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法复习(专利权)

知识产权法复习(专利权)

知识产权法复习纲要——专利权第三编专利权第十一章专利权概述1、专利:(1)专利权;(2)专利文献;(3)发明创造作为专利的发明创造:(1)特殊性;(2)可专利性;(3)授权性专利权: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垄断权2、专利制度的核心:授予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依法享有的垄断权专利制度的基本特征:(1)法律保护;(2)科学审查;(3)公开通报;(4)国际交流3、专利法:因发明创造的开发、实施及其保护等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专利法调整对象:因发明创造的开发、实施及其保护等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第十二章专利权的客体1、专利权的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2、发明: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的分类: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分类意义:(1)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内容不同;(2)专利权行使方式、效力范围不同;(3)举证责任不同3、实用新型: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组合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特点:(1)只适用于产品;(2)针对产品的立体形状、构造;(3)目的是为了实用;(4)可自由移动的物品不构成实用新型:方法;无确定形状的产品(气态、液态、粉末状、糊状、颗粒状)4、外观设计:是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它们的结合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特点:(1)以工业产品为载体;(2)独立的工业产品;(3)设计附着在产品上;(4)以追求美感为目的5、不授予专利权:(1)违反善良风尚的发明创造;(2)违法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3)不可获专利的主题: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第十三章专利授权条件1、专利授权的实质性条件,可专利性,专利发明创造的本质特征2、发明、实用新型的专利授权实质条件:“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3、新颖性:“新”技术,不是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丧失新颖性):已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1)技术已公开;(2)抵触申请(冲突申请)公开的方式:(1)出版方式公开;(2)使用方式公开;(3)其他方式公开冲突申请:在申请日以前,同样的技术已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理解:如果在先申请未被受理,或者受理后在专利申请公开前被驳回、撤回、被视为撤回或放弃,都不构成抵触申请。

丧失新颖性的例外:在申请日前6个月内:(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判断新颖性的时间点:(1)申请日;(2)优先权日。

国际优先权日、国内优先权日4、创造性: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新型有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有创造性:(1)发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开拓性的发明创造);(2)发明解决了久悬未决的技术难题;(3)发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4)发明推翻了所属技术领域长期存在的技术偏见或者打破了认识上的局限性;(5)发明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发明的创造性高于实用新型5、实用性:能在产业上制造或使用,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可实施,可再现,有益不具有实用性:(1)不具有再现性;(2)缺乏技术手段;(3)违背自然规律;(4)利用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完成;(5)不能产生积极效果6、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实质条件:“三性”——新颖性、美观性、合法性第十四章专利权的取得1、专利申请人A、一般情况:发明人或设计人B、职务发明:(1)执行本单位的任务;(2)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执行本单位的任务:(1)本职工作;(2)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任务;(3)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工作。

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属于该单位;申请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发明人(设计人)获得奖励权,获得合理报酬权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设计人)约定申请权与专利权C、合作发明创造:(1)合作开发合同约定;(2)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和个人D、委托发明创造:(1)委托开发合同约定;(2)完成的单位或个人(受托方)E、共有:(1)约定权利行使;(2)单独实施权,单独普通实施许可权;(3)收益分配F、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转让与继承,专利申请提出以前,专利申请提出以后2、专利申请原则:(1)书面原则;(2)先申请原则;(3)单一性原则先申请原则:先申请人;同日申请自行协商单一性:一申请一专利单一性例外:属于一个总的构思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同一产品两项以上相似外观设计;用于同一类别并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外观设计专利分案:(1)时间:专利授予前;(2)分案不改变原申请类别;(3)可保留原申请日,优先权日3、专利申请日:(1)申请日;(2)优先权日申请日的确定:(1)面交: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2)邮寄:寄出的邮戳日;不清晰的,收到日优先权:国际优先权,国内优先权4、专利申请文件发明、实用新型申请文件:(1)请求书;(2)说明书及摘要;(3)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以说明书为依据,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外观设计申请文件:(1)请求书;(2)图片或照片;(3)简要说明5、专利申请的撤回6、专利审批审查制、不审查制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1)初步审查;(2)公布申请;(3)实质审查早期公开,延迟审查:申请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根据申请日的请求早日公布实质审查:(1)3年内申请审查,预期视为撤回;(2)必要时专利部门自行审查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的审批:初步审查审查决定:(1)驳回申请;(2)授予专利权。

发给发明专利证书,登记,公告。

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7、专利复审原因:专利申请人对驳回专利申请的决定不服提起时间: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复审请求书复审机构: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决定:(1)撤销驳回,继续审查;(2)维持驳回复审不服:3个月内向法院起诉第十五章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宣告1、专利权的保护期:发明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1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有优先权的:自实际申请日(提交专利申请之日)起算2、专利权终止:(1)保护期满;(2)书面申请放弃;(3)未交纳专利费3、专利权无效宣告原因:第三人认为已授予的专利权不符合专利法规定提起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审理机构:专利复审委员会审理决定:(1)宣告专利权无效;(2)维持专利权无效宣告效力:视为自始不存在。

但对已执行、已履行判决、合同、处理决定无追溯力,显示公平的全部或部分返还不服的救济:3个月内向法院起诉4、专利权终止与专利权无效宣告(1)概念不同:有效专利效力消灭;专利无效,本不该存在(2)依据不同:保护期满或放弃,不交费;不符合专利法规定(3)后果不同:终止后不受法律保护,以前的法律关系有效;自始无效第十六章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1、专利权的内容:(1)独占实施权;(2)转让权;(3)许可权;(4)放弃权;(5)标记权A、产品发明或实用新型独占实施权:(1)制造权;(2)使用权;(3)销售权;(4)许诺销售权;(5)进口权B、方法发明独占实施权:(1)使用专利方法;(2)使用用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3)许诺销售用专利方法获得的产品;(4)销售用专利方法获得的产品;(5)进口用专利方法获得的产品C、外观设计独占实施权:(1)制造外观设计产品;(2)销售外观设计产品;(3)进口外观设计产品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专利使用费2、专利权的限制A、专利权强制许可(1)滥用专利的强制许可;(2)为公共利益目的的强制许可;(3)对专利药品的强制许可;(4)交叉强制许可(从属专利的强制许可);强制被许可人不享有独占实施权,无权分许可B、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1)专利权穷竭;(2)先用权;(3)临时过境;(4)科研使用;(5)医药审批C、国家计划许可(政府征用许可,指定实施)3、善意侵权能证明产品合法来源,侵权行为,不承担赔偿责任第十七章专利权的保护1、保护范围发明或实用新型: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用于解释外观设计:图片或照片为准,简要说明用于解释2、专利侵权行为的判断(1)专利权有效原则;(2)以权利要求内容为准原则;(3)技术特征完整对待原则;(4)全面覆盖原则;(5)等同原则;(6)禁止反悔原则;(7)多余指定原则3、专利侵权形式:(1)直接侵权;(2)假冒他人专利;(3)间接侵权4、对专利侵权的处理:(1)协商;(2)专利行政管理部门;(3)调解;(4)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处理专利侵权案件:(1)中院;(2)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3)证据保全;(4)诉讼时效。

2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5)举证责任:发明方法专利举证责任倒置。

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个人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5、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1)停止侵权;(2)赔偿损失;(3)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数额的确定:(1)实际损失;(2)侵权获得的利益;(3)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4)法院确定10,000——100,00,00万的赔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