素)的沙氏培养基或其他皮肤癣菌培养基,如马铃薯培养基,28℃培养3~4周,根据菌落形态和显微镜下菌丝、孢子的形态鉴定菌种。
1.3 治疗方法:复方土槿皮酊剂(自拟方):处方组成为,土槿皮80g、野菊花、苦参、花椒、地肤子、蛇床子各30g,黄柏、百部、白矾各20g.全药共为粗末,加入45%的医用酒精1000ml,冬天浸泡14天,夏天浸泡8天,用渗漉法制得滤出液备用,渗漉时以较慢的速度从下方收集滤液,同时从上方添加45%的医用酒精,共制得滤液1000ml。
临床应用时以此药液直接外搽病损处,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同时剃光头发(女孩可剪去皮损周围头发)。
与此同时,患儿所用的枕巾、手帕、帽子等用具定期煮沸灭菌。
每lo 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4个疗程者,纳入临床总结观察病例。
2 疗效标准
治愈:皮损消退,毛发生长良好,真菌直接镜检,每周1次,连续3次阴性(用镊子拔病法并置于载玻片上,同时加一滴20%的氢氧化钾,在低倍镜下无菌丝及孢子),滤过紫外线检查阴性(在暗室用wood灯照射头皮病区,黄癣病无暗绿色荧光,白癣无亮绿
色荧光,黑点癣无荧光);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真菌直接镜检阴性或阳性,滤过紫外线检查阴性或阳性;无效:皮损无改善,真菌直接镜检阳性,滤过紫外线检查阳性。
3 治疗结果
观察治疗2~4个疗程,经统计治愈128例,好转3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6%。
治愈病例用药二个疗程62例,三个疗程72例,四个疗程14例;好转病例用药均在二个疗程以上,无效病例用药为一个疗程。
典型病例:张某.男,5岁。
2005年6月15日初诊。
其母代诉:发现小孩头上长癣伴脱发、瘙痒1周余。
查体:见头顶部及右颞侧部可见1~5分硬币大小不等6处皮损,见断发及白色鳞屑,断发根部有菌鞘围绕.真菌直接镜检阳性,滤过紫外线检查可见典型的亮绿色荧光。
诊断为头白癣。
用上述自制复方土槿皮酊剂外搽.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治疗的同时剪掉病区周围的毛发。
连续用药lo天明显好转,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消失,毛发生长良好,真菌直接镜检阴性,滤过紫外线检查无亮绿色荧光,并经过2次复检均为阴性。
4 体会
复方土槿皮酊剂为自拟方,以土槿皮、野菊花、苦参、花椒、地肤子、蛇床子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黄柏、百部、白矾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方中土槿皮用量宜大,不可缺少,也不能用它药代替。
另外,酊剂既可去痂除垢,清洁疮面,又利于药物透皮吸收,更利于药物临床疗效的发挥。
同时,现代研究证明,土槿皮[2]有效成分中的土槿皮乙酸有抗真菌作用。
野菊花[3]中的野菊花提取物对19种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苦参[4]对多种细菌、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高免疫力。
蛇床子[5]中的超临界萃取物有明显的止痒作用和抗组织胺释放作用。
花椒[6]中的氯化两面针碱具有抗真菌活性。
本病较为顽固,治疗过程应彻底,不可半途而废,为防止复发,治疗的同时还应做好患儿日常宣教和护理[7],患儿用过的帽子、毛巾、枕套、床单、被套应定期煮沸消毒,带菌毛发、鳞屑及痂皮应进行焚毁,避免儿童接触猫狗等易患真菌的宠物,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期间,注意保护儿童,加强饮食增强儿童免疫力。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头癣诊疗指南【2008】[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2):76.
[2]宋永峰,陈虹,李灵芝.土槿皮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1,13(6)9-11.
[3]万大伟,魏艳,李园园等.野菊花提取物对19种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2:102-104.
[4]冯瑛.苦参碱的药用价值[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报),2005,23(6):50-51.
[5]李艳彦,周然,冯玛莉等. 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的止痒作用和抗组织胺释放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
床,2003,3(4):316-318.
[6]刘丽敏,刘华钢. 氯化两面针碱的研究近况[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 60-62.
[7]张焕珍,侯春玲. 儿童头癣105例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j]. 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0): 961-962
作者单位:130021 吉林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