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地理复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练习题[基础训练]1.深圳市在预测未来人口数量时主要考虑(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死亡率 C .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2.以下人口迁移,属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的是( )①支边开荒,建设新城 ②大量的自发迁移 ③务工、经商 ④高校招生、搬迁、分配的人口迁移 A.①④ ﻩ B.①②ﻩﻩ C.③④ﻩ D.①③ 读某关系式图,回答3-4题。
3.若甲代表人类社会,乙代表自然环境,则箭头a 表示 ( )( ) A .利用风力发电 B.排放工业“三废”C.治理荒漠D.开山采石引起崩塌、滑坡4.若甲代表我国东部沿海,乙代表我国中、西部地区。
有关我国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 代表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 B.a 代表的人口迁移主要是政策性移民C.目前,b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D.三峡库区移民的方向主要为b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5-7题。
5.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775% B .3.7% C.0.885% D.0.95% 6.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 .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7.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 .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下表是X 、Y 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8-9题。
人口密度(人/K m2)出生率(%)死亡率(%) X 国 108 4.2 1.8 Y 国2570.60.78.具有X 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北美洲 9.造成 X 、Y 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龄 0-14岁 15-59岁60岁以上 总计甲 人口数 2 10000死亡率(%) 0.60.6 2.5 乙 人口数35 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海拔(米)<200 200--500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人口数量(万人)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人口比重(%) 64.917.2 7.7 8.9 1.4面积(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面积比重(%) 15 10.216.9 25 32.9人口密度(人/km2) 507.6 199.9 53.2 41.8 5(1)从表中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
(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的旅游环境容量在逐年增加,原因是。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理由是。
[能力提高]下表为我国几个城市1990~2000年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11-12题。
城市人口增长率(%)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甲-9.65 60.1512.73乙-12.70 24.30 1.90丙-16.2070.10 5.8011.三城市近郊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较差 B.近效现代农业的兴起C.近郊大型工业的飞速发展D.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12.以下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城市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B.甲市近郊区人口增长数量高于其它两个城市C.缓和了城市中心地区的工业和人口压力D.近郊区和远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促使该变化产生的重要因素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于东北。
回答13-15题。
13.地理学中最适于用来解释华北人口迁移的概念是()ﻩA、交通易达性ﻩB、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C、经济区域专业化D、环境人口容量变化14.东北地区在哪一方面表现的地理特色,与清代华北的移民关系最密切()A、农作物的组合类型B、制造业的结构ﻩC、林矿业的开发D、畜牧业的分布15.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的下列形式是()ﻩ下表是“1953~2000年江苏人口变化情况表”,读表回答16-17题:年份总人口(万人)每百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户规模(人)1953 3767.294.49 14.78 4.191964 4452.21 3.71 14.83 4.091982 6052.115.55 15.82 3.911990 6705.68 6.79 21.24 3.6620007438.078.76 41.49 3.2316.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 )A.最近十年江苏的家庭户数呈现减少势头B.最近十年江苏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C.最近十年江苏人口的增幅达历史最小值D.江苏距离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17. 对上题得出的正确答案,你认为导致这种事实的主要原因是()( )A.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B.江苏人均GDP增长较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C.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D.江苏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18.下面左图为“沿经度20°线上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该洲赤道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右图四幅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中,该洲缺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数字代号),表示左图中B地所属气候类型的是(填写代号)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左图中所示大气环流状况判断,此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尼罗河水量大增,阿斯旺水电站的发电量进入高峰期B.图中C地树木落叶,草类枯黄,动物大规模向南迁移C.开普敦天气多雨,好望角附近风急浪高D.我国华北平原盐碱地的盐分相对稳定(4)左图中B地区土地利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左图中C地区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问题。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的增加,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________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世界上十六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与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坐标系”图,回答以下问题⑴从图中看出,尼日利亚人均资源拥有量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⑵日本人均资源拥有量比尼日利亚人均资源拥有量_______,其经济发展水平比美国____________⑶能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是________,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是____________;在图示国油区中东拉美非洲东欧北美西欧东南亚国家俄罗斯美国⑷从图中看出,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于、高于)世界平均值,这主要是由于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D2A3BC 4BC 5C 6D 7B 8C 9A10.(1)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和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2)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低(3)西藏的交通设施在改善(4)不能。
因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11AD 12CD13D 14A15A 16BC 17AD18.答案:(1)刚果盆地、东非高原(2)②④①(3)AC(4)土地沙化过度垦殖和放牧,破坏植被(5)过渡型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解析:本题对读图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强。
解题的关键首先要读懂左图,这是非洲沿20°E的地形剖面图。
该洲南部为南非高原,赤道穿过东非高原和刚果盆地。
从左图中也可看出此时赤道低压带移向赤道以北,为北半球的夏季。
B地为热带草原景观,在土地利用方面由于过度垦殖和放牧,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化严重。
19.(1)外来流动人口增强社会的活力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些压力,对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等(2)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及赡养照顾众多孤寡老人等关心照顾老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制度等。
1D2A 3BC 4BC5C 6D7B8C 9A10. (1)沿海和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和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2)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低(3)西藏的交通设施在改善(4)不能。
因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环境人口容量小11AD12CD 13D14A 15A 16BC17AD18.答案:(1)刚果盆地、东非高原(2)②④①(3)AC(4)土地沙化过度垦殖和放牧,破坏植被(5)过渡型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解析:本题对读图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强。
解题的关键首先要读懂左图,这是非洲沿20°E的地形剖面图。
该洲南部为南非高原,赤道穿过东非高原和刚果盆地。
从左图中也可看出此时赤道低压带移向赤道以北,为北半球的夏季。
B地为热带草原景观,在土地利用方面由于过度垦殖和放牧,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化严重。
19.(1)外来流动人口增强社会的活力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些压力,对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等(2)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及赡养照顾众多孤寡老人等关心照顾老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