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矛盾的主要形式及其解决办法家,作为一个人们日常生活的港湾和灵魂的栖息地,对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生活中,也会产生许多的家庭矛盾,有些甚至不可调和,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正如俗语所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矛盾的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家家不同。
本文主要探讨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家庭矛盾。
(I)家庭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总的说来,家庭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这一行为侵犯了家庭成员中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往往都是家庭中处于强势地位的男性一方,而受到家庭暴力的一方往往是妇女、老人、小孩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人。
家庭暴力是对一个家庭极大的摧残。
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不仅是不幸福的,甚至是很恐怖和危险的。
在暴力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也会表现出很强的暴力倾向,给孩子以后的人生之路带来很大的阻碍。
也会给社会造成许多不稳定因素。
家庭暴力的类型:1、人格障碍占家庭暴力的1/4,其中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冲动型人格障碍居多。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从儿童时期就有暴力行为记录,这类病人不仅是家庭暴力的实施者,而且是社会暴力的制造者。
他们不仅经常殴打妻子或孩子,还威胁配偶不得离婚。
冲动型人格障碍常为一些琐碎小事大发雷霆,进而出现暴力行为。
而他们的配偶一旦提出离婚即痛哭流涕或者以死相要挟。
2、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病人通常无暴力行为,只是在病情严重发作时有暴力倾向,但易较快消失。
抑郁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后果较为严重,多可发生凶杀或自杀现象。
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现严重的暴力行为和自残行为。
他们有时把自己的配偶当成魑魅魍魉进行殴打,常常把亲人打的鼻青眼肿、头破血流甚至残废。
4、更年期精神病以女性居多,暴力行为也常见于女性。
嫉妒妄想是更年期精神病的主要症状。
她们因无中生有地怀疑丈夫另有新欢而不断地辱骂和殴打自己的忠实伴侣。
5、经前期综合症是引起家庭暴力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有经前期综合征的妇女几乎每月都会挑起家庭争端,所谓小吵天天有,大打月月有就是指这类家庭。
除了精神疾病外,人们在某一时期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也是家庭暴力的重要因素。
例如:(1)、外遇,妻子红杏出墙或丈夫包养情妇都可造成家庭暴力。
(2)、更年期的暴力可谓男女势均力敌。
有的男性在更年期控制情绪能力减弱,动辄暴跳如雷,摔盆翻桌,殴打妻小。
女性多为以上所述的更年期综合征而出现的家庭暴力。
(3)、亲子之间的暴力多系父母虐待子女,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有的是子女品行障碍如习惯性偷窃、说谎等,也有的是子女生理缺陷如遗尿、肢体残疾等。
非生身父母家庭虐待孩子的暴力多为后继的一方把孩子视作夫妻感情交流的障碍,给予体罚或殴打。
(4)、酗酒引起的家庭暴力已为公众所熟悉。
而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酗酒者子女在成年后往往有人格缺陷或成为家庭暴力的继承人,他们因幼年遭父亲的毒打而埋下的仇恨心理,在父母年迈时实施报复,虐待和殴打老人。
(5)、心理危机,人们在遇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创伤后,情绪极度不稳定,若此时再给予不良刺激,可出现伴有意识障碍的激情状态,发生残忍的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的主要危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家庭暴力侵犯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家庭暴力侵犯了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据全国妇联组织的抽样调查表明,有16%的女性经历过配偶的殴打,另有5%和2.6%的女性有过被配偶精神伤害和性虐待。
重庆晨报的调查显示,38.06%的被调查者承认,在自己家庭中发生过家庭暴力;9.78%的被调查者称,家庭暴力发生的概率达到每个月5次以上,87.24%的家庭暴力发生在夫妻之间;12.76%的家庭暴力个案发生在父母与子女或者婆媳之间。
未成年子女遭家庭暴力的现象虽然是普遍存在,但却往往因受害人的处于弱势地位和惧怕心理,众多被调查者在调查时存在不敢直言等原因,许多真相未能显现而成为“隐蔽的社会问题”。
(二)家庭暴力是诱发违法犯罪的客观条件家庭暴力引发违法犯罪的事例并不罕见。
有一些妇女生活在长期的暴力阴影之下无法解脱,绝望之中选择了“以暴抗暴”的极端方式。
据调查,在某省女子监狱1000多名服刑女犯中,其中100多人因为杀夫入狱,其中一部分杀夫是因不堪忍受暴力的虐待而选择铤而走险的犯罪方式。
有少数未成年子女由于长期生活在暴力环境之中选择了杀死父母的极端行为,如浙江省某学校一高中生因母亲对自己学习成绩不满长期责怪打骂怨恨,手持榔头将亲生母亲杀死;贵州省一对双胞胎姐妹对家长长期打骂并多次锁在家中不满,采用投毒的方法将父母双亲杀死,父母因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长期使用暴力使未成年受害人不堪虐待将家长致死的犯罪案件举不胜举。
还有部分未成年子女因对家长的暴力行为恐惧和憎恶而不敢或不愿回到家中,浪迹社会受不良感染导致违法犯罪的问题更是令人痛心,这既是家庭的悲剧,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突出社会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家庭暴力是危害婚姻家庭稳定的罪魁祸首家庭暴力危害婚姻家庭稳定,对于感情基础牢固或不牢固的婚姻都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在许多解体的家庭中,常能发现由于家庭暴力催化导致这样结果的例子:在一些不稳定的婚姻家庭中,有可能弥合感情的夫妇也会因家庭暴力使受害者与施暴者更加离心离德,促使受害者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而与他人产生婚外情,最终毁掉原来的婚姻家庭。
由此出现第三者插足形成更多不幸的家庭,使两个家庭的未成年子女产生不良心理,出现许多“问题少年”,引发其他不良社会后果。
也有的家庭由于存在暴力行为,使一些家庭成员长期处于悲观厌世的状态而难以自拔,严重的家庭受害人铤而走险最终导致“走向极端”,成为产生伤害和杀害的施暴者,有的走向自杀的道路等严重后果。
(四)家庭暴力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家庭暴力侵犯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在一定条件下引发青少年和其他家庭成员违法犯罪,诱发家庭的悲剧,妨害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谐,对社会整体发展进步产生不良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暴力妨害婚姻家庭的稳定和谐,也必然危害社会的稳定和谐。
家庭暴力也严重地危害受害人的健康成长。
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满暴力、恐惧和怨恨的家庭中,其家庭成员会是幸福快乐的。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未成年子女,深受家庭暴力的影响,其生理、心灵上必然会受到较大的伤害,会给他们留下灰暗、痛苦的心理阴影,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子女,大多数患有恐惧、焦虑、孤独、自卑、不相信他人等心理障碍,在不良环境下成长的人会形成畸形的心理状态,这些人成年后,很可能成为新的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心理不健康的人也可能成为危害社会人群的后备成员。
我国目前家庭暴力的状况不容忽视;据全国妇联权益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国妇联组织收到的关于家庭暴力的信访量平均每年在3万件左右,遭受暴力的多为女性。
除身体暴力外,还有许多的妇女不得不忍受精神暴力。
另外,在少部分由“女强人”当家的家庭中,女当家人对“夫君”不尊重,有的采取“软暴力”方法,如冷嘲热讽、漫骂等手段,甚至直接实施暴力,尽管这样暴力的比例不多,但往往诱发严重的后果。
在一部分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其他成员长期采用讽刺挖苦、随意漫骂、冻饿等虐待折磨的方法,这种“软暴力”的行为,同样侵犯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危害婚姻家庭关系。
众多隐藏在调查数字后面的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暴力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危害同样不应小视,应予高度关注。
二、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关系是指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家庭关系依据主体为标准可以分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庭关系不和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夫妻关系不和谐两个人因为彼此相爱而走到一起,组成一个家庭。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琐碎的生活小事可能会渐渐消磨掉当初恋爱的激情,造成一些夫妻之间的矛盾。
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矛盾,会对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
小到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大到婚外情、欺骗、冷漠这样实质性的问题,都会给婚姻和夫妻关系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亲子关系不和谐即父母子女关系。
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的重要环节。
亲子关系不和谐最常见的是亲子关系在发展阶段上的适应困难。
也就是说,有些父母与子女在某阶段可以相互适应,但到了另一阶段则无法相处。
譬如,有些父母能好好照顾且抚养日夜安睡的幼小婴儿,但觉得难以管教到处乱跑的幼儿;或能应付依赖的孩童,但无法与青春期的子女和谐相处。
即平常所说的“代沟”和子女赡养老人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如:青春期的子女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叛逆、自闭,和父母矛盾不断升级;成年的子女对老人的赡养问题不负责任或推脱、逃避;青年的子女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最后沦落成考父母吃饭的“啃老族”等等。
这些问题反映了子女教育和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三)婆媳关系不和谐婆媳关系是指在一家中婆婆和媳妇的关系。
婆媳关系一般都比较容易失调,因此在相处中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
在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明显和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婆媳关系上。
婆媳不合,是使不少人提起就摇头叹息的问题。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很复杂。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女人的地位不断是升高。
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在随之而升级。
那么于男人来说,是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
我也是初次结婚经验不足。
为了大家都能够很好的处理婆媳关系。
那么我们就来先分析讨论一下吧。
把你遇到的事和处理结果拿出来。
供大家参考,评说一下。
我想这样日积月累的,我们就会有真正能力处理好婆媳关系了。
婆媳关系容易失调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关系的特殊性家庭的基本关系有两种: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
其它关系,如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祖孙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
它既不是婚姻关系,也无血缘联系,而是以上两种关系为中介结成的特殊关系。
因此,这种人际关系一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二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
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
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
2、利益分歧婆媳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
有共同的归属,自然也就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双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兴旺发达。
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