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认知的阅读能力评估的设计原理

基于认知的阅读能力评估的设计原理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March 2013, Volume 3, Issue 1, PP.11-16 Design Principle of Cognition-based Reading Ability AssessmentHongrong WangSchool of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Email: dujiawang@AbstractThe theory of ―learning in, for, and as Assessment‖ is promoted i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field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basic reading abilities, namely the basic one and the applied one,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readings. The basic one is the ability of vocabularies recognizing, retrieving, reasoning, generalizing, and abstracting of the whole materials. Synchronously a verbal efficiency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show the result of the resources the basic reading consumes when talking about readers’ final understand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pplied reading ability should contain the integration and synthesizing of multi-channel resourc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high-level analyzing. Finally, a new reading experience with the help of today’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lso provided.Keywords: Reading Ability; Cognitive-based Assessment; Reading Ability Assessment基于认知的阅读能力评估的设计原理王洪荣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提倡针对学习的评估、促进学习的评估和作为学习的评估。

为加深人们对英语阅读理解测评的认识,研究从阅读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估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基本阅读技能与应用型阅读技能两个分类,总结阅读理解评估的研究成果,认为基本阅读技能由词汇掌握水平、特定词汇检索、推理与概括、材料结构的抽象构成。

其中研究运用“言语效率理论”解释了基本阅读技能所占资源对最终阅读效果产生的影响。

接着提出应用型阅读技能由多份材料的整合与综合、材料批判性思考能力、深层次问题分析能力构成。

最后扼要介绍新技术给阅读能力评估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基于认知的评估;阅读能力评估;评估项目的设计引言本文研究目的,主要是希望加深人们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测评的认识。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领域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阅读理解技能测验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做出大量研究工作。

学者从文本结构与答题形式出发运用巴赫曼语言能力考核框架,发现阅读理解测试的好坏,与参与者的语言水平、文本类型和答题形式存在关联[1];计算机推理模型可让计算机自动抽取阅读题答案[2];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学者建议教师利用互动、篇章强化输入和以词汇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促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词汇习得[3]。

综上,文本类型、答题形式、知识表征与逻辑推理、词汇等内容构成影响阅读理解能力考核的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认知心理学与测验技术的融合发展中,出现了“基于认知的,针对、促进和作为学习的评估”(CBAL, Cognitively Based Assessment of, for, and as Learning)一说,提倡将评估活动融入到教与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研究运用CBAL的基本原理,阐述CBAL阅读理解模型所需的研究基础和七个重要的测验编制原则,最后做出简要总结。

1设计基于认知的阅读能力测验的七项原理Bennett和Gitomer[4]提出“针对学习、为了学习和作为学习的基于认知的评估”一说,简称CBAL评估框架。

CBAL评估框架起源于“兰德阅读理解项目调研报告”(Reading for Understanding Toward an R&D Program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RRSG, 2002)[5]。

RRSG的调研报告认为,英语阅读理解的三项基本要素是“读者、阅读材料和阅读活动”。

读者因素包括读者主体的认知过程、技能、策略,和读者理解阅读材料所需的背景知识;阅读材料因素包括影响英文阅读材料理解难易的语言或内容特征;阅读活动因素包括阅读目的、目标、阅读任务和其他影响阅读成效的因素。

CBAL阅读能力评估框架,则在英语阅读理解影响因素(读者、阅读材料和阅读活动)的基础上扩展出七项原则,本节介绍对这七项原则分别其概念、原理和研究成果。

CBAL阅读能力评估框架为寻找被试对知识掌握或目标技能的掌握提供了合理可信的证据。

1.1树立真实情境下的英语阅读理解目的英语阅读理解活动中,读者的目标决定了对阅读材料主次轻重的注意力分配。

不同阅读目的必定导致不同文本处理过程和不同阅读策略。

例如,对迎考的读者就比为了娱乐的读者更注重对阅读材料的推理,更倾向于思考与推理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设计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考试时,在结合真实情境,或者现实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从三个维度出发:(1) 要求读者对阅读材料提供的观点提供大概的判断理由(例如,决定是否将风能作为本地区能源之一);(2) 要求读者总结阅读材料所述观点的影响因素(例如,考虑本地区风向与级数对能源的影响);(3) 要求读者创建阅读材料所述主题的最终成果(例如,创建一个本地区风能为主题的网站,阐述本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的利与弊,或提交一份本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的解决方案)。

1.2测量是否掌握基本阅读技巧词汇记忆必然让阅读过程变得更流畅和更自动化。

为何低层次的阅读技能,像词汇记忆和编码,对阅读理解如此重要?Perfetti的“言语效率理论”(Verbal efficiency theory) [6]认为:读者为施展某种复杂技能,需要自己能自动处理一些基本过程,将脑力资源让位于更多高水平的处理过程。

若缺乏基本技能,则会挤占高水平处理过程的资源空间。

作为言语效率理论的扩展,Perfetti和Hart(2002)给出“词汇质量假说”(Lexical quality hypothesis, LQH) [7]。

该假说认为,词汇表征的质量取决于三个维度:拼写,发音和语义。

这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否则词汇表征整体效果受到牵连,如词汇辨认的准确性和效率等。

具体说来,根据“词汇质量假说”,区分阅读技能掌握是否娴熟,还要看读者运用高质量词汇表征的频次。

娴熟的读者在检索词汇时更有效率和更准确,因为他们大部分词汇的自动化表征都早已完成,这是引导他们快速有效进行拼写、发音和语义理解的原因。

一旦词汇记忆与编码成为自动化,它将释放资源给更高水平的信息处理,如推理。

亦即,快速有效的单词鉴别能力成为文本理解的基础;除单词记忆与编码之外,也有针对流畅度的研究。

近来对文本阅读流畅度的考核,多是从阅读速度和准确程度的角度,实施标准化的阅读理解测验的,如大学英语四六级限时测验的阅读理解部分或NAEP测验[8]。

综上,基本阅读理解技巧有:熟悉词汇的自动处理,陌生单词的解码,文本阅读流畅度。

例如,在词汇要求不高的阅读理解测验中,通过限制时间考查学生对熟悉词汇的自动处理;要求学生朗读较难发音的陌生词汇,可以测知学生对偏旁部首、音节等语素的掌握情况。

这些能很好为诊断性或过程性英语阅读理解的试题命制服务。

1.3测量语段建模能力语段建模能力包括四个影响因素:(1)词汇掌握水平;(2)推理与概括;(3)判断、搜寻和检索;(4)材料结构的抽象。

(1) 词汇掌握水平。

词汇成为影响不同阅读体验一个显著因素,它构成了阅读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Nagy 和Scott(2000) [9]认为人们阅读理解的准确度依赖于文本中已经认识的90%至95%的词汇。

当然,研究也表明通过词汇的教学干预(例如英语词汇的集中突破),可以直接提升阅读理解测验的成绩[10]。

(2) 推理与概括。

阅读材料的推理与概括能力是衡量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指标之一。

因为作者行文之时不会花大量篇幅刻意去描述概念间的关系,特别表现在指示代词的推断上。

一方面,理解水平高的读者更多的是运用推理来弥补概念认识不足,而理解水平低的读者倾向于忽略这一概念认识鸿沟,或者不注意运用推理来进行弥补不足,结果他们在诸如辨析先行词及其指示代词的情境当中遇到更多的障碍[11];另一方面,推理的难处更体现在整体或全局思考的能力。

阅读能力较低的读者在串联多个互为联系的主题上存在障碍[12],或较难进行信息整合与文章主旨的分析。

同样,通过相应的教学干预或培训,是促进理解的有效方法。

(3) 判断,搜寻和检索重要的字面信息。

材料信息推理技能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一面,但也不可忽视最基本的理解要素:字面理解能力。

概念、原理、时间、日期、姓名、地点和任务等这一类显性的材料信息,无需进行推理即可得到,在测验中学生通过回读,直接将字面理解能力转变成检索信息能力。

毫无疑问,高水平读者的信息检索要比其他人更加高效和准确。

他们不是依靠字面的整体空间感觉,或者能记住个别单词的特定空间位置,而是说,他们与其他人相比,更倾向于记住特定词汇所在语段的在全文中的前后逻辑关系。

(4) 材料结构的抽象——断句、概括和组织能力。

测量词汇、推理和字面理解技能很重要,但测量被试抽象阅读材料结构的能力同样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