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号的最后两位□□第1页 共10页 第2页 共10页学校: 班级:____ 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期末考试 七年级 语文 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2分) 淫慢则不能厉精,险燥则不能治性。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丰腴.(y ú) 伫.立(ch ù) 蜷.伏(qu án) 秾纤.合度(qi àn) B.褴褛.(l ǚ) 蹒.跚( p án) 瞵.视(l íng) 人迹罕.至(h ǎn) C.欹.斜(q ī) 吝.啬(l ìn) 莅.临(l ì) 拈.轻怕重(ni ān) D.倜傥.(d ǎng) 怂.恿(s ǒng ) 迷惘.(w ǎng ) 骇.人听闻(h ài)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B.一些日用品的广告与实际效果大相径庭....。
C. 一谈起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我们要善于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才能写好作文。
B.能否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人敢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C.通过学习《纪念白求恩》一文,使我们体会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国际主义精神。
D.我们要打击校园欺凌行为,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5.下列有关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由孔子记录编纂而成的。
B.《动物笑谈》的作者是美国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他的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
C.《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作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植树的牧羊人》一文赞扬了牧羊人不求回报、自发地为大众造福的高尚情操,同时也劝勉人们应像牧羊人一样,不求回报地为世界做出贡献。
6.当前一些广告词滥用谐音,不利于语言的规范化,请恢复下列用语的本来面目。
(3分)①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 改正:②一明惊人(眼睛治疗仪广告) 改正:③战痘到底(洗面奶广告) 改正: 7.诗文名句默写。
(每空1分,共7分)①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②《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 。
③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 。
④《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8.在下列横线上,仿照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2分)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 。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3分)骚扰电话①单位分了一套新房,我们一家三口欢天喜地搬了进去,留下老母亲一人仍孤零零地呆在旧房里。
②也曾想与老母一同搬进新房,可妻子早就与老母闹矛盾,儿子也不愿与唠叨的奶奶在一起,只好作罢,只哄.说今后每星期一定来看妈。
③我们的心情随着新房明快起来,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记忆中的老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也懒得再去走动。
④一天,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妻子告诉我说家里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电话打来,刚一接对方马上就挂断了,感到十分奇怪。
我说如今城里有些青年闲得无聊,专爱听女人声音求刺激,骚扰别人,你莫管他。
可不久我也接连不断接到此类电话,有时夜深人静伏案写作,电话铃响了,刚一声“喂”,对方顿了一下,马上就挂断了,弄得我灵感顿失,有时忍不住一通臭骂。
⑤一个星期天,一家人忙着准备晚饭,我备好钱正准备下楼买酱油,电话铃又响了,顿了一下便挂断,我十分恼火,说明天一定上邮局安置一个来电显示或防恶意呼叫功能,看到底是何人捣乱,告他个骚扰罪。
气呼呼下楼时我突然见楼底下一黑影猛一闪急欲出门,吃了一惊,可一见那人步履蹒跚,便一声:“站住”,断住来人去路。
再一看,我惊呆了:啊,是母亲!⑥母亲一见我,赶紧低下头,说对不起,不该打电话骚扰你们,让你下楼看我。
我更奇怪了,我问母亲难道这些电话都是你打的?母亲头更低了,说有时想你们想得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太厉害,可又不敢常来看你们,只好打个电话听听你们的声音,心里就踏实多了。
又说偶尔几天家里电话没人接,就担心不过,想是不是家里出了事?也不来通知我一声。
有时我很晚仍听出你在读书写字,真想劝你多保重身体,可你总嫌啰嗦,只好闷在心里。
每个星期天,我都乘车到你家新楼下,听一家三口欢声笑语,心里真比蜜甜。
⑦我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母亲怔怔看着我,两行清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
我紧紧拉住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俩人哆嗦着,一步步上楼,直到迈进那温暖的家里,仍不晓得分开。
(选自《智慧背囊》第二辑)9.第①段中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词是 、 。
(2 分) 10.第③段中与第②段“哄”字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11.第⑦段中“我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母亲怔怔看着我,两行清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
”写到“我”和“母亲”都流泪了。
(4分)“我”流泪是因为 “母亲”流泪是因为 12.文章末尾“我”和母亲都未说一句话,却让读者感到心灵的震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请就你的理解来分析。
(2分)13.《散步》和本文都是写家庭亲情的,它们告诉了我们怎样共同的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3分)三、写作(50分)14.满树的花朵,满枝的果实,最初只源于那粒小小的种子。
好书是一粒种子,使人睿智地盛长;梦想是一粒种子,使人奋斗和坚强;善念是一粒种子,使人变得阳光和高尚;自信是一粒种子,使人充满希望......种下一粒种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请以“一粒 的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主题积极健康。
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考号的最后两位□□第5页 共10页 第6页 共10页学校: 班级:____ 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四、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3分)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迟子建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而我这里,北纬五十摄氏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
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
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
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
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
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
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
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
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
A.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
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
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
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
B.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
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
然而随着冰河炸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
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
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
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
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春天的天空呢!15.作者主要借哪些意象来具体表现北方春天是“一点一点地化开的”?(2分)16.文中对霜花的描写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霜花的色彩是怎样变化的?(4分) (1)是按 顺序进行描写的。
(2)霜花色彩变化:银白-( )-( )-( )-雪白17.从文中画线的A 、B 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或用字角度作赏析)。
(3分)我选择( )句,赏析:18.文章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梅花有什么用意? (2分)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19.作者为什么喜爱这“一点一点化开”的春天?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悟?(2分)五、文言文阅读,完成20-23题(12分)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顾.野有麦场: 一狼洞.其中: 乃悟前狼假寐.: 屠自后断其股.: 21.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 )(2分)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