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劝学 《荀子》
蓝
青
青 于 蓝
寒 于 水
水
冰
揉
虽槁暴
不 复 挺
利
就砺
结 合 图 示 背 诵 该 段
青于蓝
寒于水
不复挺
就砺则利
外 物 加 工 结 果
君子
博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日参省乎己
君子
知 明 而 行 无 过
为什么学?
学习的 意 义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 乎己,则 知明而行 无过矣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顺风而呼 闻者彰
至千里
登高而招
见者远 绝江河
登高而招
见者远 顺风而呼 闻者彰 假舆马 至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善 假 于 物 的 结 果
君 子 生 非 异
学 习 的 作 用
提高改变 自身
学 不 可 以 已
退
弥补不足
怎么学?
学习 方法 和态 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劝
荀 子
学
衡水中学 苏昆鹏
劝,勉励。这个字统 领全篇,告诉我们这 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 学习的文章。
荀 子
荀子(约前 313 年——前 238 年),名况,字卿,战
国末期赵国人。是著名的思
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也是
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
被人们尊称为荀卿。
著名思想家韩非和
政治家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的思想 荀子是一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反对迷 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 想。
蚓无爪牙之利
下饮黄泉
古义:地下的泉水 今义:阴间
用心一也
古义:因为心 今义:读书用功,遇事肯 动脑筋
无可寄托者
古义:托身、寄居 今义:把理想感情托付于 具体的 人或物
解释下列虚词的意思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从 介词,比
连词,表转折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连词,表修饰;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
4、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兼词,于之
5、圣心备焉
语气词
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水
4、而绝江河
形容词作动词,横渡
特殊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宾结构后置
2、輮以为轮
省略句 輮(之)以(之)为轮
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
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
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
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
以改变人的本性。
朗读课文 理解文意
• 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整体 意思
• 1)“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观点? • 2)为什么学习不能停止?有的人不学习 似乎也过得挺好,那么荀子的这句话又 有何意义可言?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思考
一、“君子博学而日参有乎已,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这与孔子主张的“人非 圣贤,孰能无过?过也,人皆见之;及 其更也,人皆仰之”是否矛盾?
二、《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请谈 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 作业 • 1.背诵全文 • 2.摘录或创作有关 劝学的格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学习
要积累 (对比)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积累 坚持 专心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学习 要恒心
(对比)
学习 要专一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讨论
• 在今天我们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别 人劝勉么?为什么?
读准下列字音
已——己 中绳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砺 参省 知明 须臾 彰 舆
假舟楫者 生非异也 蛟 跬步 骐骥 驽马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二螯 非蛇鳝之穴
要掌握的通假字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古今异义词
輮以为轮
金就砺则利
把……做成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走狗、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