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之课例:战国四公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之课例:战国四公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之课例:战国四公子
案例一:
学段学科:高中语文
案例类型:单元设计
课标内容:
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36学时)
学习目标与内容:
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

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引导学生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

组织学生在具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坚持在研读的过程中勤查资料,勤做笔记;围绕所读作品,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注释、评点等资料,加深和拓展对作品的理解;学习运用评点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不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案例设计:
单元主题:战国四公子
学习内容(基本资源):《平原君列传》《孟尝君列传》《春申君列传》《魏公子列传》
情境+问题:若你是战国时期的一名士,你更愿意到四公子谁的门下生活?
任务设计:
第一梯度的任务:初读文本,理解基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把握传记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如:
任务1.“请为战国四公子编制大事年表”、“请列出平原君所做之事及宾客为平原君所做之事”、“冯驪,毛遂是怎样的人?”等。

第二梯度的任务:评价人物,锻炼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如:
任务2.“请为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写一段评语”、“请为信陵君写一副对联”等。

一二梯度的任务侧重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
用”,“审美鉴赏与创造”。

第三梯度的任务:梳理、探究,发现、创新。

任务3.请比较四公子,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士,你更愿意到谁的门下生活?请申明理由。

(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侧重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
任务4.从“战国四公子列传”中你还能读出哪些(政治、文化、社
会等)信息?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传承”。

)
任务5.请说一说《史记》塑造人物的方法。

(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
任务6.从“战国四公子列传”的自主阅读中你积累了哪些语言现象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有什么体会?(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
任务7.请就这四篇列传中你感兴趣的某一问题进行探究。

(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传承”。

)
学习方式:
第一阶段(6课时):以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为主。

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

第二阶段(2课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总结自学成果,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学习体会:
“读完战国四公子后,我惊喜的发现,自己居然读了这么长的文言文。

我在惊喜的同时,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能完成了这么长的文章阅读。

以前,老师总是教短小的文言文,并逐字逐句的去翻译,直到讲明白为止,我们在那种方法下学习,虽然理解消化快,但是却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我们读了战国四公子之后,在摸爬滚打中学会行走,下面就说说读长篇文言文的收获:一,先通读一遍。

在通读的过程中,划出不理解的地方,也许有许多字不认识,但是通读能使我们了解故事主线,这能使我们更清楚的理解。

二,加上注释理解。

一些不理解的词,通过注释可以解决,这样对文章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清晰,注释没有的字
可以翻古汉语字典。

三,深层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情节和文章透露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信息,以期对文章有整体且深入的理解。

”(肖宇捷)
“学习完四篇古文后,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士,你更愿意到谁的门下生活?”面对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宁愿周游在外,不去投奔任何一个人。

诚然,这四人各具特点,都争相给士以厚待,却也各自有一些以现代人的道德观念难以接受的地方。

我首先排除的是平原君,尽管他肯为躄者杀美人,是对士的敬重,可这种做法未免太残忍、粗暴;其次,他未必善于相士,先是没有辨出毛遂的才干,又是对公孙龙的言论没有主见;他对出兵救邯郸的迟而不决,比起信陵君来,魄力和决断力也逊色很多了。

孟尝君,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好客自喜了,由于这个原因,其门下大多暴桀子弟,与这些人打交道,想必也是困难有加的;更重要的是孟尝君对齐不甚忠诚,为被重用不惜背叛齐国,在这种人门下会很缺乏安全感的。

信陵君是位很有影响力也很有胆魄的雄才,他带兵救赵救魏,立了大功;他对宾客的态度极其恭敬,而且不看中士的身份地位,但是他对魏也不尽忠诚,无怪不受魏王重用。

但他最致命的弱点要数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信陵君受到赵的感谢,顿时飘飘然起来,居功自傲,幸亏听了宾客的劝谏才清醒过来,但他晚年因不得魏王信任而自暴自弃,竟一蹶不振了。

相比之下,春申君的个人能力很强,始终不背叛自己的国家,也算得上是忠诚了,他进献李园的妹妹是他道德上唯一的污点,败在李园手里也只能说是糊涂一时,至少没有直接作出对自己的国家不利的事情来,因此非要选择的话,我会到春申君门下。

”(鲁聪)
在这样的学习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通过精炼的驱动性问题和任务(项目)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理解知识,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并在体验中升华为素养。

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研讨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教练和伙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