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主要是参观本专业中的一些先进的节能系统、常见的系统设备的布置等,了解节能实现的原理及思路。
这次实习是我们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实习,本次实习为了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通过毕业实习,将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和掌握实际生产中的生产流程、工艺原理和技术要求,为今后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通过毕业实习,将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和掌握实际生产中的生产流程、工艺原理和技术要求,为今后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很好的结合。
3、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为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作好充分准备。
4、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清华节能楼:清华环境节能楼坐落于清华大学东南角,是一座融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科研办公楼,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院馆。
该楼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由办公室、实验室和辅助用房组成,每平方米约8000元安装成本。
环境节能楼由意大利政府和中国科技部共同建设,提供了双方在环境和能源领域发展长期合作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国在建筑物的CO2减排潜能方面提供模型范本。
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是中意节能专家、科研人员和建筑师通力协作的成果。
该楼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利奥·古奇内拉设计,是一座高40米的退台式C型建筑,主体建筑为地上10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
该楼是“绿色建筑”的典范,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环境节能楼通过建筑设计、设备和材料选择、施工、运行管理等关键环节来充分展示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技术。
该楼以太阳能和天然气作为主要的能源,屋顶和退台上安装的太阳能光电池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同时采用天然气发电和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冬季发电机组产生的废热直接用于供暖,夏季发电机组产生的废热用于驱动吸收式制冷机。
环境节能楼采用钢结构和高性能玻璃幕墙,地面以上建筑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率非常高。
通过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南外墙的半透明玻璃板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角度,夏季可遮蔽强烈的日光,冬季则吸收阳光中的热量,在室内与室外之间创建了一个温度适中的环境,有效地降低了室外温度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
智能化控制不仅使室内冷暖气分布均匀,而且还能通过感应装置合理使用光以及供给冷气和热气,在无人时自动停止,大大地节省能源。
据初步计算,该楼的能源消耗与同等规模的建筑相比,可节约70%左右的能源。
环境节能楼的C型建筑环抱着一个绿色生态中庭,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是“气候缓冲区”。
中庭的高大树木及其他植物不仅会给朝南的房间遮阳,同时还可过滤尘埃,净化空气。
而中庭与建筑内部其他区域的温差还可让空气流动,清新空气。
楼内实现分质供水(分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可回用。
通州经海路办公楼空:该办公都是一个9层的小型办公楼,建筑面积约为579.55㎡,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系统,该办公楼机房设在楼顶。
三、实习内容清华节能楼:主要是参观该楼的总体布置,实现原理;据介绍该楼墙壁的颜色和透明度时刻变化,室内的光线永远保持在最适宜的亮度,它能感知你的存在。
外形独特的清华节能楼远远望去,这栋看似阶梯状的玻璃钢筋建筑极为奇而特立独行。
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大楼呈现出或青白或淡蓝的色彩,墙壁的颜色和透明度也在不停的变化着。
它地上10层,地下两层,呈C字型,隔两层就伸出一块悬臂式结构的钢筋框架,像机翼一样悬在半空。
框架上布满着倾斜的、泛着金属光泽的太阳能光电板,遮蔽着下层的开放式平台。
这个奇怪的建筑不但在形态美学方面凌驾于校内已有的建筑之上,更是采用了各种最新的节能技术。
“清华环境节能楼的第一步设计工作则首先交给了能源分析师,他要分析现场的情况,包括周围建筑物、自然气候条件,再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从而决定这个位置盖一座什么形状的楼最节能。
如果周边环境变了,位置变了,楼的外形也会随之变化。
而建筑师的工作只是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进行修饰。
”清华环境节能楼的工程师吕威说。
独特的外墙设计节能建筑就是既冬暖夏凉有节约能源的房子,外墙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
环境节能楼的青蓝色外墙正是环境策略的重要部分。
大楼向北的一面一片蓝色,向南的一面呈现青白色,为什么两面墙要使用不同的材料,因为北墙正对风口处,为了减少冬季寒风对大楼的侵袭,墙体采用了完全不透明的玻璃和保温复合材料,具有保护刻的功能。
而大楼东西立面看起来通透明亮,采用了双层幕墙结构,两层墙体之间的距离为55厘米。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流和辐射的热损失,从而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尽可能利用自然光节能楼室内安装了光线感应器可以自动调节室内光源的亮度。
无论在何种天气下,桌面上的光强度都能保持在人眼最舒适的程度。
如果室内无人,红外线探头传感器将感知信息,灯自动熄灭,直到室内有人为止。
高效率的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楼并非没有使用空调,而是你看不见它们,因为它们隐藏在天花板中。
布满小孔的乳白色铝制天花板后面,隐藏着众多的铜制毛细管。
冬天,发电产生的余热将水加热,在管道中流动,可以使房间温度增加;夏天,发电的余热又可以用来驱动吸收式制冷机,将水变冷,通过管道流动使室内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
虽然节能楼可比同等规模办公楼节省70%的能耗,但是造价太高。
整座大楼耗资2亿人民币,平均一万多一平方米,远远高于普通建筑的造价。
不过,我们相信成本平民化的节能楼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
能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奇特玻璃,能实现办公室中每个人身边温湿度自定的个性化“空调”,具有自我净化能力的景观水池……今年3月在清华大学落成的我国首座超低能耗示范楼(又称节能楼)中,多种节能产品和技术令人耳目一新。
据项目的负责人介绍,比起普通的建筑,节能楼全年电耗仅是北京市同类建筑的30%,冬季可以基本实现零能耗采暖。
惊人的节能效果缘于它汇集了世界上80%的节能技术,几乎把世界上能找得着的、能放到楼里的最新节能产品、设备以及相关技术都容纳进来了。
可以说,它是当前建筑节能技术的活“宝典”。
走进这座楼,节能化、生态化、人性化的细节随处可见。
奇特的玻璃幕墙一般来说,玻璃幕墙这种透光型外围护由于保温、隔热等的性能较差,并不受节能设计的青睐,可清华节能楼的外围护结构却三面都使用了玻璃幕墙。
原来,这些幕墙所使用的玻璃可不是普通的玻璃,而是汇集了五花八门的节能高科技成果。
镀膜玻璃、真空玻璃、光电玻璃……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能保温的真空玻璃这是基于“保温瓶原理”发展而来的新一代的节能玻璃。
为了提高保温、隔热性能,现在有些建筑的外围使用了有空气或其它气体夹层的中空玻璃。
真空玻璃更胜一筹,将两片平板玻璃四周密封起来,将其间隙抽成0.1—0.2mm宽的准真空,形成“暖瓶效应”,由于其夹层内空气极其稀薄,热传导和声音传导的能力就变得很弱,因而具有比中空玻璃更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和防结露、隔声等性能。
自洁净玻璃这种玻璃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够自我保洁。
玻璃表面镀有氧化物纳米膜层,经过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能够将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无机污染物不易附着在上面。
膜层具有良好的亲水性,雨水落在上面时,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均匀地冲刷掉浮在玻璃上的污迹,不会像普通玻璃那样留下难看的痕迹。
雨水稀少时,降解后的污迹颗粒能够被风吹掉。
这种玻璃使用在节能楼的顶层,大大节省了清洁费用。
智能遮阳百叶节能楼东、南立面的部分幕墙上装有巨大的类似百叶窗的智能遮阳设备,它由类似机翼的遮光板组成,能够随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角度。
夏季,在遮挡太阳直射光线的同时,利用部分反射及散射光给室内采光,让阳光进来而不让热进来,既隔热,又不影响采光;冬季,百叶与太阳光线平行,让尽可能多的太阳光进入室内。
无处不在的“空调”炎炎夏日,节能楼里却凉爽宜人,在这里找不到中央空调之类的制冷设备,这座楼里采用的是全新的“空调”系统,耗能只有传统空调的一半,舒适度却高出许多。
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室外新鲜空气,避免了空调设备里的凝水盘细菌滋生,使室内空气质量大大提高。
更有趣的是这种“空调”系统在节能楼里无处不在:“空调”天花板节能楼一层的天花板上,密布着“抢眼”的蓝色网栅。
设计人员管它们叫“辐射吊顶”,其实就是一根根直径6毫米的塑料管,里面充满一定温度的水,通过水循环带给房间加热或者降温。
冬季取暖时,循环在系统中的是32℃的热水,夏季水温则为18℃。
“辐射吊顶”系统免除了人们吹“空调风”的不适,舒适度大大提高。
“空调”地板节能楼在地板上采用了利用太阳能调节温度并具有送风功能的技术。
这种“相变蓄能地板”是把特殊的相变材料作为蓄热体填充到常规的活动地板中。
冬季,蓄热体白天可以储存照进室内的太阳光热量,晚上又向室内放出储存的热量,使室内昼夜温差不超过6℃,节省了冬季采暖能源。
蓄热地板中有几块表面布满小孔,被称为“送风地板”,它能把户外的新鲜空气送到室内,并根据屋内人数决定送风的多少。
比起从天花板送风,它的好处是可以更快、更直接地到达人的活动区域。
个性化“空调”工位办公室中每个人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节能楼中也展示了一处“个性化送风工位”,实现了个人身边温湿度自定。
它跟一般写字楼里的“格子间”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多出一个莲蓬式的风口,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送风方式、改变局部的温湿度。
同时,工位隔板内还暗藏一根根类似“辐射吊顶”的充水细管,用以调节温度,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优美的生态景观作为生态环保型建筑,节能楼还拥有与众不同的绿化景观,体现在楼下的景观水体和楼顶的绿地上。
景观水体————人工湿地节能楼入口处有一方水池,看似与普通的金鱼池无异,其实它不仅仅用于观赏,而是一个“景观水体—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
常规的人工水体由于循环性很差,再加上雨水含有许多污染物,景观效果很容易被破坏。
而节能楼采用人工湿地与景观水池串连的方式,利用人工湿地内的填料、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水池的水进行循环处理,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使水池能长期保证较好的水质,也减少了维护管理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