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四周年十大制度创新成果
一、打造全国领先的“零跑动+即刻办”政务服务模式
创新全流程网上办理方式,优化线下窗口办事体验,推出政务服务集成改革方案。

“零跑动”集合信任审批、电子材料、电子证照、物流快递等多种举措,利用可视化技术提供在线查询进度和全程导办服务,实现网上申办、网上审批的全流程网办。

全区“零跑动”事项达1192项,比率提高至65%。

“即刻办”通过精简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对个人办理的七类政务服务事项及企业办理的四类政务服务事项即来即办、结果立等可得。

目前已实现11类343项政务服务事项“即刻办”,办理时限压缩93%,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群众办事到场次数和等候时间。

线上线下双通道同步提速,提供更多办事选择,全面提升办事体验。

二、首创“交地即开工”项目审批新模式
创新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审批办法,在产业园区内试行带方案出让项目“交地即开工”,将普通工程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4个审批阶段合并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2个阶段。

通过完善并联审批和告知承诺制等措施,同步办理原先需要逐步办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项目核准或备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设计方案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施工许可证等审批事项。

借鉴香港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审批方式的先进理念,试行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取得用地后立即办理施工许可证。

2月18日“丰泰”项目成为全国首例交地即开工项目,标志着南沙“交地即开工”改革顺利实施。

三、构建国际一流供电服务体系
出台广州首个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地方规范性文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出系列全国领先的电力服务举措。

采用低压供电,实现企业零成本接电。

执行“二证受理”,办电环节精简为2个,低压客户平均接电时间控制在10天内。

以“互联网+”服务实现足不出户申请办电。

推行套餐式用电综合解决方案,推广临电租赁共享服务、全国首创电力服务保险产品“电能保”、实行停电补偿机制等。

深化售电侧改革,为企业累计节约电费3.25亿元。

建设用电高可靠性示范区,实现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2分钟,比肩国际一流的香港电网水平。

权威第三方机构评估显示,2018年自贸区南沙片区“获得电力”全球模拟排名跻身第3位。

四、打造快速退税服务新模式
率先推出快速退税服务,通过优化再造退税业务流程,全面实现增值税一般退税1天办结、出口退税3天办结。

对符合增值税一般性退税条件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退税申请,办结时间由10天压缩到24小时以内,用时缩短90%。

对无审核疑点的出口退税申请,办结时间压缩为3个工作日,比规定时限缩短70%。

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后续监管”,以数据管理、智能监管、
定期抽检等措施实现后续监管全覆盖。

快速退税服务新模式是税务“放管服”改革的重大突破,大幅提升税收服务效率和企业获得感,实现征纳双减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五、打造跨境电商便利化通关新模式
以监管集约化和通关便利化为核心,推出跨境电商南沙监管方案。

一线进境入区环节实行“先放行入区、后理货确认”,二线出区进口环节实现“7×24小时”智能验放,通关配送时效大幅提升。

以商品、国别地区、企业等多维度风险管理实现智能化管控,全面支持分拨、加工、流转、退货。

在全国首创溯源体系基础上,实现跨境电商消费者全面溯源查询、维权,擦亮“好货走南沙”品牌。

推行跨境电商企业“同业联合担保”,叠加“先放后税、汇总缴纳”等措施,减少了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系列便利化措施成功吸引全国排名前四的国际跨境电商企业均在广州南沙设立多元化、全链条跨境电商运营基地,助推南沙成为国际跨境电商产业重要枢纽。

2018年南沙跨境电商保税进口(BBC)累计货值98.7亿元人民币,进境电子清单3660万票,网购保税业务规模全国排名第二。

六、首创分拨中心智能化监管模式
从大型跨国企业全球分拨业务需求出发,对标国际先进贸易监管理念,以国际分拨中心建设为载体,打造海关集成监管模式。

通过简化申报、智能验放,提高货物进出区效率,满足企业进出口货物集拼、转口贸易、国际中转等各类需求。

通过分账管理、
同仓存储,以分拨中心管理系统对接监管系统,实现国内货物入区不退税、出区不征税。

通过自律管理、自动核放,使保税港区内企业可自主备案、合理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缴税款。

通过两地一检、结果互认,支持粤港澳CEPA项下监管制度深度融合。

集成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分送集报、先入区后报关等创新措施,为企业提供一般贸易、保税电商、保税物流、出口集拼、转口贸易、简单加工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分拨中心实现“管得住、管得好、通得快”,吸引雀巢、安利等跨国企业国际分拨项目纷纷入驻。

七、搭建全球首个数字贸易综合服务系统
南沙积极推动国际数字贸易服务系统建设,依托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电子证据链技术和跨境物联网技术,搭建国际数字贸易综合服务系统。

目前完成技术开发并已上线运行,在德国、西班牙、卢森堡、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设立了境外办事处。

通过该系统可在十几分钟内完成跨境双边出口、进口清报关提请过程,经各国单一窗口实现多国海关进出口报关文件、数据合规转译,便捷完成跨境远程报清关。

全球首个数字贸易综合服务系统上线运行,大幅提升了跨境贸易通关效率,得到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口岸协会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在数字贸易时代国际规则制定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八、落地全球首个“香港+保税港区”飞机跨境转租赁项目
创新飞机租赁交易模式,实现国际飞机租赁商全球首次以“香港+保税港区”双SPV模式参与内地航空市场。

该模式下,租赁商可享受香港融资优势及飞机租赁新税收优惠。

飞机进入南沙保税港区后,境内项目公司可享受保税港区分期缴纳进口关税和便捷通关政策。

租赁资产所有权保留在香港,待租赁期届满,便于产权转让或进行新的租赁交易。

2019年3月31日,美国航空租赁公司通过在香港设立的项目公司将一架787-9梦想客机租赁给南沙保税港区的南航二十六号租赁(广州)有限公司,继而转租给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使用。

项目的成功试水,降低了飞机租赁业务成本,改善了航空公司业务现金流,有效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飞机资产的流动,将助力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航空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九、出台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纲要
出台《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纲要(2019-2021)》,系统推进南沙法治环境建设。

《纲要》立足南沙、接轨国际,以司法程序更便利、行政执法更规范、纠纷解决更高效为目标,制定自贸区法治保障、智慧政法建设、粤港澳法治融合、产权保护、“一带一路”国际化法律服务、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执行提速增效7部分30项任务。

凸显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特色定位,对接港澳规则,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深入开展粤港澳司法
交流协作,充分发挥全国首个聘任港澳籍人士担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试点优势,高标准建设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十、首创对接港澳的社会服务令检察制度
制定全国首个涵盖适用条件范围、社会服务事项设置、检察业务操作流程等内容的《社会服务令制度工作规程(试行)》。

通过引入香港地区“认罪认罚具结”“刑事和解”两大机制,确保涉案人员认罪悔罪及保障被害人及时获得赔偿。

通过与辖区社会公益组织搭建社会支持体系平台,让61名犯罪情节轻微、取得被害人谅解、立志改过自新的涉罪人员通过投身公益的方式积极主动回馈社会,修复因犯罪而破损的社会关系,争取检察机关对其作出不留案底的酌定不起诉处理。

社会服务令制度以建章立制规范秩序,以社会服务消化矛盾,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法律体系融合接轨,提升南沙国际化法治水平。

除了以上发布的十大制度创新成果外,我们从2018年度105项制度创新案例中筛选出三十项具有首创性、可复制推广价值的案例,其中投资便利化领域7项、贸易便利化领域10项、金融开放创新领域6项、法治营商环境领域7项,已和十大制度创新成果一起编辑成册,供各位来宾和媒体朋友们参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