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斜巷修护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斜巷修护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一、施工说明:7111斜巷为锚喷巷道,穿层处为拱型棚、架棚巷道,巷道平均宽3.20m,高2.50m,坡度20°,全长100m。
由于7130采动影响,巷道片帮、底鼓、巷道变形较为严重,为了满足7122-1、7122-2工作面掘进、安装、运输要求,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现由巷修队负责对该斜巷进行修护、改造。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本措施。
二、工程预知:1、施工前,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存在顶帮浮矸掉落伤人隐患。
2、施工时,未执行由上向下,先顶后帮修护原则,存在掉顶片帮伤人事故。
3、未严格执行斜巷运输管理制度,斜巷发生跑车事故对人造成伤害。
三、主要工作内容:1、架棚巷道接顶、腰帮、棚梁、棚腿加固;2、斜巷突出点刷帮、锚帮;3、拱形棚段修护;4、修护范围内巷道卧底、铺设轨道;5、拱形棚修护段喷浆;6、打斜巷人行梯;7、风水管吊挂。
修护原则:由上向下,先顶后帮,从斜巷上口向下逐步修护。
修护工序:巷道修护、刷帮、加固→巷道卧底→铺设轨道→打斜巷人行梯→吊挂风水管。
修护范围:由7111斜巷上口绞车处至该斜巷下口,修护全长共100m。
四、施工技术要求:(一)、斜巷上口梯形棚段(平巷段)修护方法与技术要求:架棚巷道修护工序:交接班安全检查→开工准备→敲帮问顶→接顶腰帮→顶帮加固→交班检查。
1、巷道漏顶、背板腐朽处重新接顶。
接顶、腰帮要求:⑴、由跟班队长指明有经验的老工人现场监护,在监护下进行接顶腰帮工作。
⑵、接顶人员要在完好的棚子保护下使用半圆木或背板进行接顶,材质选用无腐蚀的松木材质。
木背板宽度不小于100mm,厚度不小于50mm,长由棚距决定;半圆木宽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120mm,长由棚距决定。
⑶、接顶背板之间的接触点和受力点要在一条直线上,纵层背板根据现场情况垂直或“八”字型布置。
⑷、每层都应尽可能保持水平,横层和纵层之间应保持平稳,如有偏差,用木刹找平,刹紧。
⑸、背板与背板之间要错茬挤压,受力均匀并结实,外露不超过50mm。
顶帮背板间隔500mm,距牙口120mm;“#”字型半圆木中对中间距为1000mm。
⑹、施工完毕后,清理场地和搞好文明生产。
2、平巷段由于受采动影响较大,腿子歪斜、跐脚,在巷道顶板距两帮300mm处,采用6.2m锚索配合11#工字钢进行加固。
锚索间距为1800mm,锚索锚入稳定岩层不少于1500mm,锚索露出锁具长度150-250mm。
3、棚腿歪斜、跐脚处采用锚杆配合钢筋钢带进行加固,每棚距巷道底板600mm布置一根锚杆,钢带选用规格为LT3600*60/900/10/420的钢筋钢带。
4、7122-2材料道开窝点加固,待生产科出加固设计后,严格按照加固设计进行加固。
5、加固完毕后,棚腿进行喷浆加固。
(二)、斜巷突出点修护方法及技术要求:采用风镐刷帮,先将帮部网片逐排拆除,采取刷一排锚一排的修护方式,由上向下逐排修护。
刷帮尺寸为巷道帮部高度在2m范围内距轨道中心线,不小于900mm,巷道刷帮处要平滑过渡。
刷帮前,斜巷下口至平巷40m范围内必须设专人警戒,防止大块矸石滚落伤人。
锚网要求:⑴、材料规格:顶板采用锚杆机打注锚杆;帮部采用风锤打眼,风煤钻注锚杆,风动扳手进行紧固。
锚杆采用规格为MGL20/2000/640/30螺纹钢锚杆,网片选用规格为WH2000*1000/60*50/4/635的点焊金属网,配1块MSK/23/60树脂药卷。
⑵、锚杆质量要求:锚杆露出螺母长度10-40mm。
托板必须紧贴岩面,螺母必须保证扭矩,锚杆扭矩不小于150N.M。
锚杆必须做拉拔试验,单根锚杆锚固力不小于64KN。
锚杆安装沿巷道轮廓线向心布置,垂直其切线并与法线夹角≯15°。
⑶、铺网要求:锚杆间排距为900mm*900mm(局部地点锚杆间排距以现场情况定),网片选用金属焊接网片,单层铺设,网片压茬1~3扣,用14#铁丝隔扣连接。
⑷、锚固剂使用的要求:必须使用有产品合格证的树脂药卷;装树脂药卷前,必须用扫眼器将眼孔内水及残渣冲扫干净。
药卷要通过锚杆缓缓送入孔底,破损时严禁使用。
锚固剂在锚杆眼顶部得到充分搅拌时间为20~35秒,凝固时间不小于60秒。
锚固剂用完一箱方可开启另一箱,使用前应查看生产日期,过期锚固剂严禁使用。
(三)、拱形棚修护方法:工序:敲帮问顶→喷浆临时支护→搭操作平台→挖梁窝吊钢梁加固→接顶→喷浆封闭防腐。
1、修护前,先喷浆作为临时支护。
在完好的拱形棚肩窝处,用风镐在拱形棚肩窝处掏窝,间距2.0m,然后用Ф12.5mm钢丝绳连接,钢丝绳握圈后钢丝绳卡不少于2道。
顺巷道方向,在钢丝绳上穿15kg 钢轨,钢轨上山侧焊接防滑装置。
钢轨分别连锁在巷道肩窝向上300mm位置。
2、用1.50m、1.0m半圆木和背板将顶板开裂喷浆体和钢轨间接实。
3、最后进行喷浆防腐,喷浆厚度不超过100mm。
⑴、喷浆工序:交接班安全检查→开工准备→敲帮问顶→冲洗岩壁→开启水幕→喷浆→交班检查。
⑵、喷浆要求:①、在喷浆点回风侧25m范围内安设两道防尘水幕,喷浆时及时开启防尘水幕。
②、修护喷浆砼标号不低于C15,砼配合比为水泥:黄沙:石子=1:2:2,水灰比为0.45,速凝剂的掺合比为水泥的2%~4%。
喷射时应先顶后帮、先凹后凸,喷枪头与受喷面尽量保持垂直,喷枪头与受喷面的距离以0.80~1.0m为宜。
③、喷浆手要搞好个体防护,喷浆前应先冲洗岩壁。
喷浆完毕回弹料及时清理平整。
严禁将喷射枪头对准人员。
(四)、卧底、铺设轨道要求:由上向下,先卧后铺,逐段(20米)进行。
1、采用风镐卧底,人工装矸的施工方式。
将巷道原轨道拆除后由上向下逐步进行卧底,保持巷道顶板距底板不小于2.4m,距轨道面不小于2.2m。
2、卧底完成后重新铺设轨道,与风门处轨道接茬。
轨道铺设要严格按照中腰线进行铺设,轨道铺设要采用铁道板,公母配合使用,轨道两端使用双轨枕,距轨道两端250mm,中间采用单轨枕,内、外卡两种轨枕交替安装,间距以轨枕中心线为基准,间距为600mm。
(五)、人行梯施工要求:将斜巷上口因底鼓损坏的台阶挖掉装车,重新施工台阶,台阶上平面与轨道面相平,单个台阶踏步长500mm,宽400mm,高150mm,台阶打印防滑纹。
人行梯施工前,画好腰线,人行梯的坡度及高度按腰线施工。
将人行梯基础整平。
台阶两侧用模板砌筑,稳模板时拉线操作,坡度与巷道坡度一致,保持模板平直。
水泥砂浆抹面,混凝土搅拌均匀、捣实,混凝土浇筑砼标号不低于C15,砼配合比为水泥:黄沙:石子=1:2:2,水灰比为0.45。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七)、吊挂风水管:将修护范围内的风水管路重新吊挂。
管路吊挂托钩使用原托钩,管路吊挂要平直,布置在一个垂面上,托钩要每根管路一个,高度距巷道底板为1000mm,吊挂后管路距轨道外沿不小于500mm。
五、施工安全措施:(一)、顶板管理: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施工前,使用不小于2.0m长专用找顶长柄工具进行敲帮问顶工作,将顶帮开裂喷浆体和浮矸以及腐朽的木撑、背板找净。
2、打锚杆支护作业时,班长应派专人观察顶帮,施工人员应站在有支护的安全地方进行作业。
(二)施工平台搭设:加工斜巷专用马凳,用?12.5mm钢丝绳配合抱轨器将马凳拉紧固定在轨道上,防止马凳蹬滑。
然后顺巷道用长2.50m半圆木一头搭在马蹬上,一头搭在斜巷上侧,半圆木紧密排列,所有半圆木用扒钉扒牢,人员站在搭好的平台上施工,施工平台规格为2.50*2.0m。
登高作业超过2m时,人员要佩戴保险带,保险带要生根牢固,生根于顶板钢梁上。
(三)、移喷浆机措施:1、喷浆机置于斜巷上口平巷段,保险挡里侧。
2、喷浆机复轨、落轨前,做好喷浆机的检查工作,由跟班队长现场指挥。
3、将喷浆机开关停电闭锁,整理好电缆线,准备好长柄撬棍,具备移机条件。
4、使用2.0m的2寸钢管或长钎子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复轨和落轨,严禁使用短钎子等短柄工具复轨、落轨。
复轨、落轨时人员应站在喷浆机的侧上方操作和喷浆机保持0.50m以上的距离,以便及时躲闪,喷浆机落轨后,距轨道安全距离不小于0.50m。
5、堵管处理:喷浆发生堵塞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再关风,最后停水进行处理,采用震动法从下往上处理,严禁用加大风压的方法处理堵管。
处理堵管故障时,喷射手应紧握喷头并将喷口向下,枪口前方严禁站人。
(四)、运输管理:1、运输使用绞车及钢丝绳型号为:7111斜巷用JD-40绞车。
运输全长100m。
2、运输前,加强巷道检查和维护工作。
重点检查巷道顶板和两帮完好情况、绞车和设备设施完好情况、斜巷安全设施完好情况,必须每班设专人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所有设备、设施完好。
3、绞车在运行中出现突然停车或钢丝绳受到强烈拉力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车并刹紧车闸,然后对绞车、钢丝绳、连接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问题未查清及问题未处理好前严禁开车,设备、设施不完好严禁投入使用。
4、平巷内需要人力推车时,应首先检查轨道质量及有无障碍物,同向推车间距不小于10m,速度不得超过1m/s,一次只准推一辆车;推车人员要站在车辆后方,抬头推车,严禁在矿车两侧推车。
车辆接近道岔、弯道或发现前方有人时,要及时发出警号并放慢速度。
坡度大于7‰时,严禁人工推车。
5、井下绞车钢丝绳管理要做到十个“必须”:钢丝绳规格必须与绞车名牌相符;钢丝绳检查必须每天检查并有检查记录;钢丝绳安全系数必须符合《规程》规定;钢丝绳一个捻距内断丝超过10%时必须更换;钢丝绳直径缩小超过10%时必须更换;钢丝绳有严重扭曲或变形时必须更换;钢丝绳锈蚀严重、点蚀麻坑形成沟纹、外层钢丝松动时必须更换;钢丝绳井下使用时间超过2年时必须更换;更换钢丝绳时必须及时汇报运输科,运输科必须建立斜巷绞车、无极绳绞车钢丝绳档案并跟踪管理;钢丝绳必须每月涂油一次。
6、绞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绞车运行前,要对巷道内的轨道及绞车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轨道质量是否合格、绞车基础、护身板是否齐全牢固、钢丝绳、钩头、闸皮是否符合要求、信号是否声光齐全灵活可靠,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轨道运输安全。
7、斜巷运输必须保证声光信号、标准销、三环链、防跑车装置、保险绳完好并正常使用,严禁使用非标准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