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赏析2018年试题汇编(共19大题,答案附后)1、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⑴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愁。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笛瑟悲凉的边塞风光图。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一到秋天,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生动表现了征人的内心感受。
C.“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爱国热情,浓重相思兼而有之,构成将军、征夫复杂矛盾的情绪。
D.这首词将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
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新身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
⑵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3、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样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4、【甲】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⑴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 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 “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⑵【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
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两文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5、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⑵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⑵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⑶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
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⑵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
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8、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
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⑵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9、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上阙一个“”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姿和如虹的气势。
⑵请对下阙中“特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10、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⑴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⑵“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1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天狼】星名。
《晋书·天文志》中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侵略。
这里指侵犯北宋的辽和西夏。
⑴下列对本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片描写了一个冬猎场面,下片侧重抒情,全词实中有虚,虚实相生。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裘,跟随太守如疾风般驰骋在山冈上。
C.“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写太守率众人观看孙郎亲射虎。
D.本词语言风格粗犷豪放,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⑵这首词的结尾三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⑴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从语言风格上看是。
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3分)⑵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
1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⑴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
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⑵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4、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5、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对上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关头,起兵抗元。
B. 第二联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历经艰辛危苦,动荡不安。
C. 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D.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16、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17、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难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选出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从纵的方面回顾了诗人经历的科举入仕和起兵抗元两件事。
B、颔联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C、颈联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18、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