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博物馆案例分析
2、节省建材低碳环保
GRC挂板是环保再生材料,使用废弃的石粉、石渣作为原料,变废为宝; 轻质、高强的性能大大减少了混凝土的用量,其低碳环保的特性更符合 “两型社会”的精神特点。与干挂花岗岩外墙相比,GRC挂板可使结构构件 尺寸减小,经统计共减少混凝土用量约300m³,节省钢材约160t。
3、适宜技术绿色节能
h
30
宁波博物馆
博物馆里形态各异的窗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h
31
h
32
h
33
天津市美术馆
h
34
天津市美术馆总平面
• 天津美术馆坐落于天津市河 西区友谊路与平江路交口,地 处文化广场的核心位置,总建 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临湖而建, 建筑外观简洁大方,极富现 代气息。内部设施完善,既提 供了永久性和临时性展览空间, 也提供了公共教育与文化休闲 的空间,是中国最具现代化标 准的美术展览馆之一,与同处 文化广场地区的天津博物馆、 天津大剧院、天津图书馆、天 津自然博物馆等共同构成天津城市标志性文化建筑群。
h
36
一层平面图
1 展厅、通廊(灵活布展) 2 会议室 3 办公区 4 咖啡 5 电梯前厅 6 贵宾室 7 室外展示区 8 开幕式大厅 9 观众安检入口 10 贵宾及团队入口 11 贵宾 / 办公人员入口 12 货运入口
一层展厅既可用于 临时性展览,也可 作为开幕式大厅举 办开幕式、酒会、 信息发布会等。美 术馆中还有一些备 展区、开放空间展 区,为艺术家展现 其创造力和挑战性 提供了可能。
博物馆案例分析
制作人:蒋泉
• 中国木雕博物馆
• 宁波博物馆
• 天津市美术馆
• 辛亥革命博物馆
• 苏州博物馆
h
2
【中国木雕博物馆-MAD】哈尔滨
这座外型怪异的银色建筑是哈尔滨中国木雕博物馆,建在一个充溢欧陆风 情的高层住宅建筑群中,2013年2月竣工。其设计灵感来自于一段木头,由中 国著名的MAD建 筑事务所设计,该 建筑长约200米,就 像一段来自外星的 银色木头,被冻结 在城市中心一座住 宅区旁边的狭长基 地上。
这样一个新建造体系接续了“循环建造”的中国传统.因为这类砖、瓦、陶片 都是自然材料,是“活的”,为建筑产生了一种和谐沉静的气氛。这些旧建筑材料 如果不回收,并被创造性地再使用,就不能体现它们特殊的价值。建筑师对传统 建造用现代技术进行改造,经过反复实验,发展出一种间隔3米的明暗混凝土托 梁体系,保证了砌筑的 安全。瓦爿墙只是博物 馆的一道装饰性外墙, 它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和 使用新型轻质材料的空 腔,使建筑在达到特殊 的地域文化意味的同时, 获得更佳的节能 效果。
h
43
全景图
h
44
西南侧透视
h
45
南入口正透视
h
46
主入口局部透视
h
47
模型图
采用折板空间钢架的结构体 系,建筑表皮的三角形斜柱 既作为外幕墙支撑骨架,又 作为楼层竖向支撑结构,进 行一体化设计,实现了规则 无柱的展厅和公共空间,达 到了建筑与结构形式的完 美统一。
h
48
建筑传承地域文化
h
9
内部空间
•
h
10
内 部 空 间
00米长建筑实际上 有两个展馆,以中央 的一座入口大厅连接。
基地的原有规划是一 片住宅塔楼,给博物馆 留下的是一片南北向长 约200米,东西进深30米 的狭长地形。因此MAD 的设计用一个中央入口 把两个博物馆空间“分中 有合”地联系在了一起, 通过延伸和扭转来展现 出这种特殊的基地与功 能的关系。
h
37
二层平面图
13 主展厅(灵活布展) 14 多功能展厅(灵活布展) 15 资讯中心,纪念品 16 40人研讨室 17 咖啡服务 18 培训、幼儿活动区 19 休息等待区
二、三层是特展 厅,均为敞开式 现代化展厅,适 合展示丰富多样 的各类当代艺术 作品以及承办大 型文艺类活动。
h
38
天津市美术馆
h
6
中国木雕博物馆
线性的建筑与室外连续的自然景观协调一致,博物馆的交通流线在两个 连通的展厅之间流动。建筑还连接了一个中心入口,弯曲的墙体塑造了 一个朝向天空的大天窗。各个楼层的分区和开口为参观者提供了透明的 视线,让人们和建筑中的各种活动进行互动和连接。
h
7
夜景
h
8
天井
哈尔滨地处寒带,考 虑到了冬天纬度的低太 阳角,在博物馆的形体 上拧开了三个巨型天窗。 它们能够捕捉低纬度的 阳光,并把自然光过滤 到三个主要的中庭中。 两层高的展览空间位于 博物馆的南北两个尽端, 明亮的光线从两侧射入, 以增强访客的体验心情 并尽可能减少“博物馆疲 劳”。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中央空调冷源采用全变频集成 式冷冻站,磁悬浮与全变频的集成式结合系国内首创。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空调冷源系统相对节能标准进一步节能50%。
h
55
*数字技术综合运用 建筑外墙博物馆北面的八字墙是多边 形不规则形态,由多个形状不同、大小 各异的三角形折面组合而成,这一复杂 的空间形体用常规的设计工具和方法都
h
22
二层平面图
2 展厅 3 办公室 5 庭院 6 多功能厅 7 茶室 8 餐厅
h
23
三层平面图
2 展厅 3 办公室 4 入口 5 庭院 6 多功能厅 7 茶室 8 餐厅
h
24
宁波博物馆 剖面图
h
25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外立面的开窗法以及装饰性外 墙采用浙东地区瓦爿墙和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瓦爿墙的面积是1.2万平 方米左右,约占整个博物馆外墙的一半。立面外墙面整体垂直中又各具微 妙倾斜.其中垂直处采用“瓦爿墙”,倾斜处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 ,全长144米,最高处达24米,每平方米需要100块左右的旧砖瓦。这也就 是说,宁波博物馆所用的旧砖瓦在百万块以上。
h
4
中国木雕博物馆
建筑的整体设计概念反应了哈尔滨冬季冰天雪地的景象,建筑师力求 扩大自然景观和当地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对比。这个200米长的博物 馆详细的调查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仔细考虑了基地的现状条件, 最终设计了一个动感的形态,酷似一个被冻结的流体。
h
5
中国木雕博物馆
哈尔滨木雕博物馆建筑总面积达13000㎡,建筑高度21m。外形混沌 而笼统,含糊了固态与液态的界线。建筑表面皮由银色不锈钢板掩盖, 周边的环境和光线投射在上面,构成一种奇幻的视觉效果。因地处东北 ,为了保证建筑很低的热损耗,建筑采用了大量的实墙,并设计了三个 裂开的天窗来捕捉北方的低纬度阳光,同时也为三个中庭空间带来充足 的漫射自然光。 该博物馆的主要藏品包括具有中央特征的木雕作品 以及北方冰雪画。
h
20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建筑本身承 载了宁波丰富的文化信息 。远看它没什么特别之处, 就是一座灰房子,很平和。 走近它,看到的是一幢“半 山半房”的建筑。主体三层 ,局部五层。主体二层以 下集中布局。两层以上, 建筑开裂,微微倾斜,演 变成抽象的山体。
h
21
宁波博物馆
1 入口大厅 2 展厅 3 办公室 4 入口 5 庭院 6 多功能厅 7 茶室 8 餐厅
h
35
天津市美术馆
• 天津美术馆由德国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8万多平 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总展厅面积9000平方米,可同时举办多个高质量 、高规格的国内外大型艺术展览及活动。 其中,四层设有基本陈列展厅,全部为恒温恒湿封闭展柜,主要展出馆内策 划的常设陈列展 ,包括精选馆藏、精品文物及重要艺术家专题展等。 藏品库房位于地下一层,全部为按照博物馆库房标准体系建造的恒温恒湿库 房。
这些旧砖瓦来自宁波周边地区,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存留下来的, 相当于把宁波历史砌进了博物馆。主要有青砖、龙骨砖、瓦,甚至还有打 碎的缸片。年代多为明清至民国期间,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期的古砖。这 与博物馆本身“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
h
26
宁波博物馆
h
27
宁波博物馆
h
28
宁波博物馆
h
29
宁波博物馆
三 层 中 庭
h
39
天津市美术馆
四层茶室
h
40
天津市美术馆 湖景
h
41
天津市美术馆
室外前庭院
馆内主楼梯
h
42
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 的一座专题博物馆。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广场南侧,与武 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 烈士祠牌坊等串联成首义广场炫目的文化符号。
剖轴侧
h
13
总平面
h
14
剖面图1
h
15
剖面图2
h
16
2010年11月施工现场
h
17
施工现场
h
18
宁波博物馆
h
19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采用的是新乡土主义风格, 这种建筑理念是在对建筑非人性倾向的反 对中诞生的。它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和设 计模式,而是在设计中尽量使用地方材料 和做法;同时要符合现代生活,用现代技 术,有时代感。
三楼缅怀区
h
54
几大特色
1、墙体选用轻质挂板
为了形成自然雕琢的肌理效果,选择了GRC挂板作为内外墙材料,面积达 11000㎡,如此大规模、表面肌理连续且不规则、最大凹凸达625px的具有 强烈雕塑感的GRC外墙在国内尚属首例。相比传统天然石材而言,此材料 具有分块尺寸大、色彩丰富可调整的优点,同时能保证不规则肌理的连续 性,更好地表达建筑的精神特质及特殊的艺术场景氛围。
h
51
体验式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