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石油钻井公司
工程事故和复杂情况责任追究管理规定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对工程事故和复杂情况(以下统称为“井下故障”或“故障”)的管控,降低井下故障率,杜绝重大工程事故发生,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涉及的井下故障包括在钻井和专业技术服务施工作业过程中,因违章操作、管理不到位或服务质量问题等人为原因造成的责任故障,以及因技术水平或服务能力不足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故障。
第三条发生井下故障,相关责任方应承担因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人为原因造成的责任故障,还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二级单位和机关部门。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五条工程技术处职责:
(一)负责组织制订井下故障责任追究规章制度。
(二)负责组织开展井下故障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
(三)负责组织开展井下故障预防与处理,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技术管理措施。
第六条其他相关处室职责:
(一)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调查井下故障中涉及的
技术类产品质量。
(二)概预算中心负责组织测算井下故障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三)人事处和纪委监察处负责对责任故障相关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四)财务资产处负责对井下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按责任划分进行财务核算。
第三章范围及分类
第七条工程事故包括钻完井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卡钻、卡套管、卡连续油管、固钻具、断钻具等;测井过程中发生放射源落井等。
第八条工程复杂情况包括钻井过程中发生的长时间划眼、严重井漏和井塌、下井定向仪器没信号、套管下入中途起套管等。
第九条按照井下故障造成的时间和经济损失,共分为四类故障:
(一)一般故障:损失时间在7天以内,或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总计在50万元以内的故障。
(二)较大故障:损失时间在7~30天,或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总计在50~300万元的故障。
(三)重大故障:损失时间在31~90天,或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总计在301~1000万元的故障。
(四)特大故障:损失时间在90天以上,或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总计在1000万元以上的故障。
第三章责任划分
第十条按照人员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操作或管理行为与导致井下故障发生之间的关联程度,将责任故障划分为以下四类:
(一)直接责任:因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等原因导致井下故障发生,责任方负直接责任并承担全部经济损失。
(二)主要责任:未按照施工作业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履行职责,对故障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责任方负主要责任并承担80%经济损失。
(三)次要责任:未按照施工作业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履行职责,对责任故障发生起着一定作用,责任方负次要责任并承担20%经济损失。
(四)管理责任: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井下故障发生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的各级管理人员。
第四章调查
第十一条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尊重科学的原则开展井下故障调查。
第十二条工程技术处组织收集、统计、上报各类井下故障信息。
第十三条一般、较大和重大故障由工程技术处牵头开展调查,相关部门参与调查。
第十四条特大故障由公司成立联合调查组,生产协调处、财务资产处、人事处、质量安全环保处、审计处、纪检监察处、工程技术处、概预算中心等相关部门参与调查。
第十五条调查组职责:
(一)查明井下故障发生的经过和原因。
(二)核定井下故障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三)认定井下故障等级和责任划分。
(四)组织召开井下故障分析会,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整改措施。
(五)向公司提交井下故障调查报告,提出对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处罚对象及方式
(一)单位责任
造成井下故障的相关二级单位按照责任类别应承担经济损失,外部服务方执行合同相关条款规定。
(二)个人责任
对造成井下故障的相关现场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外部服务方除外)。
第十七条依据责任故障等级,分别给与相关责任人下列处罚和处分:
(一)一般故障
给予负有直接责任和主要责任的现场人员通报批评处分,并每人处罚500元。
(二)较大故障
1. 给予负有直接责任和主要责任的现场人员警告处分,并每人处罚1000元。
2. 给予负有管理责任的相关人员通报批评或警告处分,每人处罚2000元。
(三)重大故障
1. 给予负有直接责任和主要责任的现场人员记过处分,并每人处罚2000元。
2. 给予负有管理责任的相关人员警告或记过处分,每人处罚3000元。
(四)特大故障
1. 给予负有直接责任和主要责任的现场人员记大过或降职处分,并每人处罚3000元。
2. 给予负有管理责任的相关人员记过、记大过或降职处分,每人处罚5000元。
第十八条因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责任划分如下:
1. 施工方未按工程设计编制有效口井施工方案或制定技术措施,导致后续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井下故障,责任方承担全部责任。
2. 由单方原因造成的井下故障,如因设备故障、落物卡钻、固钻具等,责任方承担全部责任。
3. 划眼过程中发生的卡钻,原则上钻井施工方承担主要责任,钻井液服务方承担次要责任。
4. 因井壁失稳造成的长时间划眼、卡钻等井下故障,原则上由钻井液服务方承担主要责任,钻井施工方承担次要责任。
5. 因井眼轨迹控制井下定向仪器或工具等原因,造成的
长时间划眼、卡钻等井下故障,原则上由定向井服务方承担主要责任,钻井施工方承担次要责任。
6. 井下发生钻具事故,钻具服务方无法提供有效检测报告,由其承担全部责任;钻具本体、扶正器、接头发生断裂,钻具服务方承担全部责任;钻具发生粘扣或接头刺漏,钻井施工方承担全部责任。
7. 测井服务中,因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放射源落井,测井服务方承担全部责任。
放射源落井按照特大故障进行追责。
第十九条对于发生井下故障隐瞒不报的,按故障升级进行追责。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工程技术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