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有机污染

土壤有机污染


有机污染化学
1. 物理净化作用
土壤是一个多相的疏松多孔体,犹如天然的大过 滤器。固相中的各类胶态物质—土壤胶体又具有很强 的表面吸附能力。因而,进入土壤中的难溶性固体污 染物可被土壤机械阻留;可溶性污染物可被土壤水分 稀释,减少毒性,或被土壤固相表面吸附(指物理吸附), 但也可能随水迁移至地表水或地下水层;某些污染物 可挥发或转化成气态物质在土壤孔隙中迁移、扩散, 以至迁移入大气。物理净化作用只能使污染物在土壤 中的浓度降低,而不能从整个自然环境中消除,其实 质只是污染物的迁移。
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输入、积累和土壤环境的自净 作用是两个相反而又向时进行的对立、统一的过程,在 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一定的动态个衡。在这种平衡状 念下,土壤环境是不会发生污染的。
有机污染化学
如果人类的各种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 土壤(包括施入土壤的肥料、农药),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 环境的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动 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过程占据优势,可导致土壤环境正常 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或者土壤生态发生明显变异, 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种类、数量和活性)的变化,土壤酶活性 的减少;同时,由于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从而引起 大气、水体和生物的污染,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的 健康。这种现象属于土壤环境污染。因此,我们说,当土壤环 境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或当污染物在土壤环 境中的积累量超过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境标准时,即为土壤 环境污染。
吸附机制
有机污染化学
有机污染化学
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与净化
土壤污染概念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 力,而且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时的状况。土壤 污染物应是指土壤中出现的新的合成化合物和增加的有 毒化物。事实上,土壤原有的物质中包括了多种有毒物 质,如汞、砷、铅等,只是含量极少不曾表现危害。
有机污染化学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中主要组分之一,并且是最 重要的部分,它包括粘土矿物,如蒙脱土、伊利石 和高岭石,以及铁锰铝水合氧化物和其他无机矿物 质。这些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在绝大多数土 壤中,其含量可达90%至98%左右。因此矿物质是 土壤中最基本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土壤矿物 质可以强烈地吸附有机化合物,成为有机地球化学 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土壤的矿物质包括各类粘土矿物,如蒙脱石、伊利 石和高岭石等,以及锰铁铝水合氧化物与其他无机矿物。 土壤有机质可分为胡敏素、胡敏酸和富里酸以及其他有 机化合物等。但是,根据有机化合物在水-土壤体系以及 其它体系中的吸附特征,我们把上述两大类组分归纳成 无机相部分—土壤矿物质和有机相部分—土壤有机质。
有机污染化学
有机污染化学
3. 化学净化作用
污染物进入土壤以后,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 应。例如,凝聚与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 应、酸碱中和反应、同晶置换反应,水解、分解和化 合反应,或者发生由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等能量引起 的光化学降解作用等等。通过这种化学反应,或使污 染物转化成难溶性、难解离性物质,使危害程度和毒 性减小;或分解成无毒物或营养物质。这些净化作用 统称为化学净化作用。
有机污染化学
大量研究表明,在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被土壤吸 附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起着双重作用: (1)有机质作为有机相,通过“物质相似相溶”的原理, 溶解有机化合物于其中; (2)有机质作为自然胶体而具有大量功能团或吸附位, 对有机化合物产生吸附作用。不过,在土壤-水体系中, 土壤有机质的分配(溶解)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有机污染化学
2. 正电荷
土壤正电荷来自暴露在粘土矿物品体边缘的A1、 Fe和Mn的水合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这些组分起着 从环境溶液中吸收质子的碱性基作用。在自然环境 中,只有在酸性极强的条件下,Mn的氧化物和氢 氧化物才会呈现正电荷。
有机污染化学
➢土壤矿物质表面的成键机制
1.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一般较弱,但在粘土矿物—有机质复合体中, 它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的的吸附却相当重要。这是因为这 种相互作用是叠加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分子之 间,而不是在表面和吸附质子之间。
有机污染化学
有机污染化学
胡敏素是土壤腐殖质中所占比例最大而且目前研究 又最少的部分,它可以是与土壤矿物质牢固结合的胡敏 酸,亦可能是受干燥和冰冻影响而变了质的胡敏酸,它 不溶于碱液。胡敏素是腐殖质中最不活泼的部分,因此 它在水-土壤体系中,在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中占 有最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胡敏素不活泼(即缺乏功能 团),且含量高,可能会成为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理想 的有机溶剂相。许多研究结果证实,土壤胡敏素以及其 他有机物,如脂类、木质素、胡敏素、富里酸等,构成 了在水-土壤体系有机化合物吸附中起重要作用的有机相, 并且胡敏素是最重要的部分。
有机污染化学
2. 腐殖质的官能团
据报道,在腐殖质中有一系列的官能团,羟基(-OH)、 羧基(-COOH)、酚羟基、烯醇羟基、酮、羟基醌、内酯、 醚和醇羟基等。
它们对各种阳离子或基团存在极强的吸附能力或结合 反应能力,尤其对一些极性有机化合物或极性基团在环境 中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水体系中的有机化合物 被土壤吸附的过程中,有机质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有机相溶 解有机化合物。尤其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吸附作用不 是主要反应过程。
有机污染化学
➢ 腐殖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1. 腐殖质组分的分子结构
腐殖质是由多种化合物混合组成,这些化合物无单 一固定的结构式。每一种成分(胡敏酸、富里酸以及胡 敏素)都被认为是由一系列不同结构的分子所组成,很 少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式或反应基。
胡敏酸有较高的碳含量(50-60%),氧(其含量为3035%)多作为胡敏酸结构的连结点而存在。以下列出3中 模型:
有机污染化学
有机污染化学
富里酸碳含量较低(40-50%),但氧的含量较高(4450%),氢、氮和硫的含量分别在4-6%,2-6%和0-2% 之间变化。
Schnitzer、Khan和Buffle认为:富里酸由部分酚羟 基和苯羧酸靠氢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相当稳定的多聚结 构体。这一结构的明显特征是:该分子中遍布着不同直 径的空间或洞穴,它能容许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进入 这些洞穴,如农药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富里酸的两种结 构模型:
2.氢键
在许多粘土矿物—有机质复合体形成过程中,氢键是极 为重要的化学键。它们往往通过水化作用层的水化分子, 使极性有机分子与交换性金属阳离子结合,或者粘土表面 交换性有机阳离子与另一种弱碱性有机化合物键合,也可 能是分子与粘土矿物的表层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键合。
有机污染化学
3. 离子偶极键和配位键
交换性阳离子对电子的亲合性越大,能献出电子的有机 分子极化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也就越大。因此,在未填 满的轨道的交换位置,过渡金属阳离子与配位基发生剧烈的 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极化分子与交换性阳离子直接键 合或通过极化分子与交换性阳离子间的“水桥”的键合进行 的。
土壤是一种组成相当复杂的自然体,它是成土母质经过长 期的风化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它可分为四个部分,即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可归纳如下:
有机污染化学
不同的土壤这四个部分的含量是不同的,尽管在土壤 中有机质的含量较低(通常只占固体部分2-10%),但其在 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水-土壤体系分配过程中起着相当 重要的作用。同样,土壤矿物质在干土壤条件下或非极 性有机溶剂中,其吸附作用非常强烈。
有机污染化学
➢土壤矿物质的表面电荷
在土壤颗粒表面,往往存在负电荷和正电荷,这 是它的重要胶体性质。
1. 负电荷
负电荷是土壤矿物表面经常存在的电荷,通常这 种电荷根据其性质又可分为两类,即不变(恒定)负电 荷和pH控制负电荷。
有机污染化学
(1)不变负电荷
土壤矿物质表面的不变电荷主要产生于Si、Al、Fe的 晶质粘土矿物和非晶质水合氧化物的离子替代,1:1型层状 硅酸盐的负离子被认为是晶体结构的同晶取代或由吸附在 晶体表面的铝土—硅酸盐造成的。
(2)pH控制负电荷
在土壤无机成分中,pH控制负电荷可分为不可水解电 荷和可水解电荷。层状硅酸盐的箔层间和外表面的水合氧 化物,是土壤无机部分中不可水解电荷的最大来源。水合 氧化物胶膜阻塞非晶质硅酸钠或硅—铝土—铁共凝胶体中 的阳离子,也导致不可水解电荷的形成。当矿物结构失去 Al、Fe和Mg离子出现缺失时,羟基质子化作用会产生OH2 基,这可能是可水解电荷的主要位置。
4.π键
脱水粘土表面交换位置上的过渡金属阳离子,通过π键能 够吸附各种中性有机分子,特别是碳氢化合物。
除上述的化学键外,熵效应有助于粘土矿物对一些有机 聚合物的吸附。在吸附过程中,许多溶剂分子从表面进入矿 物,由于吸附的自由能作用,从而使平均熵提高。熵效应的 重要性随着有机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指土壤中的腐殖质以及其他有机化 合物。土壤中有机质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可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如各种碳水化合 物、木质素、树脂、蛋白质等等。它们都是有机化学中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有机质中所占的数量不 多,约占有机质总量的10-15%;另一类是腐殖质,即 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等,这些物质是土壤所特有的 有机物质,在土壤有机质中约占85-90%。
有机污染化学 2. 物理化学净化作用
土壤物理化学净化是指污染物的阴、阳离子与 土壤胶体上原来吸附的阴、阳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 吸附作用。例如:
此种净化作用为可逆的离子交换反应,且服从质量作用 定律,其净化能力的大小可用土壤阴、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 来衡量。污染物的阴、阳离子被交换吸附到土壤胶体上,降 低了土壤溶液中这些离子的浓(活)度,相对减轻了有害离子 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将污染物从土壤 中消除,所以说物理化学净化作用只是暂时性的、不稳定的。 对土壤本身来说,则是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积累过程。
相关主题