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校联考考场作文佳作评析

十校联考考场作文佳作评析

十校联考考场作文佳作评析(2篇:杨兆瑜、宣超敏)
By 仁智山水发表于 2009-12-18 15:30:00 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
那是临近高考的一个晚上,儿子正在家里复习功课,可突然停电了,儿子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埋怨。

父亲听见了,走进书房,对儿子说:“孩子,现在你要做的,是去点亮一支蜡烛。


点亮心烛(高三生物班杨兆瑜)
当黑暗突然闯入临近高考的学子,他不知所措,怨天怨物,他沉浸在黑暗中,忘却了点亮光明。

其实,是心压负了太沉重的负担,而忘却了点亮心中的蜡烛。

(“黑暗突然闯入”,营造氛围,承接材料,不至偏题。

继而,追寻原因,点题。


还要抱怨多少次树木的凋落其实凋落的是我们的心灵。

还要叹息多少次生活的乏味其实苍白的是我们的眼睛。

还要数落多少次深夜的漆黑其实暗沉的是我们的心智。

(独句成段,简洁明快。

“抱怨”“叹息”“数落”,“凋落”“苍白”“暗沉”,“心灵”“眼睛”“心智”,词汇变幻丰富,情景若在眼前。

)在韶华而逝中,渐渐失去了原本明亮的心灵,被外物染上了不净的尘埃。

点亮心烛,是一份迫切的需要。

(深入一层,追寻原因,再次点题。


在那个悠长的雨巷中,有一个寻觅丁香般结着凝愁姑娘的彷徨人,他渴望,渴望啊和平、渴望幸福,他的心烛若隐若现,似欲熄灭。

可在中国风雨征程中,他毅然地点亮了心烛,他迫切地需要信仰。

戴望舒,最终等来了胜利,幸福。

(“戴望舒”“心烛若隐若现”,事例典型,语句舒缓,长短相间,善用形象词汇。

点出“信仰”,明确“心烛”,很好。

这就是具体形象,具体到“和平”“幸福”,“信仰”。


在风雨交加的情形中,渐渐滋生了迷茫不知所措的心态。

点亮心烛,是一次明志的坚定。

(这是第一层次,概括明确。


朱自清踏着夜的笙箫走近荷塘,月色极美,可心颇不平静,国愁,内心的悸动,使其无法入眠,他一番散步,却是点上了心烛,他坚定了志气。

在食物缺乏的年代中,他宁饿也不食美国资助之食。

(“朱自清”“点上了心烛”,开掘另一层次。

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是1927年,29岁,“宁饿也不食美国资助之食”,是1948年,50岁贫病交加时。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现实中,渐渐迷失自我的情况下,点亮心烛,是一个睿智的选择。

(展开第二层次,由“明志”到“睿智”。


当各类选秀节目乐此不疲,当醉后驾车事故此起彼伏,当全球急速召开碳污染的会议,我们需做一个明智的选择,点亮心烛,审视现实,反思自我。

(联系现实,概括略写,精炼精警。

再次点题,联系自我。


然而,点亮心烛,不是如此简单的。

它需要透彻的眼光,出世入世心态的转换,从特殊到普通的过度。

发现美,变换思维的惯性。

一份萧然物外之气,一些不拘于时的洒脱,一丝智慧的灵动,皆能使心充满光亮。

(“然而”一转,推进层次。

在前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这里解决问题,但是只需简单明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点亮心烛,便能觉察,正因夜的黑,才使更明。

(引用确切自然,意味丰富,启人深思。


(二类卷中)
(2009年12月18日)
停止埋怨!(高三生物班宣超敏)
生活中,随时会出现突发事件。

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难免会埋怨一番。

但越早停止埋怨,想出解决方案才是上上之策。

正如材料中的儿子面对停电已是定局,那埋怨不会带来电。

但只要点一支蜡烛,那希望之光就又被点亮了。

(引题简洁,紧扣材料。

“希望之光就又被点亮”,既形象,又明确。

)停止埋怨,才能开启希望。

多说多抱怨无济于事,实干才能带来希望。

(进一步使观点明确。


停止埋怨,知足常乐。

生活中大部分抱怨来源于人们太多的不满足。

于是见别人比自己好就眼红不满,开始抱怨父母,抱怨命运。

苏轼不抱怨自己的命运多舛,洒脱一生,知足者常乐。

司马迁亦不怨自己不公平遭遇,游历山水,写下浩浩荡荡的千古历史。

面对困境,要是爱迪生展开抱怨,停下研究,那就没有了我们明亮的现在。

(这一层谈“知足常乐”,如果最后归结到“希望”就更好了。

司马迁游历
山水是年轻时,应在遭遇困境之前。


停止埋怨,冷静思考。

面对困境,面对不公平,极少数人才会有苏轼的豁达。

埋怨是难免的,但光埋怨是不解决问题的,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尽早摆脱困境。

史铁生不止一次第抱怨自己命运的悲苦,久久难以走出仇怨的生活。

但母亲的离去告诉了他,要珍惜。

于是看清现实,努力生活。

如今大红大紫的周杰伦也有过不被赏识的日子,他一度抱怨人生不平,自己的才华不被大众认可。

可是冷静下来之后,他又开始努力创作,最终由一个小机会长成一代偶像。

(展开第二层次,如果说“冷静思考”带来希望,岂不更好!史铁生例典型,还可以更具体,母亲鼓励他走向文学之路,为他点燃文学之烛,带来人生“希望”。

)停止埋怨,开启希望。

其实每次我们停止了埋怨以后,是一次希望的开启。

生活中,学习上,每每遇到瓶颈,我就抱怨天,抱怨地,抱怨父母老师,抱怨视力范围内的一切。

那时我是那样的烦躁,无法心平气和第说一句话。

却不知大把光阴从我指尖溜走。

我没有抓住时间的尾巴,却只有紧缩的眉头和满脸的不满。

之后,我认真思考了自身失败的原因。

冷静下来,又自信满满地握住手中的笔。

终于又开启了希望之门。

穆公在秦晋殽之战后,及时找到自己的错误,为之后秦一统天下开启了希望之门。

(这一层才真正谈到“希望”。

“希望之门”说法很形象。

结合自身来谈,句句诚恳,发自肺腑,极具说服力。

秦穆公例在这里有些突兀。

)停止埋怨,乌云被驱走了,房间里的灯又亮了。

然而停止埋怨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又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

有个伟人说每每我遇到不顺的事,我就会想想我先辈的艰辛,那样之后一切都不算什么了。

(“然而”一转,进行思辨。


0昨0周1共1)∙上一篇:我本语文
∙下一篇:回归自我
No.3 讨论:十校联考考场作文佳作评析(2篇:杨兆瑜、宣超敏)
By 悠悠寸草心(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2-13 8:18:00
我觉得杨兆宇的文章开头可再做修改,上海老爷爷在考场上阅卷开头很重要,可以使用排比句增加语势,而且立论不明显,但是中间再举例子时使用夹叙夹议不错,可是例子过于不符老爷爷口味,文化底蕴欠缺。

且称呼若改成望舒先生等,可以使文学底蕴增加,更加缺少的是缺少节首句的概括,这样很容易会跌倒2
类中或下,结尾可扩大角度范围,谈及社会,启示或者号召,这种文章一看就是启示感想四步式,要引议联结,缺少联。

这只是个人评价,请老师自行总结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你讲的很有道理,绝对是文章高手啊。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No.4 讨论:十校联考考场作文佳作评析(2篇:杨兆瑜、宣超敏)
By 西岳奇童(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3-5 16:47:00
我觉得第二篇文章是典型的高考作文的一个模板。

我觉得可以为这篇文章做如下修改可以获得高分。

第一文章开头便应该直接引用材料,字数不超过三板纸的第二行。

接着可以增加一类卷写作要点,讲词语换成高端抽象词,如“生活”改为生命。

还有就是文章开头语言太平淡,可以增加点意象写作,用季节意象来衬托当时的环境,或者使用一些山水情韵(山水情韵上手简单而且范围广)。

接着立论。

而在本论部分作者记住了使用节首句,这一点非常好,高考阅卷时间只有
90秒,能在短时间内评价文章的好坏节首句相当重要。

要是节首句能对仗工整
那句更妙了。

其次文昌能在析证部分使用夹叙夹议例子不裸奔这也不错,且材料也不错。

但是如果投机取巧将史铁生换铁生先生是否可以感觉作者的档次上去了。

再有举例时可以使得文字整齐(将长句压缩,短句扩长)那就使文章有了整齐感,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太乱。

还有如过举自己的例子时如果凸显下作者是热爱学习的热爱语文的,那阅卷老师一定给高分。

最后文章欠缺提升到一个大角度,没有启示号召。

最后在结尾处可以适当多写点再次强调论点,如果有时间则呼应下开头,运用山水情韵结尾,那感觉就是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整齐感。

但是作者还需适当的收集些更好的材料写作。

这里我举几个有档次且别人不太用到的人物:沈从文,丰子恺,黄永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