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课外阅读经验总结

小学生课外阅读经验总结

小学生课外阅读经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
行课外阅读。

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
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
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

《小学生良好的阅
读习惯和阅读品质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
火如荼地进行着。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之一,我经过几年实践总
结经验如下:
一、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让学生知道,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博古而通今。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好学
的结果。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
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引导学生
对“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理解,让学生知道,大量阅
读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而通今。

让学生认识到语文
书里的文章虽然优美,但只是指导我们阅读的典型例子,它教
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有些课外书里的知识是无限的,犹
如浩瀚的大海,只要你勇于探索,就能享受那书海的无穷乐趣。

也可以在班中树立爱读课外书的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
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
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让学生知道,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奠定他们坚实的语言基础。

加强课外阅读的背诵训练,能够奠定小学生坚实的语言基础。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近人云:“熟读古文二百篇,不会作文也会编。

”这些都说明了多读、
多背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由此可知,“读”、“背”、“诵”
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多读、多背诵,把名家、名篇的精彩语句,转化成自己的营养,慢慢吸收,在写作时才能够挥笔自如。

有些学生一写起作文来就感觉无话
可说,这就是平时缺少多读、多背的结果。

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少,表达时不知该怎么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小学阶段是记
忆的黄金时期,学习课程又不太重,多读、多背必将终生受用
无穷。

博览群书,背下精彩片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使头脑得到充实,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激发阅读欲望,培养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课外阅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只有学生
在头脑中树立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
外书籍。

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
读产生主动需要,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


“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
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
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
的语文知识。

1、巧妙引入
教师要从好书中挑选一些精彩的段落读给学生听,先把学生
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有适应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比如:想向学生推
荐《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教师可先讲其中一个故事的一小段,学生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就会个个精神抖擞,双耳静听,喜悦
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
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
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
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
后事,请自读原文。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了《一
千零一夜》这本读物。

2、开展竞赛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
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
于使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

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均可培养学生的阅
读兴趣。

当然竞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强化课
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

由于竞赛是一种具
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要做
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

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3、汇报收获
教师可身体力行,经常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书本后的收获
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
烈的阅读欲望。

还可组织学生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
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


学生谈体会,汇报搜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
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
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
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
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
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
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将跟
随并影响人的一生,所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


利用教室里的图书柜设立“阅读角”,提倡学生带喜爱阅读的
书刊进柜,尽量每月更换一次,组织师生相互借阅并形成习惯,实现资源共享。

还因为阅读是从倾听开始的,孩子最初的阅读
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来源于倾听,所以我选一些有趣而
又有意义的故事书读给学生听,每周坚持给学生读一段文章。

三、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

1、教师指导,课内延伸课外。

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

在学校,教师应加强宏观调
控与指导。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